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项目监管协议书汇总 项目实施监管协议(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产业项目监管协议书汇总一
1、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至南京市区45公里,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
马鞍山交通便利,拥有长江万吨级的马鞍山港,可与国内外港口四季通航;至南京禄口口机场20多公里;有宁马高速与沪宁高速、京福高速、宁杭高速。宁合高速相连;有宁铜铁路与皖赣线、沪宁线相连。距南京40分钟车程,距上海3小时车程,距合肥2小时车程,距杭州3小时车程
2、项目位置
本项目地块是马鞍山控制性规划用地,位于葛羊路、圆桥路、红旗路和江东大道围成的区域内。b地块为葛羊路南、花果山东北,原星火福利厂位置。
南为新城区,距市中心3公里;东1公里为宁马高速公路出入口,北为国道和马钢新厂区;西面为老城区(金家庄区),有铁路慈湖货运站。
3、土地用途
a地块区域面积:1154.917亩(合769944.84平方米)
b地块区域面积:82.472亩(合54981.59平方米)
拟建大型专业综合性市场,商业步行街、服务配套设施、住宅、写字楼、宾馆等。土地出让年限:住宅70年,商业40年。
4、规划指标
容积率:a地块:1.1;b地块:1.0。限高:80m。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
5、项目规模:约20亿元人民币
6、项目开发周期:五年(20_年—20_年)
二、背景资料
(一)宏观形势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gdp持续多年保持8%左右的增长率,为世人所瞩目。受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所吸引,同时中国大陆具有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优势,国际资本向我国,尤其向沿海地区加速流动。当沿海地区的国际资本与民营资本达到一定密度之后,受供求关系所影响,这些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将逐渐丧失,从而促使大量资本开始向内陆地区寻找新的投资场所。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迅速崛起,环太湖地区的苏、锡、常和杭、嘉、湖等城市按照区域分工与协作和错位发展的原则相继为自己的城市重新定位,以保持与上海这一龙头相对接,避免重复建设与过度竞争,拓宽了协作空间,强化了各个城市的特殊功能,增强了城市发展的源动力。_年10月马鞍山市正式加入长三角经济合作圈。
_年的上海世博会将会极大地推进长三角地区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以南京为核心南京都市圈框架正在加速构建,马鞍山市的地缘优势愈加凸现。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在更高的起点上规划城市建设,尽快与大都市城市圈相对接,已经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二市的合作也进入实质性阶段,真正在资源互补上实现区域分工协作,南京市的轻轨延伸至马鞍山市已通过立项,南京中北(上市公司)的公交车已驶入马鞍山。
由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构成的皖江开发、开放带建设亦已启动,三市相互协作,相互联动态势业已形成。马鞍山长江大桥已立项,20_年开工,20_年竣工,因此本项目的批发市场可辐射至巢湖地区。
(二)区域经济
马鞍山市的经济以矿产开发、钢铁工业、特种汽车制造、造纸工业为基础,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经济基础较好,但产业结构不理想。近年来,马鞍山市的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圣戈班、中橡等一批中外合资项目发展迅速,马鞍山市的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给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_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2%,五年内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内资100亿元”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市上下在开发、开放两条线上下功夫、做文章。
马鞍山市20_年提出三年实现双百“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20_年,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改革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也是全国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城市。
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快速拓展。目前马鞍山市正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全员发动,全民招商的氛围,加速建设与完善一区五园体系,力争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大的突破。同时还看到,招商引资除了需要解放思想,变革观念与制度创新之外,还需要创造一个有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完善的、富有人性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廉洁和高效率的行政作风。
20_年人均gdp1858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8749元,人均消费性支出6610元,各项指标均列安徽省首位。
马鞍山市是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奖”,现在新目标是建设一个“生态马鞍山”。
市政府提出今年着力打造的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信用马鞍山”。
最新产业项目监管协议书汇总二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以“牛羊禽、保护地、经济林”为主的农业产业,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商贸产业。经过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镇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72%。20xx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00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20xx年以来,我镇共引进**厂、**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工业园区2个),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年产值达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目建设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近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一体、以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
产业项目监管协议书汇总 项目实施监管协议(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