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心得体会及收获 科普活动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儿童科普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_日
二、活动目的
1、借“六一儿童节”之机给受助孩子及家庭送温暖。
2、了解受助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及家庭住房情况。
3、与受助学生沟通、联络感情。
4、对特困学生进行资金帮扶和慰问。
三、帮扶慰问对象
__区__小学
四、分工安排
参加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8家单位组成。具体工作由___负责。
五、慰问流程
1、各成员单位组织爱心捐款,全体慰问人员可自由掌握,奉献爱心。
2、__月__日上午9:00,各单位帮扶慰问人员由___组织一同前往__小学,与学校负责人为学生分发作业本、铅笔等慰问物品。
3、慰问人员与学生交流、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可建立活动结束之后长期通信的良好交流方式。
六、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____
承办单位:____
七、注意事项
1、慰问时要加强和小学生之间的交流。
2、保证往返过程中参与活动人员的安全。
主题儿童科普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1、欢愉六一,分享你我的童年。
2、今天阳光,明天希望。
3、欢乐和谐庆六一,激情飞扬献爱心。
4、努力成长,未来栋梁。
5、与爱同在,撑持儿童。
6、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7、让每一个少年儿童都能放飞理想。
8、祝普天下的儿童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幸福成长。
9、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10、关心儿童就是关心未来。
11、人生春秋六十载,儿童尤为一枝花。
12、六一儿童,祖国未来!
13、可爱的你节日快乐。
14、六一六一,永恒乐意。
15、孩子们!节日欢愉。
16、当每个孩子牵手微笑,世界从此变得美好。
17、孩子,是人类纯洁而天真的花朵。
18、孩子们,愿你们节日快乐!
19、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你我!
20、歌声与欢笑同在,儿童与幸福永存。
21、载歌载舞儿童节,爸爸妈妈笑开怀。
22、欢度六一。
23、热爱儿童,保护儿童,关心儿童。
24、快乐六一,分享你我的童年。
主题儿童科普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向阳花朵迎风舞,幸福雏鹰展翅飞!又到每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值此普天同庆之际,望着同学们鲜花般的笑脸,我和大家一样,感到无限喜悦与激动。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学校和全体教师向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全体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节日祝贺!同时,也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体教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最美好时光不会因人们的留恋而延长,也不会因人们的懊悔而重来。童年,因为有色彩斑斓的歌舞而快乐;也因为有生龙活虎的运动而健康;更因为有纵横古今的阅读而充实。就是这优美的歌舞、多彩的运动和广泛的阅读,才构成了我们幸福童年的美好画卷。
幸福的童年,是载歌载舞的。在我校大力推进“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进程中,同学们要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到学校各社团活动中来。管乐、合唱、舞蹈和竖笛、京剧、手风琴等社团活动都是能提升同学们审美情趣的艺术平台。在这些艺术平台上,同学们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还能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达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幸福的童年,也是朝气蓬勃的。我们未来的发展,需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在我校积极推进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中,同学们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跳绳、篮球、网球和田径等系列运动,都是同学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我校的“幸福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要按照学校要求,以各项运动为起点,通过科学的体育运动,不断增强体质。
幸福的童年,还是书香四溢的。古往今来,阅读让人们明白生存的法则,参透生活的真谛,感悟生命的内涵。当今高速发展的人类社会,需要我们用“阅读”的状态去适应,需要我们用“阅读”的品质去攀登,更需要我们用“阅读”的境界去追求。让我们做个热爱阅读的人,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去博览古往今来的智慧经典。
轻歌曼舞,欢度幸福童年;流光溢彩,绘制美好人生!亲爱的同学们,幸福的童年就在我们的手中,美好的人生就在我们的脚下。让我们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广泛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不断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有效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用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生活情操,迎接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题儿童科普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儿童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送去一些温暖,为能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特制定此方案。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残疾学生康复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关爱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组长:韩建林
副组长:王峰
组员:李杰施、洁静、各班班主任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和成长乐园。组织全体教职工认领受助学生,分析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1、建立帮扶学生档案,签订承诺书。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学校与党员教师签定帮扶残疾儿童工作承诺书。
2、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帮扶学生的谈心制度。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职工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思想上出现问题、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结对教职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多与学生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4、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将作为全体教职工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年终评出模范教师,也就是学校的.先进工作者,凡工作不够认真深入的不得参加学校的评优评先活动。
主题儿童科普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xx县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农业县,全县总人口40、7万人,农业人口约占75、4%。全县在外务工人口为43043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7317人,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为全面了解xx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20xx年以来,xx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先后两次做了调查,一是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乡镇下发了调查问卷,二是对全县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面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县留守儿童共计9545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7317名,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已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这些孩子中50%以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无助、学业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时照顾等困难和问题,结合此次调查,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县45740名儿童中,有7317名农村留守儿童,占16%,其中女童有3624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643名,占留守儿童的6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674名,占留守儿童的37%;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783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1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7317名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
儿童科普心得体会及收获 科普活动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