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心得体会旁白范本 情景剧旁白的心得体会(六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分享心得体会旁白范本一
关于考研政治,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大纲解析》对于政治复习的重要性,毕竟最终考研政治考卷上90分以上的试题答案都直接来自《大纲解析》,而且各种辅导机构的所有参考书的编写标本都是这本《大纲解析》。但肯定也有很多朋友都知道《大纲解析》太“难看”了,在排版方面重点不突出,在内容方面有时空话连篇,这导致很多同学转投《序列一》或辅导班。
但我当时在参考了各方观点后,还是决定只将《大纲解析》进行到底。因此,以下就以《大纲解析》为核心,来谈谈自己对于考研政治的一些体会。
首先是开始复习政治的时间。我当时是从八月中旬就开始了,不过也确实见过一些人从11月甚至更晚才开始复习政治但也取得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绩。后来想想,只留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来复习政治并不是不能成功,但个人还是感觉这个把握性不是非常高,毕竟考研一年一次,万一失手,后悔莫及,自己还是求稳了。
但是,由于最新版的《大纲解析》一般是在9月中旬出版,因此我当时就先买了一本过去一年版本的《大纲解析》看看,试图搞清楚基本的内容框架,准备等新《大纲解析》出来后再仔细研读几遍。但我当时用了旧版《大纲解析》后基本就一直用到底了,新《大纲解析》在后来只是起到了一个补漏的作用,就去年的情况来看,两本《大纲解析》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完全一样。
其次是研究《大纲解析》的方法。当时,在我买到旧版《大纲解析》后,就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把它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并把自己认为是重要的考点的部分标记了出来。不过现在想想,在这一点上,我当时是有些失策了,因为这样看了一遍后,我当时的感觉是重点超级多,但什么都没记住,而且后来还发现自己看这一遍《大纲解析》时所自以为的重点其实并不是什么重要考点。
因此,个人现在的看法是,在拿到《大纲解析》后,看第一遍之前或看的时候,最好能了解一下《大纲解析》上的哪些内容有可能会以哪种形式出现在最终的考卷上。了解这个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找一个你身边考过的而且政治成绩非常不错的朋友,向他(她)请教一下《大纲解析》上的哪些章节和篇幅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它们很有可能出选择题还是论述题,而哪些内容又是可以略读的。在请教的时候最好是把《大纲解析》带上,而且这一过程应该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再比如在看第一遍《大纲解析》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着过去几年的真题和上一年的《序列四》以及肖秀荣的4套卷来看,也就是说,在看某一章节的内容时,也看看这一章节会被出成什么题目,这会大大提高看《大纲解析》的效率。
总的来讲,研究《大纲解析》的轮次安排,应该是找重点与熟悉、温习、背诵相结合穿插。具体来讲,就是在以上第一遍之后,可以再看一遍(或两遍)《大纲解析》以进一步熟悉该书的框架与全貌;到第二轮的时候配合做一本选择题的书来找重点(看一章节后把这一章节的选择题做完,然后再看一遍这一章节),随后再看一遍(或者更多)《大纲解析》以加深记忆;第三轮结合《大纲》上列举的考点或《序列三》上的知识点框架图(其它机构也出版类似的)来查缺补漏,进而再看一遍(或者更多)《大纲解析》以让自己有强化背诵的时间,并且在这一轮次中,在宏观上要掌握大体的知识框架,在微观上最好应将重要的小知识点熟记于胸;到了第四轮,可以结合辅导机构的大题预测、《序列四》以及肖秀荣的4套卷来做最后的整理,总结与背诵。
此外,在看《大纲解析》的时候,我们可能一时无法理解一些比较深奥的命题,也可能要问为什么这个命题是这个说法,这往往导致我们因为无法理解所以无法记忆。但是最高效的方法其实是先记忆后理解,看的多了之后,或者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了,或者到时候就会觉得其实没有必要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此要说的一点是,记忆的任务不能一拖再拖,以至于到了12月份才专门花时间来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应该是在每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尽量记住应该记住的内容,由此经过多轮的重温,对知识点的印象将会非常深刻。
再次我想分别谈谈时政、选择题以及论述题复习方法。个人不建议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时政(这里所说的时政包括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虽然时政这一块也有一道论述以及好几道选择题的分数,但首先如果你翻阅任何一本11月或12月出版的时政方面的书就会发现,里面所列举的当年的重要事件真是太多了,即使有的书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标注了出来,但那个记忆量也是太大了,而且不能保证他们认为的重点是否最后会考到,因此买一本专门的时政书然后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其次我个人的经验是《大纲解析》的最后一部分、《序列四》以及肖秀荣的4套卷上面有关时政的内容已经非常够用了,虽然后两者的预测肯定不能和最后的考题相吻合,但也不至于让人得到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时政分数,而且即使出现了几个我们没有见过的事情,只要我们熟悉贯穿在整本《大纲解析》中的主要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知识点,我们能凭借技术性的蒙猜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关于时政的那道论述题。当然,当年所发生的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相信大家即使不复习考研政治也肯定是听说了不少的,例如去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像这些事情,在复习政治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多留心一些。
而选择题却是我们在复习政治时最应该重视的一种题型。考研政治的选择题能否做好主要取决于对考研政治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否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说白了,就是你对《大纲解析》的熟悉、记忆与理解的程度。在看《大纲解析》的时候,可以用蓝色,黑色,红色的笔以及铅笔按照自己的风格和思路在做标记,这样在看了几遍《大纲解析》后,你就会发现《大纲解析》的排版并不是非常差,反而是非常有条理。
关于分享心得体会旁白范本二
石家庄学员 王淑贞怀着焦急和忐忑的心情,我输入我的准考证号,成绩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数学150,英语75,政治76,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尤其是数学150分的满分,我当时又惊又喜。回想一下自己考研的过程,真是喜忧参半,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历吧。
决定考研是在大二下学期,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读研来丰富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学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已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共识。既然决定了就应当有所行动,自己心理准备已经充分了,接下来怎么着手考研又开始迷惑了。大学不同于高中时代,高中时老师会把作业布置下去,只要完成的好,高考问题不大;大学是自主学习的地方,没有人督促,完全靠自制力,而且考研需要看什么书、怎么看书,对此毫不了解。
看着学校里开办的各种辅导班,那些免费的讲座吸引了我和舍友的目光,我俩开始奔波于各考研机构举办的各种讲座,对于考研机构的认识从此开始了。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徐绽老师的面授,她谈到了考研英语过70分的问题,原话如下:“同学,你想过奢华糜烂的生活吗,那就英语考到70分以上吧。”徐绽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大家感受到学习好英语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准备考研老师也给予详细的解答。我想跟着这么富有激情的老师学习,任何人学习的积极性都不会差的。在我和舍友综合评定各考研机构的实力后,最终选择了作为我们考研路上的良师。
由于我的数学成绩较好,就先说一下我的数学复习过程。我正式准备考研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在听过蔡子华老师讲的高数基础班后,对于数学的复习有了初步的计划。数学是一门重视基础的学科,对于教材的理解当然不可忽略,我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高数、线代、概率论三本教材的内容做了梳理,课后习题做了一遍,对于掌握不好的部分做了特殊标记,以期待在老师之后的强化班上有更深刻的理解。暑期的强化班之前,听说蔡子华老师的《客观1500题》不错,就买了一本回来小试牛刀,但结果不太理想,原因是我忽视了对概念的理解,这又一次说明了数学是重基础的,对基本的概念、公式都要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应用,而非死记硬背。强化班老师的阵容实力雄厚,蔡子华老师讲高数,李永乐老师讲线代。老师独特的解题思路,清晰的框架,使我对数学的理解更进一步。在暑期,我整理了强化班讲义,并开始全面系统的复习,这个过程中,选取一本知识点很全,思路很清晰的复习参考书,从头到尾复习一遍,一遍下来,可能前面复习的已经忘记了,但是学习本身就是反复的过程,谁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接下来我再把参考书看了一遍,不会的题目彻底弄懂,这也归功于我的好舍友,大家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到了十一月份,大家都开始做历年真题,拿过题来,感觉比平时练习的题目要简单一些,这再次使我想到蔡老师一直强调的“数学重基础”这句话,偏难怪的题目真的没有,但是我没有一套题做的分数特别高,原因是我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反映到做题上就是:这题我会,但是我没做对。因此,细心对于数学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对于英语和政治,我简单地说一下,从今年考研的亲身体验来说,对于英语,单词一定要过关,可以想象考场上一个个单词感觉看过但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滋味是很痛苦的,徐绽老师说过,单词至少看五遍,考后对这句话感触太深了。徐老师一直强调得阅读者得天下,她编写的《三层递进攻克阅读理解》是我一直放在手边的,老师说过:“人在,书在”。由此可知这本书的重要性。对于政治的学习,我完全是根据考研班的老师的指导来复习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李海洋老师,徐之明老师,蒋中挺老师,这些老师讲课重难点突出,尤其是今年蒋老师对于思修大题的命中,使我在考场上如鱼得水杭州学员郑双台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总结一下2011年的考研经历了,之前在准备复试和论文一直没时间写,废话不说直接进入正题吧!
首先说一下毕业选择的问题吧,考研,工作还是出国这是一个需要仔细想明白的事情。
1.在做决定之前,多找人咨询,多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等到各方面的信息都了解的比较透彻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2.千万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为了出国而出国。读完研究生做什么,出国读完书做什么都得大体有个方向,否则就没什么意思了。
3.考研也得评估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也就是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大体能考上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多参考一下师兄师姐的经验,多跟他们交流一下,相信会有些收获的。
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对后期的复习很重要,尤其是专业课方面,知道考什么和难易指数,才能确定什么时候开始复习,准备什么资料,这些多是需要时间的。接下来主要说说各科的复习方法。
一、数学数学对考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冲击名校,数学容易得高分,也容易拉差距,所以对数学我一直不敢放弃,从3月份进入复习考试状态以后,我到暑假8月份左右,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数学上面,有时候可能是一个下午加上一个晚上,这也主要是因为我基础并不好,而且专业课不难可以腾时间出来给数学。我把书认认真真看完一遍之后,听了10多天的辅导课,然后开始做习题。在10月份之后,我就考研做真题和其他的数学习题,我只做了一遍,但是错题看了两遍,又时间建议还是多看几遍比较好,做题我多是卡着时间做的,每次基本做做完,时间很紧,而且每次做完之后对了答案多一般在130左右,当时有点打击,但是我相信发现错误就是好的,改进一点就会进步一点,所以每次做完之后我多用红笔在旁边写了一大堆东西,包括知识点的联系和错误的原因,并且对错的原因做了统计,是知识点没懂,公式没记住,还是自己计算能力的问题,我多做了详细的分析,而且把每次做错题得心态和之后的经验总结多写到几张纸上,每次做题时多看一遍,上考场前我还看了一遍,我想这也是我能够在2011年考研数学不太难,重基础的情况下能得满分150 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来说说的辅导班,很多人多纠结要不要报,其实我觉得,有条件还是报一个,蔡子华和李永乐两位老师绝对是不差 ,两个在高数和线代分面的课还是挺有用的,有时候一个知识点的困惑经人提点之后能够很快理解,这比自己埋头苦干节省很多时间,而且辅导班的课很重视知识点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建立,以及方法的归纳总结,这些东西后期多要自己去做的,但是有老师提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强调下心态问题,其实考研数学并不是特别难,至少有120分
分享心得体会旁白范本 情景剧旁白的心得体会(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