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和感想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00字(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基础之上所学习的一个新的内容,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移和旋转》是让学生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知识目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并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目标: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会欣赏生活中用平移与旋转的方法绘制的图案,感受数学美。
在活动中把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并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多媒体课件
情境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运动画面,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想看吗?(出示课件:抽拉的抽屉,移动门,电脑光盘的进出,方向盘,飞机的螺旋,自来水龙头,旋转的地球仪,算盘,旋转门,风车,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2.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课件中各种运动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说说,各种物体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分分类?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看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让小组讨论并总结:
抽拉的抽屉、移动门、电脑光盘的进出等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的;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自来水龙头,旋转的地球仪、飞机的螺旋、风车等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二、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1、师:课前,各小组对平移与旋转的这一课的内容进行了预习以及对本节课相关资料的搜集,现在请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向大家展示你这一小组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学前预习与小组合作探索的能动作用)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该小组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有的小组用ppt介绍,有的小组制作了网页介绍,有的小组用玩具介绍,有的小组做动作展示……)
3、学生汇报交流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呢?(这一过程,让学生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相关)
4、师: 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细心的孩子一定会发现它的,请大家大胆地猜想,楼在现实中会平移,旋转吗? 教师课件ppt展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上海音乐厅成功平移的图片,以及大卫高柏飞把美国自由神像移走的照片(进一歩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5、课件出示书本上有关平移与旋转的判断练习,让学生口头抢答。
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师:今天,老师请来两个老朋友(海豚兄弟),它们却闹了矛盾,在来的过程中,比拼谁游得最远,同学们能帮帮它们吗?(课件出示海豚兄弟)
(2)同桌间互相讨论,寻求解决方法。
(3)学生汇报(数格子),并让学生上台指一指,说一说怎么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蜜蜂采蜜。
师:有一只小蜜蜂也想请我们去帮忙,这只小蜜蜂想去采蜂蜜,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走,你们能帮她吗?(学生小组交流小蜜蜂怎样走才能采到蜂蜜,说清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2)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交流汇报)
(3)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出示课件)数一数小树向右平移了几格? 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准点和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师:孩子们,真不错,你们都答对了。刚才我们找了不同的点,这个点平移了几格,那么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看来呀,我们判断小树和小蜜蜂平移了几格,只要到上面去找一个点,这个
点平移了几格,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4)练一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出示三角形平移的三幅图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师:这幅小蜡烛向右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小鱼图呢?
〖出示填一填小蜡烛(向右平移4格)、小鱼(向左平移5格)〗(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师:刚才大家又能移,又会数,老师真高兴,如果请你们在纸上把平移后的图形画出来,你们会吗?(这一过程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师:比如说我想请你把这个三角形向下平移3格之后的图形画出来,你们能吗?
(2)结合平移的方向与数格子的方法,请各小组商量一下看一看怎样画图才能使平移后的图形既正确又美观?
(3)结合学生总结汇报得出结论:先找到图形中的一个点把它平移,再找到其余各个点,把它们平移到相应的格子,然后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此处引导学生讨论:点是不是可以随便取,怎样选择点更为合理?使学生发现画图时,发现、选择关键点即图形的顶点等非常
重要。这是画出正确、美观图形的关键。)
(4)师:请大家把平行四边形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画出来,自己用刚才的方法画画看
(学生动手画图)师桌间巡视,随时指正。
(5)在电脑中出示几道画图的题目,让学生利用电脑中的画图工具,按题目的要求,在电脑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结合英特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平移的距离,更直观,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全课小结及学生自评
1师:伴随着钟表指针的旋转,这节课也即将结束,请大家回顾一下,你有哪些收获?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怎样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呢?
2.(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3.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自己本节课学习的评价,并在电脑中填写学生评价量规
五、布置作业
孩子们,下课以后老师请大家用心的去观察,把你发现的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说给大家听,好吗?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 ↘ 直线 圆周←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教学反思: 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运动现象的内容,数学教学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动态出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抽拉的抽屉,移动门,电脑光盘的进出,方向盘,飞机的螺旋,自来水龙头,旋转的地球仪,算盘,旋转门,风车,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学生的学习背景是生动的生活实例,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积极、主动、自然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数学教学应是活动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找一找、移一移、画一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来认识平移和旋转,真正的引导学生动起来,在操作中体验学习。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
老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之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课堂气氛显得更加和谐、轻松。
关于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得到了新的定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看图读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雪孩子剪影,生字卡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2课时。
、
1、(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雪孩子。)
2、它可爱吗?
3、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4、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①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可爱的雪孩子。②小白兔在家睡觉。③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飞快地跑去救火。④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美丽的云。)
5、谁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抽学生讲故事内容。)
6、同学们,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这节欣赏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雪孩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座。
3、一边读课文,一边标画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从“横”中间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与撇相接。
3、正音后同座互相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
2、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1、朗读课文。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24页,默读课文第一段:
1、想象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
(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3、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3、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
(多请几个学生描述。可以各不相同。)
3、这天,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办事去,可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为什么要跟着去?
2、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读出小白兔非常想跟妈妈出去的意思。
3、为什么小白兔后来又不跟妈妈去了呢?(演示投影片)请大家看投影片,并联系课文说说。
4、这个雪人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
设计教学口述心得体会和感想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00字(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