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社心得体会及收获 造纸厂心得体会(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造纸社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这片热土上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铸就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这里幽静而清新的秀美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避开了都市的喧嚣与霓虹灯的闪烁成为了在城市中奔忙的人群中理想休闲地。
600多年历史的香纸沟“土法造纸”工艺:这种手工造纸技艺,因与东汉蔡伦的造纸技艺一脉相承,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早已闻名遐迩,20__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大量的湘人在这里定居后,看到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竹子丰富,尤其适合生产纸品。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生存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源于湘人蔡伦的“蔡侯纸制作技艺”便传到这里。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香纸”曾被皇帝御赐为“神圣纸品”。
在香纸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纸,造纸首先是选料取材。香纸沟的“香纸”原料来源于竹,竹子肉厚、质密,成浆率高,韧性好,易成型,使这里的纸品质地优良。由于香纸沟的纸由竹而来,于是香纸沟人对竹有着敬畏之心,在砍竹前,先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在竹子前烧三炷香后再砍竹,而砍竹用的工具只能用柴刀,忌用蔑刀,因为柴刀砍竹有“发财”之意,而“蔑”音同“灭”,有“灭竹”之意。有了原料,就进入了造纸的第一道工序——煮:将砍下的鲜竹子捶烂后,再将其与石灰掺水混合,将之放到那个石砌的大锅里,下面加柴生火,在锅里煮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竹子就变得非常软烂;再经过半个月的浸泡,然后开始造纸的第二步——碾:经过10多个小时的碾压,竹子被彻底的碾成泥状;第三步叫“抄纸”,其中包含了很多细碎的工作,比如要先把“竹子泥”和水按比例勾兑,之后还要把起“润滑”、“分层”作用的桦叶水倒入,再将抄好的香纸压缩、挤压水分、晾干……从取料到制成成品,共包括了伐竹、破竹、沤竹、煮竹、碾压、提浆、抄纸、压榨和烘晾等72道工序。这里的人们受文化习俗诸多因数的影响,至今仍保留原始传统的造纸技艺,这对总结我国造纸的历史,有着‘活化石’的作用。”
山也青幽幽,水也青幽幽。
美丽多情香纸沟,天地如锦绣,
丛丛野花绽开口,片片竹林荡绿绸,
水车哗哗笑,石碾转溜溜。
中华土法造纸术,传承到永远。
清新迷人的香纸沟,雨甜风也柔。
凉爽伴你下河谷,芬芳托你上本楼。
温馨祥和好日月,如梦醉心头。
最新造纸社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以“节约,从一张纸片开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统计了同学们学习用纸的使用情况,结果十分惊人:一名同学使用的练习本的数量,以20页为一本计算,一学期大约要平均用25本,也就是500张纸。照这样计算,我们全校近1000名学生,一学期要用多少张纸呢?答案是五十万张,那么一年就要用去100万张纸。全国有约3亿学生,一年又要用去多少张纸?全世界学生的用纸量呢?全世界人民用纸量又是多少呢?这将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天文数字啊!
那我们用的这些纸又是哪里来的呢?我们的很多同学只知道纸是用草等植物,制成纸浆后做成的,其实,优质纸浆的原材料便是树木。按照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森里是我们的天然氧吧,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了它们,我们人类也就无法生存。而我们在浪费纸的同时,也就等于在浪费我们的森里资源和水资源。
因此,我向全体师生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纸张、储蓄绿色、呵护健康,让我们共同做到:
1.爱护我们的课本,不随意丢弃,提倡循环使用,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2.在使用练习本时,要坚持两面都用,做到不留或是尽可能不留
空白,练习本要在用完才换新的,在学期交替时,对于上学期还没有用完的旧本子,可以整理出来装订成新本子,也可以用来作为草稿纸,做到不随意丢弃。
3.提倡大家在擦手或是鼻涕时使用手帕,尽量少用卫生纸的一次性用纸,虽然用手帕比较麻烦,要经常洗,但为了节约用纸,我们认为是非常值得的。
4.节日里,提倡大家采用短信祝福的形式,尽量减少贺卡的使用,减少送贺卡,就是拯救森林。
5.减少不必要的用纸,如:擦玻璃,应该不用纸,可以用湿抹布和干抹布交替擦,尽量不要用餐巾纸等一次性制品,充分利用“废旧”纸张,旧挂历可以用
造纸社心得体会及收获 造纸厂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