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阅读盲人过桥 盲子坠桥文言文阅读答案(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文言文专项阅读盲人过桥(精)一
绍兴七年,(岳飞)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拜太尉。
绍兴十年,兀术①合兵万五千骑逼郾城。飞遣子云②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飞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桧知飞志锐不可回,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初,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张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又谕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禼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
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飞在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绍兴末,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宋史·岳飞传》节选
注释:①兀术,金朝名将、开国功臣。②岳云,岳飞长子。绍兴十一年除夕,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遭陷害而死,葬于杭州栖霞岭。岳云年仅23岁。
8、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的一项是(3分)
a.鞍甲而不息不汗褫:披挂
b.台臣请班师风:通“讽”,委婉劝谏
c.飞系两月坐:定罪
d.桧诘其实诣:到……去
9、根据文意,在下列语句中填入虚词,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3分)
①不幸相继死。
②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③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
a.于之盖b.且矣而
c.则乎其d.以尔乃
10、下列对文中画“____”的语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非精洁则不受
可是,如果不是精致的草料、洁净的泉水,它们就不接受。
b.岳飞方为河北图
岳飞正在绘制黄河以北的地图。
c.飞裂裳以背示铸
岳飞撕开衣裳,把衣服里子展示给何铸看。
d.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
秦桧亲手写了一张字条交给监狱,接着就上报皇帝,说岳飞死了。
11、将文中画“下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②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
12、结合文本内容,分条概括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权臣为岳飞父子罗织的罪状。(4分)
13、对文中秦桧“莫须有”一语的理解,历来争议很大,代表性的有三种:①或许有 ②难道没有 ③不须有。你认同哪一种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4分)
14、请你拟写一副歌颂、缅怀岳飞的对联。要求: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用上“尽忠报国”四字,全联不少于10字。(3分)
答案:
8、(3分)【答案】a 意思是“解下”。
9、 (3分)【答案】d
10、(3分)【答案】a
11、(4分)
①这样的马,它们的食量大,却不随便获取(拒食不精不洁的草料和水),力量充裕却不追求逞强,是到达远方的好马。(译出判断句1分,意思通顺1分)
②不久,何铸查阅案卷,确实没有发现证据,就奏明岳飞是无辜的。(左验:证据1分,意思通顺1分)
12、(4分)
②兵进攻淮西,岳飞没有主动迎击。
②张俊镇守淮上时,岳飞想要弃守山阳。
③飞给部下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报告虚假军情来动摇朝廷治岳飞罪的决心。
④云给张宪写信,要求张宪想办法促使岳飞回到自己的军队而加以保护。
13、(4分)
①我认同“或许有”的理解(1分)。理由:“或许有”带有推测的成分(1分),含糊其辞(1分),表明秦桧杀害岳飞,没有确凿罪证,回答韩世忠的质问,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1分),此语凸显了岳飞的冤屈(1分)。
②我认同“难道没有”的理解(1分)。理由:奸臣秦桧面对韩世忠的质问,没有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反问韩(1分),秦桧意思是岳飞父子的罪状,人所共知,你不用再为其辩护(1分)。秦桧此语表明杀掉岳飞,理所应当。(1分)
③我认同“不须有”的理解(1分)。理由:秦桧直白地告诉韩世忠,杀岳飞,不需要理由(1分);以岳云与张宪书信内容做罪证,就是走走过场(1分),秦桧非常直接地警告韩世忠不要多管闲事(1分)。
14、(3分)。
【评分标准】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全联不少于10字,写上上下联。
1分:切题(尽忠报国、歌颂、缅怀),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子基本通顺,语义基本不重复。
2分:切题,形式规范,语义明了,内容充实。
3分:切题,形式规范,内容饱满,韵律和谐,有意蕴。
说明:“尽忠报国”可连用,可分开用。
【高分示例】收六郡,主北伐,矢志恢复,直捣黄龙十年泪;含奇冤,谥武穆,尽忠报国,长祀栖霞万代名。
关于文言文专项阅读盲人过桥(精)二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e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小题4】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1)以……为亲(赡养) (2)憎恶(2分,每小题1分)
【小题2】b
【小题3】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行”与“修”各0.5分)
【小题4】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亲”活用词,此处应译为“把……当作亲人, 以……为亲”。“ 恶”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于”为介词,译为“在”,选项b中的“于”是“在”的意思。a“同,和”,c可不译,d译为“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实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与”“讲信修睦”,“与”是通假字,应译为“选举”,“讲信修睦”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思,应译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句中一个概括说明,后面分项介绍,分别构想了理想社会的特点,即:“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男有分,女有归”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尽其力,货尽其用,实现大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理解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语句,进一步精读,确定哪些语句与题干要求相符,把这些语句提取出来并在理解后得出切题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作答。
关于文言文专项阅读盲人过桥(精)三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 定语 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2】格式:中心词 之 定语 者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3】格式:中心语 之 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
【4】格式:中心语 而 定语 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 数量定语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②一食或
文言文专项阅读盲人过桥 盲子坠桥文言文阅读答案(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