桥梁和道路论文摘要范文通用 道路桥梁毕业论文摘要(9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桥梁和道路论文摘要范文通用一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白堤始端。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当时是一座石桥,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称作断桥。
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雪后人们纷纷去欣赏西湖雪景,断桥上游人如织,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因称断桥残雪。
使游人平添浪漫佳趣的是,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与许仙,当年就在这里相会。现在的断桥,是一九四一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欣赏西湖雪景,断桥独有情钟。
断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断桥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
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是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还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精选桥梁和道路论文摘要范文通用二
1、体会说明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2、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1、说明事物的特征。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领会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提示:同学们读课文时,请注意领会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读完后给课文的标题前添加一些修饰语,即什么什么样的石拱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如仍有生疏字词,自查字典词典。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题前添加修饰语。
提示:发言时请对所添加的内容稍作解释,并注意以课文为根据。
学生可能添加的修饰语的情况:
⑴历史悠久的中国石拱桥
文中多处写到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如“旅人桥”等。
⑵“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赵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⑶形式多样的中国石拱桥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形式不一样。
⑷巧妙绝伦(制造奇特)的中国石拱桥
“桥(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奇观”等。
⑸坚固的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⑹杰出的中国石拱桥
……
4、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导学生结合1、2、3自然段归纳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三、再读课文,重点比较阅读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
1、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
2、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
⑴“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看赵州桥图片,理解“两肩”、“各有”。
⑵“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一句如何理解?
⑶“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一句如何理解?
结合图片,联系作者与育才中学学生的信,“长度不一”一句,是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引用数字精确,是说明文语言准确的一个重要方面。
⑷“每两个石拱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如何理解?
3、学生讨论发言后,出示表格所应填的内容。(略)
4、引导学生归纳二者的共同点:二桥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5、进一步比较二者的不同点: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杰作,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杰作并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有纪念意义。
6、小结:作者在概述了石拱桥的特征后,以赵州桥与卢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那么我国的石拱桥为什么有这么多惊人的杰作,新中国的桥梁事业又有何发展呢?
四、三读课文,重点速读9、10段,抢答问题。
1、作者写了几个原因,哪个最主要?
明确:作者写了三个原因,“首先”、“其次”、“再次”为标,第一个原因是主要的,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有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和巧妙绝伦技术,才能开采富有的各种石料。
2、解放后,我国的桥梁事业有哪些“飞跃发展”?
明确:
⑴1961年,建成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
⑵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⑶新创造了“双曲拱桥”。
五、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市区横跨在滏阳河上三座桥梁:安济桥(俗称“老桥”,省重点保护文物);人民桥;新桥。简单记下各自的特点,准备下节课发言。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讨论以下几个例句中加点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
屏幕显示:
⑴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⑵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⑶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⑷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明确:
⑴中“比较”表示程度;
⑵中“形式”是直观印象,“结构”是对桥的进一步认识,“不但……而且”体现了二者的递进关系;
⑶中“当时”表示时间,“可算”表示估计,对所下的结论不作绝对肯定,为了准确说明事物;
⑷中“两肩”“各有”准确说明了小拱的位置与个数。
四个例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都为了达到一个效果:准确。
2、让学生继续从文中找这样的句子,并加以说明。可能找到的句子:
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⑶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⑷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⑸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石拱组成,每个石拱的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达到了预期的说明效果。
二、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提示:快速读课文,不讨论,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看谁找得快。
1、举子:
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下文即对赵州桥、卢沟桥进行典型说明,以二桥为例充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⑵“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全知道”一例说明“在超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从而证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⑶“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说明了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以上三例可以说明举例子是本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
2、列数字:(略)
3、打比方:
⑴第一自然段。
⑵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作比较: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坚固。
此外,还有引用、摹状貌等。
5、小结: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说准确。
三、用说明文基本知识要点,印证本文知识,了解说明文特点。
四、口头作文(略)
精选桥梁和道路论文摘要范文通用三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今天我们的游览行程是天坑三桥,这是重庆周边景点比较著名的自然景观。下面,我就随着大家的脚步一一为大家讲解。
武隆喀斯特是重庆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它是在xx年和贵州荔波及云南石林一起以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有三个独立的喀斯特系统,芙蓉洞洞穴系统、天坑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均具有喀斯特特征的世界性意义。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天坑三桥喀斯特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坑桥群,三座喀斯特天坑桥,分布在同一峡谷的1.5千米的范围内,桥间是天坑,按顺序分别是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
现在请大家把目光投向对面那座山峰,像不像是一只大象正昂首迈步前来迎接各位朋友?那座在它鼻子上的亭子就是专门接待宾客的。虽经万年,它仍神采奕奕的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默默的守护着天龙桥。
下面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观台,大家可以在这里观看天龙桥的英姿。天龙桥是天坑三桥中最像真正的桥的一座,它的桥洞呈规则的长方形,高120米,宽30米,洞长120米。整座桥的跨度有200多米,我们的停车场就建在桥面上。现在我们是在谷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景点,大家可以看到他真的是非常形象逼真,雄伟壮观,坚不可摧,虽自天开,宛若人造。正如一位桥梁专家参观考察后说的那样:“我造了一辈子的桥,也造不出这么好的桥来,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伟大了!”
现在大家请看前面有一个小院子,你们应该都听过《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吧,当时张艺谋拍它的时候,这里是唯一的外景拍摄地,大家可以进去看看,这里还可以照相的。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继续前进。大家请看这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近看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远看山色如黛,天高云淡。有没有生出“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上云卷云舒”的闲情逸致啊?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二座桥青龙桥,它是三座桥中最雄险的一座。你们看,这桥孔就像是洞开的天门,每当雨过天晴、阳光照耀时,天门中便有七色的彩虹出现,变化万千,犹如一条青龙,青龙的名字由此而来。青龙桥的洞高150米,洞长120多米,从洞底到山顶的高度有350多米。它洞口两侧是悬崖绝壁,猿猴不攀,飞鸟徘徊。若遇云雾,便是“山在虚无缥缈间,云深不知处”了。
穿过小桥流水,我们来到了最秀丽的第三座桥黑龙桥下。黑龙桥高210米,宽30米,桥洞长170米。它的特点是桥洞高且狭长,洞内光线昏暗,宛如一条黑龙盘旋洞顶,黑龙桥由此得名。洞中有四泉,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大家看这里,这就是三迭泉,一波三折,顺壁而下;一线泉,水流一线;雾泉,宛若轻烟,似雾非雾;珍珠泉,当空高挂,入地难寻,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眼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洞壁上的沉积物如远古社会的图腾雕刻,逼真传神,堪称洞中一绝。
走到这里,我们已经把天坑三桥的核心景点都看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有半小时的自由时间,大家自己四处看看吧,我们半个小时之后集合哦。
精选桥梁和道路论文摘要范文通用四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在北京附近,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整座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只有16米,长的有21.6米。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卢沟桥叫做连拱石桥。永定河发大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自从建成卢沟桥,再没有出过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设计很科学。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抵,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检阅桥上的车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于世界。那时候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里赞扬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特别欣赏柱子上的狮子,说它是“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在我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卢沟桥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爱-民奋起抗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
桥梁和道路论文摘要范文通用 道路桥梁毕业论文摘要(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