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简短 我家的优良家风典型事例(3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于家风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简短一
<>
家风是道德品质的世代积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领导干部家风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其家风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纪律问题;不仅影响领导干部个人声誉,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作风和形象。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重家庭问题研究,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都有科学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继承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文化基因,提出构建“家庭、家教、家风”三位一体家风体系,开拓了党风廉政建设新视野,体现了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个人魅力,家教风范与政治品格的高度统一。推进新时代家风建设,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养成思维习惯,形成政治自觉。
政治方向不迷失。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思想灯塔指引,家风建设离不开核心领航。要持续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推进忠诚教育,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忠诚立家、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带动全体家庭成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价值取向不错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正气不彰,歪风邪气就会盛行。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锤炼党员干部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带动家庭成员提升思想觉悟、品德修养,坚定信仰追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性原则不动摇。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亦是作风、党风,是权力观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要铸牢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关系,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
系统观念、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科学工作方法。家风建设是作风涵养之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管住管好党员干部的家风。要把家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联系起来看、统筹起来抓,优化衔接配合,推进成果共享,形成良性聚合效应。
坚持“三家”一体建设。家庭、家教、家风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庭是家风建设的基础,家教是家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生活功能、教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使家庭成为拒腐防变的坚强阵地。坚持清廉文化建设与家风家教结合,广泛开展家庭助廉、家风倡廉、阵地宣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家庭当廉政建设的推动者、践行者、监督者。深挖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家风建设内涵,引导广大家庭把爱家和爱国、小我和大我统一起来,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一心爱党爱国爱家。
坚持“三风”一体治理。家庭行为是家庭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统一。家风是党风、社风的重要连接点。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只有把千千万万个家庭家风建设好,子女教育好,社会风气好转才会有坚实基础。要把握新时代弘扬家风新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厚植清廉文化、培育清廉风尚的有力抓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德守礼。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式,吸收传统积极能量,摒弃过时陈腐因素,强化家风文化传承塑造。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建设家风文化精品和家风教育基地,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家风品牌。立破并举、扶正祛邪,深入治理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全方位多层次倡导新风正气,以润物无声方式影响千家万户,推动良好家风、清廉党风、清朗社风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坚持“三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方针方略,对家风建设同样适用。要坚持严的主基调贯穿家风建设始终,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以贯之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严格监督和约束,让家风不正者付出代价,形成强大高压震慑。要密切关注腐败背后的家风问题,同步谋划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激发家风建设治本功能。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寻根源,及时完善制度规范、堵塞制度漏洞。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筑牢拒腐防变的家风家教防火墙。
<>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中华民族历来把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无不寄托着对前辈先贤的追慕敬仰,对后辈进行立规立矩、鞭策教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带头廉洁治家,从严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朴素道理,廉以修身、严以治家、清白传家,使好家风好美德世代相传,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从自己做起,当好领头羊。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亲属、子女影响很大。如果自身不正,配偶、子女就会有样学样。一些领导干部家人出问题,表面上是个人行为不当,其根源还是出在领导干部本身。如果领导干部公私不分、义利观扭曲,把“升官发财”“封妻荫子”等当成家训,必然给家人埋下罪恶的种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从小事抓起,管好家务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不属于私人领域,更不是老人托管、家属自管的小事。不少被查处的干部,往往都是从人情往来细微之处开始忽视,从无伤大雅的小节之处开始滑坡,从不经意的瞬间开始松懈。“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礼物一收,制度松动”“一次做让步,次次守不住”。腐败往往是从量变转为质变的结果,“温水煮青蛙”,最终会破纪破法、走向不归路。当前,家风问题与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由风及腐、由风变腐、风腐一体,不拘小节,终累大德。领导干部要自觉扛起责任,从家庭小事小节抓起,从日常一点一滴做起,面对小问题不掉以轻心,遇到潜规则不随波逐流,碰上人情礼不欣然笑纳,让洁身自爱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操守。
从家人严起,过好亲情关。家风寄托传统、盛放亲情。关心关爱亲属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无原则、无底线,徇情越权。百般算计,不如积德行善。一个好家庭,并不是给孩子留大量钱财,而是留给他们人生智慧。现实中,寄生性腐败和家族式腐败问题屡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为情所困”“因爱破法”,从而“前门当官,后门开店”,使家庭沦为“权钱交易所”。“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全家腐”必然导致“全家覆”。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严是爱、宽是害,对家人常教育、常监督、常提醒,得意忘形时多吹吹冷风,门庭若市时多吹吹清风,意志消沉时多吹吹暖风,防止“枕边风”成为腐败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守好家庭廉洁堤防,建好家庭幸福港湾。
对于家风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简短二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风气和家训,这对每个人都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影响。它就像春雨润物一样,影响着人们。
说到家风,我认为它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行为。待人热情开朗,做事执着,不食言,遇到困难不退缩,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家风。一个家庭的繁荣不是取决于一时的财富,也不是取决于财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家庭的好坏,一个好的家庭应该知道努力工作是人生的首要目标。
好家风可以使一个孩子能够成长得很好,而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好家庭中。
在家里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但他们从不互相责备,责骂,在我面前表现出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
在家里,妈妈会经常唠叨:在学校里如何尊重老师和同学,更会说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话会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与其说是生养我的母亲,倒不如说她是我生命中第一位良师益友。
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我的家庭也不例外。我的家庭座右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所有残障人士;勤俭节约,知道如何持家;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家训,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把它们作为家庭的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记住中国5000年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我将努力做到这一点,同时也影响到周围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功人士都必须有好的家风和家训,而好的好的家风和家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建设,只有接受严格的家风和家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非常感谢。
对于家风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简短三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子,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一个好的家风就如同一个人的气质,一个家族的品性一样。在举手投足间,体现出这种习性。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距,那么就谈不上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和睦相处。
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有时候有什么样的家风和习惯,往往就会让人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是一个邋遢的人,那么很多人都会厌恶你,而且你给他的印象绝对是差评。当然,如果你是整洁漂亮的人,你会在他心中留下最好的印象。
在我们家,我父母从小就教导我做人要宽容,宽容在我心中了落下了根,当别人无意中踩到了你,应该说一声“没关系”。当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东西,这时你应该付之一笑。在这些小事上,你要学会宽容。每次对别人的宽容,都会使自己和别人感悟更多,感受更多!
古时候慈禧太后在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慈禧太后就勃然大怒,你杀了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怎会不遭人唾弃呢?
我觉得,只要仔细观察和留心一下,我们就能发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只要是能以宽容对待他人的人,一般都是受人们的欢迎的人。而且在人与人交往中,有时难免会有些小摩擦,但是只要是无恶意的,我们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够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我们应该本着“和为贵”的精神,绝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他人考虑,既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又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
当然还有一些家族的子弟整天游手好闲,大肆花钱,然而大多数用的都是父母的钱。
有时候,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有人认为,一个人浪费一点不算什么?一个家庭,浪费一点也没有什么,甚至一个工厂浪费一点也不会影响大局。如果世界上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浪费,那么也不算什么吗?
现在的许多人常常哀叹中国为什么富不起来。这当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节俭。
小时候,我们都会背诵这样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候,长辈们都用这首诗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浪费粮食,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但是现在的我们都长大了,可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节俭的意义。
然而在我们家里,看起来一些很小的事,像是水龙头的水“哗哗哗”的流着水,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这些水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他们却不知淡水资源的缺少。但是一些山里的贫困孩子,他们能省就省,他们可能经常吃不饱饭,也有可能连学都上不了,所以现在的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有一条就是“尚俭”。它的意思就是崇尚节俭,乐于节俭,甘于节俭,把节俭这件事当做是“甘之如饴”的乐事。我们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然而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则是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
在一个家中,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在社会中,家风是社会的新面孔;在国家里,家风是整个国家的尊严和传承。所以我们要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家风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简短 我家的优良家风典型事例(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