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年心得体会及感悟 《孔子》感悟(八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孔子晚年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2.启户(礼仪缓缓将双门打开至平)
3.请祭官入场 (祭官走至门外时,原站至门外的两位礼仪1.2引导领导abc、祭官1.2.3入场。祭官1.2.3站至祭台右侧,领导abc站至祭台左侧,主持人之后。礼仪1、2引导完毕站至盥洗处)
4.参礼人整肃衣冠 就位 为孔子雕像揭幕
5.请原山西省督学、原平定一中校长晋如祥先生宣布祭礼开始(宣读:“辛卯年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祭祀大典现在开始”)
6.请平定一中工会主席孟旭明先生致辞
7.行初献礼
请xx县政府副县长李君先生出列
至盥洗处 (主祭官@1 走至盥洗处洗手擦手 左转站定 )
至先师香案前(主祭官@1 走在香案前;献香礼仪4走至香案旁)
上香(献香礼仪4 献香;主祭官@1 接香插香;礼仪4归位)
行揖拜礼 拜 起(主祭官@1 行揖礼 )
献帛(主祭官@1走至祭桌前,献帛礼仪6献帛;主祭官@1接帛,献帛)
行揖拜礼 拜 起(主祭官@1 行揖礼)
献爵 (献爵礼仪3 献爵;主祭官@1 接爵,献爵)
行揖拜礼 拜 起(主祭官@1 行揖礼)
复位(主祭官@1 归位)
8.献祭文
请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xx市冠盛教育培训中心董事长王世茂先生宣读祭文
(礼仪5献祭文,读祭文嘉宾a出场,接文,行拜礼,读祭文)
献祭文(读祭文嘉宾a 行拜礼 献文)
请复位(读祭文嘉宾a 行拜礼 归位)
9.举亚献
请xx县教育局局长郝建平先生出列(祭官@2 出列)
至盥洗处(祭官@2 至盥洗处 洗手擦手 左转站定 )
至先师香案前(祭官@2 走在香案前;献香礼仪4走至香案旁)
上香(献香礼仪4 献香;祭官@2 接香 插香;礼仪4归位)
行揖拜礼 拜 起(祭官@2 行揖礼)
献爵 (祭官@2 由祭桌走至香案前,献爵礼仪3 献爵;祭官@2 接爵,献爵)
行揖拜礼 拜 起(祭官@2 行揖礼)
复位(祭官@2 归位)
10.全体师生齐颂《孔子赞》 起 (师生颂读……)
11.行终献礼
请平定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华峰先生出列(祭官@3 出列)
至盥洗处(祭官@3 至盥洗处 洗手擦手 左转站定)
至先师香案前(祭官@3 走在香案前;献香礼仪4走至香案旁)
上香(献香礼仪4 献香;祭官@3 接香 插香;礼仪4归位)
行揖拜礼 拜 起(祭官@3 行揖礼)
献爵 (祭官@3 由祭桌走至香案前;献爵礼仪3 献爵,祭官@3接爵,献爵)
行揖拜礼 拜 起(祭官@3 行揖礼)
复位(祭官@3 归位)
12.唱校歌
13.全体师生向大成至圣先师行五拜礼(全体行拜礼 五次)
一拜自强不息 拜 起
二拜厚德载物 拜 起
三拜精忠报国 拜 起
四拜孝亲尊师 拜 起
五拜共祝大同 拜 起
14.礼成 仪式到此结束
推荐孔子晚年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1、朱熹江西湖南孔子孟子
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
5、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7、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9、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1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13、同学们,孔子言吾日三省吾身,而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我们是否也应该在紧张的学习中反思今天,我努力了吗?今天,我充实吗?今天,我快乐吗?
14、孔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
15、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16、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1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18、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0、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论语述而》
21、孔子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22、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注释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感激恩德来回报恩德。”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孔子
2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礼记学记》
27、不迁怒,不贰过——孔子名言
28、过年穿新衣的期盼也就成为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能吃到一点肉,也绝对是做梦都想的事情,正如孔子所云三月不知肉味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爱默生
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3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2、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4、书是航向夫际广阔生活的船只。凯勒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37、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我曰人当学水。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灵活善变,适镜而生,适镜而居,善待一切,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祝君人生处世当如水。
38、美功不伐,贵位不喜。《孔子家语弟子行》
39、敏而勤学不耻下问。(孔子)
40、孔子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4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妾,损矣。——孔子
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3、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孔子
44、无伐善,无施劳。孔子《论语.公冶长》
4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推荐孔子晚年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子 《论语》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 知耻近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5、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学校的教科书,我们都应该熟记,下面是一些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和他的弟子,和他的家人,友人,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佳话向来不断被传扬,这些故事既能增长知识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1、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5、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趔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趔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趔,感恩对手。
6、孔子问礼老子,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
孔子晚年心得体会及感悟 《孔子》感悟(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