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如何写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ppt(9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如何写一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课件、生字卡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设计意图』:从复习古诗入手,不仅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还理解“赠”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学生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
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
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写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古诗背景故事,能让学生更易地理解诗意。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讲完故事师顺势范读。
齐读古诗。
2、品读第一行。
(1)指导看书本上的插图,问:船上的是谁?岸上的是谁?你是从哪行诗看出来的?指名答。(课件显示:李白乘舟将欲行)
『设计意图』: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篇文章,指导学生看图,有助于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2)指名读。齐读。
(3)指导写字。(乘、舟、汪)
a、了解词语“乘舟”,并给“乘、舟”另外口头组词。
b、师让学生观察了解“乘”是“禾”与“北”的巧妙组合,再范写“乘”字;学生说“舟”字的笔顺。
c、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写字。
d、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
的内容,故写三个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乘”,感受汉字的妙处,激发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由于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故在指导书写中,师范写最难的“乘”字,生说“舟”字的笔顺,“汪”字放手让学生观察去写,这体现了一个从难到易的教学过程。
(4)学习“欲”字,说一说记住“欲”字的方法。说说李白乘舟将要干什么?
(5)李白将要走了,他与汪伦相见恨晚,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要面临分离,你说他的心情会怎样?用上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行。(指名读,小组读。)
(6)这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李白将要离开的那种不舍之情。通过不同方式反复朗读,在听和读中让学生理解、鉴赏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个人情感。
3、品读第二行。
(1)汪伦是用什么方式为李白送别?指名答。
(2)(课件出示:忽闻岸上踏歌声)指名读,齐读。
(3)学习“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
(4)练习。理解“闻”的意思。从这行诗看,应该选哪个?
(课件显示)闻:( )a用鼻子闻 b有名望的 c听见
(5)汪伦用这种隆重的方式为李白送行,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汪伦对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男女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4、品读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伦让李白有什么感慨??指名读三、四行。(课件出示)
(2)学习“潭”字,说一说记“潭”字的方法。桃花潭有多深?试着把桃花潭的深度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练习。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4)指名读;齐读。
(5)分别是伤感的。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同桌练习说一说。
(6)再读、引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如果你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齐读三、四行。
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水,诵道。齐读三、四句。
『设计意图』: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让学生通过美读、熟读,升华朗读情感,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内化,达到真正意义的积累。
五、背诵
1、自由背3分钟。
2、指名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3、配乐齐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背诵的学习任务。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拓展小结
1、《赠汪伦》这首诗让我们感受了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你有好朋友吗?你是怎么对待朋友的?
2、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读一首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别董大》。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每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在离别和相聚中,友谊一次次的变得更深厚。
八、作业
找一些离别诗读一读,背一背。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如何写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加入乐器伴奏演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知识与技能】
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咏鹅》,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为歌曲配上碰铃和木鱼的伴奏。
【重点】
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咏鹅》。
【难点】
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为歌曲配上碰铃和木鱼的伴奏,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钢琴、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采用谜语导入说出鹅的谜语,“红帽子,白围脖,走起路来摇又摆”,学生积极猜谜语。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鹅的特点。(师:在坐的同学们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些怎样的认识呢?)
3、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还有用别的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鹅吗?(朗诵古诗、画画等)
4、教师和学生一起我们跟着音乐来模仿一下鹅的动作。(教师用钢琴给出《咏鹅》的旋律,学生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导入本课。)
(二)感受体验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感受歌曲中的情绪和速度。(中速稍慢、优美)
2、教师引导学生再听音乐,想象白鹅的样子,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不同身份的鹅,如:鹅妈妈、鹅爸爸、小胖鹅等。
3、教师点评。
(三)学唱歌曲
1、按节奏跟老师读歌词,发现歌词特点是古诗配词。
2、加上手势,边打节奏边读歌词。
3、认识休止符。
(1)教师讲解:表示休止,空半拍。并配合手势教给学生读法,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2)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四分休止符?(两个)单独练习这三处带有休止符的小节。
4、认识附点音符,前十六后八。
(1)找到这两个字,学生跟随老师演唱这两个字。
(2)老师提示学生,别人在向我们说你好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对,就是“你好”。
(3)学生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练习“你好”,感受附点音符节奏。
(4)完整练习。
5、播放歌曲《咏鹅》录音范唱。生可边听音乐边摆动身体。(师:古人用诗歌表现对鹅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把这种喜爱之情用最美的歌声唱出来吧,先来听听小朋友们是怎样唱的吧。)
6、教师范唱,生拍手打节奏。
7、师生有感情的共同演唱歌曲。(提示学生带有表情、注意强弱对比。)
8、学生演唱歌曲,师伴奏。
9、分小组演唱,师生评价。
10、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奖励头饰。
(三)巩固提高
1、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老师这里有碰铃和木鱼这两种打击乐器,请选择一样为我们的歌曲伴奏吧!)
2、
学生两人为一组,两人边唱歌,用碰铃和木鱼给歌曲配伴奏。
3、学生上台展示,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古诗作品,不仅读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古诗歌曲呢?课下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更多歌曲,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如何写三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研读第二大段。
1、板书:猫。知道猫吗?熟悉猫吗?请熟悉的同学来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指名说。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
3、介绍老舍。可让学生先说,教师补充。(板书: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板书),又叫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板书),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他除了写作,生平还有两大最突出的爱好,一是养猫,二是养花。《养花》我们也会在六年级的时候学到。让我们先在《猫》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去体会他的情感世界。
1、请同学打开课本,自学课文:
a、充分的读(板书),一遍不过瘾就读两遍(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
b、放声朗读后再默读,边读边看看有哪些生字要引起注意,哪些词语无法搞懂,划出来自己联系上下文或者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
⑴.字词
在生字方面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的或者还有哪些词语无法解决但是要特别想知道的,现在提出来。
⑵指名通读课文,检查读通读正确的情况,及时反馈。
听的同学听仔细,哪里读错了,还要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猫小猫)
来做做有意思的填空题: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写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它)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那在“一群小猫”前呢?(可爱的)
齐读:(古怪的)(一只)大猫(可爱的)(一群)小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
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直接摘录)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可爱)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如何写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ppt(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