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德育铸魂心得体会及收获 铸魂育人心得体会(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德育铸魂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 以语文课堂为“主渠”,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不仅充满古人才华的艺术性,而且极富思想性、人文性、德育性。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教材文化底蕴的挖掘,通过讲解和对课文带有艺术化的情景设计,让学生在情感和情绪上产生某种应激,真正情有所钟,情有所溺,从而达到文道统一。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现行语文教材中包含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有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以及民本思想;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民思想和忠君思想;王勃的“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报国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抱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忧民忧君思想;鲁迅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忧国情怀;毛泽东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的胆识……这些,都能使学生批判地继承古人的思想,得到人生的启迪,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熏陶着他们的爱国思想。教学这些名篇时,语文教师要认真引领他们秉爱国之志、走爱国之路、做爱国之人。

2、渗透孝道教育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孝道是古人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德行,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品德。如讲授《陈情表》一课时,可运用现代媒体展现20xx感动中国人物--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的事迹。然后让学生体会作者李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对“孝”的看法。

3、渗透“感恩”教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一个人良知的表现。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于各方面的恩惠。父母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国家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感恩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方法。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教育材料。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文章都有非常明显感恩内容。这一教学内容也可延伸于课外: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黄舸,他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懂得感恩的人永远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我们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生命;我们感恩老师,因为他们教会我成长;我们感恩帮助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使自己感受善良;我们感恩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让自己学会坚强;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的世界才变得有你有我;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的世界才变得和谐美丽。

4、渗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 中学时期是人的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较为剧烈的时期,因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尤为重要。学习屈原《离骚》,要让学生领会屈原“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学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要让学生领会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伟大人格等。教学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可首先让学生收集道德败坏、堕落腐化、丧失人格的反面人物的材料,比如,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利用职权,大肆索贿受贿,大搞权钱交易,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堕落。原宁波市委书记、中央候补委员许运鸿利用职权谋取巨额资金。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成克杰因受贿罪被处以极刑等。通过分析对比,培养了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渗透做人教育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梁启超在《教育与政治》、《为学与做人》两文中写道:“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怎样做人?古人概括为五个字:仁、智、礼、信、义。作为现代人只有“仁、智、礼、信、义”的做人信条还不够,还应该具有以下七条标准:①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②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③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④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⑤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⑥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⑦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由此可见,做人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们应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也是当今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教学《陈情表》《项脊轩志》等感人至深的文章,要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学会做人,引领他们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踏踏实实扎根于地上,堂堂正正立于世间,不为名利所诱,不为物欲所惑,赋天命于世间,具厚德而善其心,怀大志而拘小节,博法理而破迷,度世人而自丰的堂堂正正之人。这样,才达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目的。

二、以课外活动为“切点”,多形式强化德育教育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走出教材,还有一个更加广阔的育人天地。

1、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从而收到“导其行”的效果。①开展应时活动。如“雪中送暖一家亲”捐资捐物活动、“迎奥运书画展”活动、“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活动、“多彩山西在校园”等。②利用节日开展活动,如“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2、书,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润心灵。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书籍,通过与大师、与名人、与哲人对话,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和温情。因此,可以借助“读书活动”为载体,内化传统美德教育。①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雕像育人、标语育人、名言育人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②组织收看cctv-1“东方时空” “焦点访谈”“实话实说”,cctv-10 “百家讲坛”,cctv-12“今日法治”节目。培养学生具有仁慈、博厚、宽容、爱心、睿智的品质,做一个“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时代骄子。③阅读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④鼓励学生读《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现当代散文等,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让学生沉浸其中,从阅读中懂得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并获得美感,产生愉悦之情,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⑤挖掘本地德育教育资源,如名人、名胜等作为校本德育教材。从而培养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以社会实践为“活水”,多角度内化德育教育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当今之学生,不应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为青年。积极关注“社会热点”,诸如“民主与法制”、“节约能源”、“环保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要求“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语文学习引向家庭、社区、社会,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活学语文,活用语文。充分利用垣曲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历史名胜、文化传统、风俗民情等,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走向语文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1、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①认真宣传和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学生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提升荣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②组织收看“神九”发射,伦敦“奥运会”、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③引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爱军的思想。

2、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当导游、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大自然、大社会、大环境中获得成长。假期教研室牵头以各校为单位组织“我为家乡做导游” 系列活动,确确实实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社会这本深奥绵长而又无页码的“百科全书”中,这样会使垣曲学子如久旱逢雨,顿时焕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而且还会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华,获得许多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除此之外,教师要“立身行道”,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汇苑》云:“师,法也,人之模范,所以传道授业者曰师。”《韩诗外传》说:“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以德育人,以情育爱。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作为施教者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要充分挖掘经典中的德育素材,依据语文学科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以文之“活水”,启道之“清渠”,来塑造人之灵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有关德育铸魂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xx年本人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在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上狠下功夫。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习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作用。因此,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不断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我校把德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在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等德育常规工作的同时,为了严肃校纪,规范学生的仪表。

我们组织少先队的学生检查每个班学生佩戴红领巾和两操情况;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取得了显著成绩。

>

1、培训班主任,定期组织召开班主任例会。

提高班主任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们开展德育工作的水平。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目的是为了通过班主任交流各自的先进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

2、重视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定期对板报、卫生和纪律进行平分等;将班级管理进行量化,学期结束时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完善了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机制,有力促进了我校德育队伍的健康发展。

>

(1)爱国主义教育:

1、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比赛和纪念“一二九”运动合唱比赛。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德育处以创建“德育达标校”为契机,紧紧围绕“宣传先行,理想先行,氛围先造”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和班会等多种宣传手段,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平安校园建设的宣传教育氛围。

2、签订各种安全稳定责任书,落实好各种措施。

(3)文明礼貌教育:

1、加强了学生的常规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测试。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常规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进一步加强我校广大教师文明礼仪教育。逐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使文明礼仪变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

“双关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在学校中、在班级中确是一个非常应该引起重视的群体,一个班的班风、学风都和他们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当高度重视。

本人密切配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重视“双关生”转化工作,凡是对问题少年及时发现,及时帮助,每周四早读课由本人亲自做专题教育,从纪律、安全、行为规范、法制教育入手,通过故事引导他们,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理知法,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困惑,通过一年的帮教,已经有十名同学积极转化,正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进家长对我校的管理、教育教学以及自己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了解。真正提高家校联系的质量,德育处分别于3、5月份和9、11月份组织召开了家长会;同时,对500多名家长进行了培训。加强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搭建起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力合一的桥梁。

>

本人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以后在活动开展中力求形式多样,覆盖面大,让更多的师生广泛参与。

有关德育铸魂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站在这里述职,此时最要表达的就是一份感谢。感谢学校领导对我近几年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感谢老师们在工作中给予的关爱、配合和信任。

近年来,一直担任大队辅导员工作。本学期,在德育处做主持工作。德育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虽繁杂却崇高而又神圣。所以尽管累却又快乐的无怨无悔地工作着,不为豪言壮语,只为成为孩子心目中值得信任的老师—服务者而感到一份欣慰。

下面就我的工作做如下汇报,不到之处,还请老师指正。

一、抓好班主任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支核心队伍。我们学校作为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基地,培养

德育铸魂心得体会及收获 铸魂育人心得体会(九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