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合集怎么写(九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合集怎么写一
20111018
一、考点说明:
1、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翻译准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行文要通畅;
雅:就是语言要规范,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3、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用“意译”,要做到“对”而“不死”。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二、翻译方法:
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六字方针:“留、删、换、补、调、贯”。
1、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例: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②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勾践灭吴》
2、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例:①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语气助词) ③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结构助词) 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表句中停顿的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①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很多卷”。
4、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谓语) ③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 ④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省略介词)
5、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过来; 例: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6、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补调),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温馨提示:①翻译时要看上下文,②找出得分点,③字字落实,逐字翻译。
三、实战训练: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02北京卷)
管仲曰:“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穷困,困窘;时,时运)
【翻译】②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多,赞美;知,识别,了解。)
2、翻译下面的句子。(2008广东卷)
①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散吏:闲散的官员)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翻译】①当时陶侃担任闲散的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翻译】②别人有了一些优点,很少不称赞自己的。你有像这样大的功劳,却没有说一句(称赞自己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3、翻译下面的句子。(2009广东卷)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翻译】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翻译】②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4、翻译下面的句子。(2010广东卷)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翻译】①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翻译】②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11广东卷)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②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翻译】①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翻译】②(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确实是个奇特(或: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合集怎么写二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 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合集怎么写三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余闻( )而愈悲。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口技人坐( )屏障中。
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合集怎么写四
文言文,完成小题 。
[甲]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包拯》)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勉谕儿辈》
【注释】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小题1】解释文中的划线的词语。(4分)
⑴恶吏苛刻_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合集怎么写(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