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哺乳假申请书 哺乳假申请条件(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写外地哺乳假申请书(推荐)一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失望,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如何写外地哺乳假申请书(推荐)二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如何写外地哺乳假申请书(推荐)三
通过一周的实习,我们圆满的结束了实习任务,其中的经历也算丰富,老师带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我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下面我就看到的和老师讲的做一简要概括。
一、 地质
1、三大岩石分类
(一) 沉积岩----砂岩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彬县城西8公里的312国道旁的清凉山脚下。石窟开凿于以红砂石为主的峭壁上,长年地质状况的变化,使砂岩出现许多裂隙,造成大块岩石掉落。大佛寺石窟地处山阴,加上山体渗水,窟内空气流通不畅,湿气很大,严重影响佛像的安全。中德合作开展了治理大佛寺石窟危岩裂隙、岩石风化剥落等危害,成效显著。
特点: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砂岩是源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在盆地中堆积形成。岩石由碎屑和填隙物两部分构成。碎屑除石英、长石外还有白云母、重矿物、岩屑等。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碎屑杂基两种组分。
(二)变质岩-----大理岩
在去秦岭途中,我们看了大理岩,并且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讲述。
大理岩是重结晶的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并在所含矿物质发生变化时重新结晶形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钙和白云石,颜色很多,通常有明显的花纹,矿物颗粒很多。摩氏硬度在2.5到5之间。
大理石主要用于加工成各种形材、板材,作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是家具镶嵌的珍贵材料。还常用于纪念性建筑物如碑、塔、雕像等的材料。大理石还可以雕刻成工艺美术品、文具、灯具、器皿等实用艺术品。
大理石的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花色繁多,是装饰豪华建筑的理想材料,也是艺术雕刻的传统材料。
(三)火成岩-----花岗岩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属于火成岩之一种,火成岩是由含有硅酸盐熔融物的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结晶形成的一种物质。当熔化的岩浆冷凝固结时,矿物即形成于火成岩,像橄榄石、辉石之类。
2、泾阳县口镇
(1)断层
定义: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显著的位移或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形迹。
·断层的形成
断层是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
·断层产状三要素:
1. 走向:岩层面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的两端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来表示。
2. 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向下延伸的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以方位角
表示。
3. 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组成要素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①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②上盘相对上升的
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
分类
正断层: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
逆断层: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认识标志
野外认识断层及其性质的主要标志是:
① 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断层面的断层带是断层存在的直接证据。断层面(带)上遗留的断层擦痕、断层滑面(镜面)、阶步、断层构造岩、构造透镜体等痕迹是判别断层的标志;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
③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
④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其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了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⑤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此外还可根据地貌特征(如错断山脊、断层陡崖、水系突然改向)来识别.
(2)褶皱
定义: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之分:
背斜: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
地形特点: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 向斜:向斜也是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
地形特点: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往往会成为谷地。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褶皱的六要素
褶皱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以描述褶皱的形态和产状。包括: ①核,褶皱的中心部位 ②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 ③轴迹,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时出露的轴部 ④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⑤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 ⑥轴,理想的圆柱状褶皱可以由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而描绘出该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这一直线又称为褶轴。
(3)角度不整合
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华剥蚀。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上覆新地层
外地哺乳假申请书 哺乳假申请条件(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