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制作经验心得体会及收获 教学资源制作经验心得体会及收获与感悟(3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教学资源制作经验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觉得老师是无法替代的。于是,我让他们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伊始,我就提出了两个大问题:1、你觉得这首古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为什么?2、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图画,你会画些什么?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古诗,开始独立思考。“是初夏还是盛夏?”“是荷叶还是荷花?”在一个个新问题的萌芽到解答,孩子们的自主发现是有依有据的,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所描绘的一眼清泉、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所深深吸引了。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教学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时,我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刘萌萌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冯晓雨说: “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丛艺铭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通过自主学习以后,孩子们对这首诗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能联想到夏天的景色,于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甚至是背颂诗歌。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和巨大潜能。”因此,古诗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这节课,很高兴孩子们能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描写教学资源制作经验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有位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值得效法的。
她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
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这荷花开放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将开,有的半开,有的全开。真美!”有的学生说:“荷花的颜色也很美,那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嫩黄的莲蓬,太好看了。”还有的学生说:“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在叶子间‘冒’出来,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切显得那样生机蓬勃,美极了!”
然后,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
最后,这位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有的学生说:“我变成一朵全开的荷花,向四周一看,好像兄弟姐妹都欢聚在这里,我们穿的是雪白的衣裳、碧绿的裙子,好看极了。一阵风吹来,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摆动衣衫,抖动裙子,跳起优美的舞来。”有的学生说:“一只蜻蜓轻快地飞到我身旁,愉快地对我说:‘荷花姐姐,我一清早就闻到你们的清香,看到你们美好的舞蹈。在你们身边飞行,真快乐!’”
听了这一节课,我想:这篇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达到审美的目的。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在“变荷花”这节课文上花很大功夫,学生为什么都能展开如此丰富的想象呢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悟出了这么几点: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这位教师之所以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这位教师紧接“看荷花”之后,就尽力引导学生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看上去是到了“变荷花”一节才引导学生想象,其实,引导学生想象的教学贯穿在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到了“变荷花”这节,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这位教师就是把分析、议论、朗诵交织在一起,逐步向想象推进的。
描写教学资源制作经验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单细胞生物》一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并加入了收集资料等要求,尝试着将此课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充分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目的。体,通过这节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在课上学生要做的
在课前,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草履虫的外形、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感到学生尚未被束缚住的丰富想象力。在接下来的探究实验中用不同的刺激因素(糖、食盐等)刺激草履虫,观察比较草履虫的应激反应,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既能有效的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要求,又能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好,有些前松后紧。
2、探究实验的讨论不是很充分。
3、如果将草履虫的收集管和伸缩泡处设计成动态课件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教学资源制作经验心得体会及收获 教学资源制作经验心得体会及收获与感悟(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