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春秋史心得体会范文 春秋历史故事读后感(2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12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春秋史心得体会范文

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学者之一——卢梭,就认为,社会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根源是私有制。私有制出现后,才有了贫富之分,社会上才出现了不平等,一切风俗道德败坏也随之而来。国家又把这种不平等固定下来。因此,他主张回到“自然状态”——人类社会初期的那种纯朴、善良,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中去。

法国启蒙运动直接促进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及造就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对启蒙学者的思想的极端成份、激进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卢梭虽然认识到了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根源,也喊出了回到“自然状态”(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始形态)中去的口号,但他并不主张在现实社会里完全废除私有制,而只是主张均衡贫富,实行小所有制。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则不同,他们要在现实社会里也完全的、彻底的消灭“私有制”。

事实上,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至古以来就有着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向往和崇景的思潮。在中国有孔子的“大同社会”,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等等;在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等等。近现代的社会主义运动,只不过是这种思潮伴随着西方在近代的复兴,所引发的各种激进思想、激进运动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最彻底的发展。只是,它既然诞生在近代西方的土壤里,自然有着其特有的形态——社会主义。

在启蒙运动稍后,欧文接受了启蒙学者反对私有制的极端思想,并在他所领导的新拉纳克棉纺厂做社会主义的实验。欧文及欧文的追随者是在1827年被称之为社会主义的。但是欧文毕竟只是一个实践家——他通过实践的方式实验着社会主义,而不是通过理论。建立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则交给了马克思。

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它武装了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因此,他将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即有理论根据的社会主义,而不象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只是“空想”、而没有理论根据。当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只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中的一支——但也是长的最大的一支。

何谓历史唯物主义呢?所谓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应用经济基础(物质因素)决定上层建筑(表现为精神因素)的观念,来分析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的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的交换(经济基础)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一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精神因素)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物质因素)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精神因素)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物质因素)中去寻找。”

在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马克思又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武装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他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种辩证的发展过程,即由经济基础的两种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对立、斗争所引发的经济基础的变动,带动着上层建筑随之变动,从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按照矛盾的对立统一、量变引起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辩证规律而不断发展、变动。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相结合又构成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这是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不像古代的原子论者和十七、十八世纪的机械论唯物主义者一样,是一个哲学性的唯物主义。而只是经济基础(物质因素)决定上层建筑(精神因素)的经济决定论思想,及物质能动性相结合构成的一种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应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而不是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设想的理想社会的模式进行发展和完善,丢掉其空想成份、将它置于现实可行的基础上的学说。因此,马克思的学说从本质上讲更应该是一种历史学说,而不是一种治国安邦的学说——即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学说。

历史学说和治国安邦的学说是有本质区别的。历史学说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来阐述某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或必然性。而治国安邦的学说则不同,它是从分析现有社会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入手来寻找解决这些弊端的方法和措施。空想社会主义虽然看到了现有社会所存在的弊端,也在寻找解决这些弊端的方法,但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具体的措施。而只是通过幻想在空想未来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的理论只是从历史的角度,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论述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所幻想的理想社会的必然实现的一种历史学说。而没有丢掉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中的空想成份,把社会主义发展成为一种治国安邦的学说。这是各国的共产主义领袖们——列宁、毛泽东、铁托等,在利用他们的导师的理论夺取了国家的政权却不知道该如何治理他们的国家的根本原因。——毕竟,他们的导师只向他们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却没有教他们如何治理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他们在具体的治理他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时,不知不觉的都回到了他们的传统的“治国模式”。社会主义苏联只不过是沙皇俄国的再现,社会主义中国同样如此。

事实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片面的。诚然,经济是任何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但是,马克思一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却将它忘记了;马克思也十分推崇辩证法,在这里却也不会应用辩证法。我们在这里可以用他的这两个观点来反驳他的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因素确实是任何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它之上、必须与它相适应,但是上层建筑却有“主观能动性”,它能积极地、主动地改变它的经济基础,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适应它的经济基础;另外,也正因为经济因素是基本因素、基础因素,所以上层建筑要比它更重要、更高等,这就尤如动物是人类耐以生存的基础,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要比动物更高等、更重要一样。

事实上,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的任何方面都会对它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分析社会的发展变化应尽量的、全面的考虑到决定它的所有因素,特别是那些更为重要的因素——上层建筑。因此,社会主义即使能够实现,它也不是经济基础消极地、被动地决定的产物,而是上层建筑积极地、主动地争取的结果。启蒙学者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国”等思想,以及马克思本人所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实际上都是上层建筑积极地、主动地追求美好社会的表现。

现实已表明,马克思的预言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并没有按他所预料的那样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而是在落后的俄国及中国等国得以实现。并且,这些国家所实行的也不是马克思本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而只不过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公有制——生产资料的国有制而已。

社会主义为什么是在落后的俄国和中国等国得以实现,而不是在它的发源地——西方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呢?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都是集权制国家。集权制国家的特点是国家的权力要大于人民的权力,或者说是“国强民弱”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袖,而不是人民。在这样的国家里,只要国家的领袖相信共产主义、愿意实行公有制,国家是有足够的能力剥夺他们的人民的私有财产,并将其转化为国家的财产的。而在西方则相反,西方国家具有浓厚的民主意识,人民的权力要大于国家的权力,是“国弱民强”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而不是领袖或国家。但实行公有制则意味着国家要剥夺人民的私有财产,因此是很难得到他们的人民的赞同的,所以社会主义是很难在西方国家实现的。另外,这些国家当时正受到西方文明,这样一种与他们本国的文明存在很大差异的文明的强烈冲击,因此在短期内最适合接受一种既属于西方文明,同时又反对西方文明的思想。社会主义正是这样一种思想。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伴随着西方的向外扩张而被传到这些非西方国家的。由于社会主义具有强烈地反资本主义情绪,而这种情绪很容易上升为反对整个西方文明——因为在社会主义者看来整个近现代西方文明就是由资本主义创造的,所以非常适合这些国家的口味。再加上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领袖们的艰苦努力,及充分利用了这一特殊形势,才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得以实现。

这些国家为什么又只实现了公有制,而没有实现马克思本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呢?我认为,这不能怪各国的共产党领袖。因为,这些共产党领袖都是非常虔诚的相信他们的导师的理论的,都是真心实意的想实现他们的导师的理论的。而只能怪他们的导师的社会主义理论,没有丢掉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空想成份,没有把社会主义发展成一种治国安邦的学说。这些空想成份是不可能在现实社会实现的,因而需要各国的共产党领袖在实际治国中与现实结合起来,去创立自己的社会主义。然而问题在于,政治家们需要思想家们为他们提供治国思想。因此,这些共产党领袖都只能从其受到深刻影响的传统中去寻求治理国家的思想,尽管他们本人是不情愿的、无意识的。这也就是,社会主义苏联与其说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不如说它更象传统的沙俄帝国;社会主义中国则更象传统的大清帝国的根本原因。但是公有制却不同,公有制只是意味着财产归国家所有,而不是归哪一个人所有,是可以在现实社会中实现的。

现在看来,马克思当时所看到的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崩溃的各种危机,只不过是资本主义诞生初期的阵痛而已。现今,资本主义反而越来越稳定,这恰恰说明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这样,社会主义不就真的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闹剧了吗?马克思用了一大套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来论证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各国的共产党领袖真心的相信这些理论、想实现这些理论。但是当他们通过艰辛努力终于取得了国家的政权、准备实施他们的导师的理论之时,方才意识到他们的导师的理论只是一种历史学说,缺乏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因此,他们只能无意识的从其受到深刻影响的传统中去寻求治国安邦的思想。当他们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他们的继承者终于认识到了这一切之后,又不得不转而向西方国家寻求治理国家的思想。

其实也不是这样,而只是说社会主义要想真的取得成功的话,它就必须丢掉其中的空想成份,发展成为一种解决社会弊端的治国安邦的学说。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社会主义真的成了一种解决社会弊端的治国安邦的学说的话,它很可能会丢掉社会主义的本质,也不会那么美好了。我要说的是,如果治国安邦的学说必须丢掉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话,我就会反对社会主义,并且也会认为它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事实上,我认为我所理解的治国安邦的学说没有丢掉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我认为社会主义是可以实现的,并且也赞同社会主义。至于说社会主义成了治国安邦的学说就不会那么美好了。我则认为这种说法是荒唐的,因为一种解决了所有社会弊端的社会本身就是最美好的。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在现实世界中实现那种绝对完美的

春秋史心得体会范文 春秋历史故事读后感(2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