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田地遗产协议书 遗产合同 法律文书(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23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田地遗产协议书(推荐)一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要去丽江古城游览。

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

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大研古城的位置→历史]

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

请看盆地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峰,丽江盆地则像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就叫大研,难怪人们说丽江文化昌盛是因为丽江钟灵毓秀、地灵人杰。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

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

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选址]

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古城北靠金虹山,西倚狮子山,东南向着千顷沃野,地势北高南低。

这样的位置,冬阻西北寒流,夏送东南暖风,使古城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我们身边的玉河水则为古城提供了洁净而充足的水源。

可以说,古城的选址是十分科学的。

[水车→照壁→水龙柱]

我们面前的水车,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

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地方也还在使用。

它可以用来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处或要灌溉的田地在高处,但水在低处流,还可以用它来提水。

水车旁是写有主席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像这个样子。

照壁右侧是水龙柱。

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这个水龙柱,以表达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

千百年来,古城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像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

[世界遗产徽记→石刻墙→巴格图]

再看世界文化遗产徽记图案。

外圈呈圆形代表地球、代表大自然;正方形内框为两只手合围,代表人类的创造;圆圈和方框内外密切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

环绕圆圈的文字,分别是中文、英文、法文的“世界遗产”一词。

右边的这堵石刻墙,采用丹霞地貌区特有的砂岩雕成,是因整治古城外围环境,于1999年建成的景观。

这堵巨型浮雕墙,高9米,长55米,名为“丽江古城盛世图”,展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城三个片区的古代日常生活场景。

其代表性场景有白沙壁画、束河四方街、大石桥、大研四方街,还刻有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乐演奏、男耕女织、古城民居大屋顶,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

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

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

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

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

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

民间东巴祭司以青蛙躯体部位象征宇宙空间方位,布局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方八门,使之形成了特殊的占卜图,用来解释自然界,预测人类生活。

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城布局]

古城的街道和房屋布局,可以说是以水为脉,随势自然。

象山脚下的黑龙潭泉水流出千米长的玉河,玉河泉水在这里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院,流遍全城,使丽江古城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情趣。

古城的街道、房屋随着水势、山势自然伸展,与我国许多古城的方正严整的棋盘式布局迥然不同,更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园林之美。

以水为脉的布局也告诉我们,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只要逆流而上就能走出古城,走到入口这里。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沿着西河畔的新华街进入古城吧!

[五花石街道]

可能有的朋友已注意到我们脚下的铺路石,这叫五花石。

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美丽的砂砾石板,经过千百年人马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

这样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在阵雨过后进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花道”伸向远方,简直美不胜收。

这种五花石是花岗石的一种,古城里铺的都是这种石头,难怪日本客人说:“你们丽江人真阔气呀!”

[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看,我们左边是西河,它流向四方街,流向木府,我们的右边是随着山势而建的纳西民居。

这里玉水滢滢,垂柳依依,木桥座座,瓦屋鳞鳞,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

据统计,在古城3.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石拱桥、石板桥、栎木桥365座。

丽江古城既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桥城。

水,对古城来说,是脉络,是血液,水使古城充满活力,水给古城平添秀色。

可以说,没有了水,丽江古城将失去一半的妩媚。

游客们,在这古城里,除了这水给古城带来活力外,还有一个给古城带来活力的方面,那就是居民。

直到今天,以纳西族为主的各族人民仍然工作和生活在古城里。

他们自然祥和的生活,使古城古风犹存而又生机盎然,因此人们又把丽江古城誉为“活着的古城”。

大家随时可以见到纳西大妈们,身着宽腰大袖上衣,腰系百褶围腰,背披七星羊皮,在经商,在娱乐。

田地遗产协议书(推荐)二

甲方:

乙方:

为科学发展我县的农林事业,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甲方自愿将本人的责任田发包给乙方经营管理,双方签订本合同,条款如下:

一、田地租赁方法:

1、田地承包费的金额及支付方法:田地承包费按双方共同丈量的实际田亩为准,以每亩每年 元人民币价格支付甲方田地承包租赁金,按每年自合同签订日前支付,甲方田地为: ,共亩×元合计人民币。

2、承包年限:租期为年日起至 年 月 日止。承包期满后,甲方田地继续出租的,在同等条件下,乙方有优先承包权。

二、甲方责任:

1、负责把生产小组亩田地权属以自愿方式承包给乙方经营管理。

2、甲方出租的田地必须权属清楚、无争议。若甲方发包的田地发生异议,甲方应无条件解决,所产生的费用及造成乙方的损失由甲方负责。

3、甲方发包田地后,应当做好当地群众工作,教育群众,不得随意放牧及干涉乙方的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甲方要协助乙方对造成损失者进行要求赔偿处理。

4、如遇国家建设需要,征、占乙方承包的田地,甲方必须协助乙方办理各种补偿手续,以便尽快领得补偿金。田地补偿金归甲方所有,地上附着物和乙方所建的固定设施补偿金归乙方所有。补征、占的田地以实际面积算,甲方相应的减免乙方的承包费。甲方收到乙方交付的田地承包费时,必须给乙方等额有效票据。

5、甲方发包出田地后,应全面履行本合同,不得擅自提高田租,造成乙方的经济损失。

6、甲、乙双方口头协议未租赁好的田地,乙方要求追加多租田地时,甲方应同等的条件下租赁给乙方,若违约,按《合同法》违约条例追求其责任。

7、甲方现在的水电设施应无条件的提供给乙方接拉和使用,其中产生的各项费用由乙方自己负责。若乙方用电量大,变压器增容,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负责。

三、乙方责任:

1、乙方承包期间,该田地只用于农林业生产,不作它用。

2、在承包期间,乙方所产生的一切的债权债务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3、承包期间,乙方可在田地搭房,铺设管道,开设通道,挖水井等,以利于乙方的生产需要,合同期满,大致帮助甲方恢复田地原貌。

4、乙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切费用由乙方负责,生产活动中所应缴纳的各种税费由乙方负责。

5、在承包期间,乙方会有少部分的黄泥撒落在田,应当作田土改良,合同期满,乙方不负责清理。

6、乙方在承包年限内,视生产情况需要,若承包的田地过多时,乙方提前一个生产季节告知甲方,每退还多于部分的田地,同时甲方应相应的减免乙方退田地实际亩数的租金,退还的田地由低往高退(即由东往西退),以一片水平田的田基埂为准;若乙方要多承包田地面积,甲方应无条件的协助好乙方要求多租田地面积的工作,乙方相应的按原定合同价格标准追加多租赁田地实际亩数的租金给甲方。

四、违约责任:

1、甲方不得单方随意终止合同或减少出租面积,缩短租期和提高田地租金,否则要赔偿乙方苗木和母树的搬迁费用。

2、乙方不按时支付租金,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五、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发包方): 乙方(承包方):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田地遗产协议书(推荐)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相传天后乃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娘,当地人称其为娘妈,能预言吉凶,死后常显灵海上,帮助商人及渔民消灾解难,化险为夷,福建人遂与当地居民共同在现址立庙奉祀。

四百多年前,葡国人抵达澳门,于庙前对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有一间神庙,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认为是指庙宇,故此答称“妈阁”,葡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期,即妈祖阁香火最为鼎盛之时。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纷纷到来拜神祈福,庙宇内外,一片热闹,而诞期前后,庙前空地会搭盖一大棚作为临时舞台,上演神苏戏。

澳门妈祖阁,早期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为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它位于澳门半岛的西南端,依山面海,沿岩而建。庙内的“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4栋主建筑,分别建于不同时期。其中,弘仁殿规模最小,是一座3平方米的石殿,相传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正觉禅林规模最大,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0__年);“神山第一”殿是当时官方与商户合资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20__年)。上述三殿均供奉天后妈祖,观音阁则供奉观音菩萨。

妈阁庙的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上有“妈祖阁”3个金字,两侧书有对联:“德周化守,泽润生民”。门楣顶部为飞檐状屋脊,华丽美观。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320__年前清人的杰作。院内一块名为“洋石船”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据考,是记载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来澳门途中遇到风浪,幸得妈祖相救、转危为安的故事。庙后的石壁上,有多不胜数的摩崖石刻,是历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骚客的手书。在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之间,有石阶和曲径相通,四周苍郁的古树,错杂的花木,纵横的岩石,把园林的幽雅和古庙的庄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极富民族特色。

澳门妈祖阁还是一座有着传奇色彩的庙宇。在上世纪80年代,妈阁庙发生了一场大火,澳门居民一说起这件事,仍记忆犹新。那天,庙内的“正觉禅林”深夜大火,整个殿宇被烧塌,而在神龛中央的妈祖神像,仅被烟火熏黑,塌下的横梁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丝毫无损。

澳门妈祖阁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九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为什么澳门妈阁庙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呢?设计、创作大型妈祖像的澳门著名雕塑家、画家梁晚年告诉大家: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妈祖在海上舍己救人,为民消灾解难的博爱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众就把她当作神来朝拜。

根据古代史料和福建莆田地方志记载,妈祖生于北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于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是福建莆田湄洲郡巡检林愿的第6个女儿。她原名林湄娘,因她从出生到满月从不啼哭,故又名默。林默娘自幼聪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年她随父兄渡船外出,中途遇浪,船覆落水,林默娘下水救父。她也屡次在海上救助遇难之人,还为百姓驱逐瘟疫,治病救人……

人们为感谢其恩德,称林默娘为“妈祖”,福建话“妈祖”是“母亲”的意思,并被奉祀为“护航海神”。莆田人最初供奉妈祖的庙宇称为神女庙、神女祠。林默娘海上救人的故事和传说逐步被人们神化,得到信仰者广泛热烈的信奉。历代王朝也顺应民心支持妈祖信仰,宋代封妈祖为“夫人”;元、明二朝加封为“天妃”;清朝晋封为“天后”。我们看到妈阁庙内供奉的天后牌位上写着:“护国庇民天后元君之神位”。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田地遗产协议书(推荐)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相传天后乃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娘,当地人称其为娘妈,能预言吉凶,死后常显灵海上,帮助商人及渔民消灾解难,化险为夷,福建人遂与当地居民共同在现址立庙奉祀。

四百多年前,葡国人抵达澳门,于庙前对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有一间神庙,询问居民当地名称及历史,居民误认为是指庙宇,故此答称“妈阁”,葡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期,即妈祖阁香火最为鼎盛之时。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纷纷到来拜神祈福,庙宇内外,一片热闹,而诞期前后,庙前空地会搭盖一大棚作为临时舞台,上演神苏戏。

澳门妈祖阁,早期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为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它位于澳门半岛的西南端,依山面海,沿岩而建。庙内的“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4栋主建筑,分别建于不同时期。其中,弘仁殿规模最小,是一座3平方米的石殿,相传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正觉禅林规模最大,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0__年);“神山第一”殿是当时官方与商户合资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20__年)。上述三殿均供奉天后妈祖,观音阁则供奉观音菩萨。

妈阁庙的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上有“妈祖阁”3个金字,两侧书有对联:“德周化守,泽润生民”。门楣顶部为飞檐状屋脊,华丽美观。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320__年前清人的杰作。院内一块名为“洋石船”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据考,是记载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来澳门途中遇到风浪,幸得妈祖相救、转危为安的故事。庙后的石壁上,有多不胜数的摩崖石刻,是历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骚客的手书。在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之间,有石阶和曲径相通,四周苍郁的古树,错杂的花木,纵横的岩石,把园林的幽雅和古庙的庄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极富民族特色。

澳门妈祖阁还是一座有着传奇色彩的庙宇。在上世纪80年代,妈阁庙发生了一场大火,澳门居民一说起这件事,仍记忆犹新。那天,庙内的“正觉禅林”深夜大火,整个殿宇被烧塌,而在神龛中央的妈祖神像,仅被烟火熏黑,塌下的横梁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丝毫无损。

澳门妈祖阁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三月廿三日妈祖宝诞、九月九日重九节,这里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为什么澳门妈阁庙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华人也都信奉妈祖呢?设计、创作大型妈祖像的澳门著名雕塑家、画家梁晚年告诉大家:妈祖是人,也是护航海神。妈祖在海上舍己救人,为民消灾解难的博爱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信众就把她当作神来朝拜。

根据古代史料和福建莆田地方志记载,妈祖生于北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卒于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是福建莆田湄洲郡巡检林愿的第6个女儿。她原名林湄娘,因她从出生到满月从不啼哭,故又名默。林默娘自幼聪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年她随父兄渡船外出,中途遇浪,船覆落水,林默娘下水救父。她也屡次在海上救助遇难之人,还为百姓驱逐瘟疫,治病救人……

人们为感谢其恩德,称林默娘为“妈祖”,福建话“妈祖”是“母亲”的意思,并被奉祀为“护航海神”。莆田人最初供奉妈祖的庙宇称为神女庙、神女祠。林默娘海上救人的故事和传说逐步被人们神化,得到信仰者广泛热烈的信奉。历代王朝也顺应民心支持妈祖信仰,宋代封妈祖为“夫人”;元、明二朝加封为“天妃”;清朝晋封为“天后”。我们看到妈阁庙内供奉的天后牌位上写着:“护国庇民天后元君之神位”。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田地遗产协议书(推荐)五

为发展商品生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经党总支,村民委员会研究决定,将村 旱田地承包给养殖户 做养殖基地,具体协议如下:

1.四台子村为甲方, 为乙方。

2.承包土地面积 亩( 拾 亩 分 厘)。

3.承包期限 年( )

4.承包费 元/亩 年共计 元整元× 年× 亩,在签定合同时一次性交齐。

5.该地乙方只能搞养殖使用,中途搞其它行业必须和甲方协商,否则甲方有权随时收回土地终止合同。

6.四台子村收取的承包费,主要包括20xx年度村里已发生收取的税费,对于20xx年度村未曾收过的税、费、公益事业负担均由乙方承担交纳。

7.合同期间,如国家上级征占该地,甲方返回合同未到期部分的承包款(不计利息)土地收回甲方,地上建筑物及附属物的赔偿归乙方所有。用电线路归甲方所有。

8.合同期满,乙方如继续承包,必须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承包年限,重新签定承包合同,承包款一次性交清。否则甲方有权可别行承包他人。甲方有权强行拆除地上建筑物及附属物,损失乙方负责。

9.在该地块上,只能承建与养殖有关的建筑,不能承建永久性住宅性质的建筑。

10.合同期满,在相同相等的条件下,乙方有优先承包权。

11.本协议双方盖章后,立即生效,如违约,一切经济损失和后果由违约方承担。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田地遗产协议书 遗产合同 法律文书(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3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