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范文范本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案(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32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范文范本一

为了用知识的迁移方法学习,这节课我复习导入,题目是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笔算时,引导学生讲解方法、算理,准确板书,为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搭好了框架;口算使学生意识到有几个几十的思考方法,如210÷30,商只能是一位数,这样就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在渗透算理这一环节中,我紧紧抓住“商是一位数就表示几个一”这一关键句,使学生理解,“表示几个一”的数一定是个位上的数,所以商要与被除数各位上的数对齐。

四舍第一次出现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难点。计算430÷62,学生试着计算、交流,接着汇报。这时师生共同完成书写。第一步,利用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方法,学生自然想到把62看作60,即“四舍”方法。第二步,试商,430里有几个60,就试商几,很快找到商7。并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就看前三位。第三步,计算积,交流7乘60还是62?由于真正的除数是62,所以是7×62的积,发现积比430还大,说明商7大了。第四步,调商,7大了,要调小,商6,可以。总结几步,帮助学生有序计算,头脑有清晰地步骤方法,不至于手忙脚乱。

练习时,我先口算如30×()〈282帮助试商熟练。接着根据试商,调商练习。最后独立计算。学生对所学知识层层深入,把不会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对后进生也是一次讲解回顾。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要相信学生,交给学生处理问题,需要时老师再引导点拨即可。这样学生常常能积极投入角色,课堂是在学生的思维掌控中,难点容易暴露,问题自然解决在课堂。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范文范本二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说明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材仍保留了原义务教材这部分口算内容,并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范文范本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案(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