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案例范文 农村文化建设案例范文图片(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案例范文(精)一
自20xx年建德市全面开展下山移民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下山移民列入了为农民办10件实事之一,按照“迁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要求,大力推进下山移民进程。通过五年的项目实施,下山移民群众在生活环境、生活水平、住房条件、子女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改变,成效显著。但由于政策制度、帮扶力度、移民素质、集体土地产权等方面原因,造成已经下山的移民在生产、生活、就业中目前主要以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存,下山后,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农业土地资源,同时,由于体力、文化素质等各方面原因,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加上市场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了下山劳动力就业的风险,一部分移民下山后,由于无一技之长,难以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经济更加困难。
3、移民生存压力较大
原住深山区的村民,大部分经济基础原就非常薄弱,下山搬迁虽然有政府的部分资金支持,但大部分移民都需要自行支付10多万元建造房屋,这笔钱对原本缺乏收入来源的高山村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较大比例的移民在下山后都背负较多的债务。下山后,无任何生产资料,连吃的粮食、蔬菜都要购买,子女教育支出加大,生活成本压力骤增。
二、帮助下山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建议
1、加大对下山移民的技能培训。
以培训为着力点,以就业为根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通过农技培训班、企业订单式培训等,帮助他们掌握高效农业的种养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并提供外出务工信息服务,把农民引向市场,去从事二、三产业,为下山群众解决具体就业难题,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2、扶持下山移民创业致富。
下山的移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和生产的地方,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一个全新的生产和生活,这个适应过程实质上就是创业过程。政府要在移民创业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下山移民发展个体、来料加工等。特别是要大力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带动不能外出的一些老弱病残农民和中老年妇女创造增收的条件。金融部门应降低信贷门槛,鼓励和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努力增加收入。
3、加大移民原承包土地的流转力度。
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抛荒,充实移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需要。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案例范文(精)二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县,教育先行。
2、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成就未来。
3、实施义务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4、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5、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乐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
7、实行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园。
8、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9、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0、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
11、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财富。
12、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
1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打造人力资源强县。
14、推行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15、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积极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16、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17、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18、教育为民族未来奠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19、人人抓教育,事事靠教育,时时讲教育,一生受教育。
20、学校以质量求生存,教育以发展塑形象。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案例范文(精)三
【摘 要】送文化下乡活动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同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将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强国,也要将我们国家建设成文化大国。然而许多人对送文化下乡活动不重视,本文就送文化下乡活动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送文化下乡;农村群众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248-01
城乡经济上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然而文化产业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城市里面各种文化产业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然而在乡村无论是话剧团,还是图书馆都非常罕见。因此在农村许多封建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处理事情的手段也非常极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以正确的方式排解自己的苦闷,对于一些现象如何做出科学的解释。送文化下乡活动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让乡村人精神得到了洗礼。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去选择适合农村群众的文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西方文化冲击我们国家文化市场,导致我们国家传统文化逐渐消失。[1]但是相比于城市,农村传统文化保留还是比较完整,因此对于农村开展传统节日保留的文化建设是必要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当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农村群众对于文化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如何去选择适合农村群众的文化这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不同农村地区文化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离市中心近的地区人们文化活动丰富而充实,然而偏远的山区人们文化活动单调而枯燥。偏远山区文化活动开展比较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山区的经济水平比较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比较小;另一方面是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整,对于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民间艺人可以利用的资源比较少。不同地区人们生活
农村文化建设案例范文 农村文化建设案例范文图片(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