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到的英文短语汇总 传播的英语短语(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传播到的英文短语汇总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动手实践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学生经过过观察、讨论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学生能利用本节所学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基本观察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使学习充满乐趣和积极性,并且能用所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一般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2023年传播到的英文短语汇总二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三、声速
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0c时,v空=340m/s
【教学反思】
一、教案中的“得意”之处
1. 整个教案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展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例如音乐声、海浪声、各种动物的鸣叫声入手,导入新课,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自己生活中活生生的情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 本节教案所有结论的得出均由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或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得出。通过观察音叉的发声等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玻璃罩中的闹铃声随着空气的减少而变弱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等结论;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实例的思考(如雷电现象)、总结得出声速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把握不好,不会进行正确的设计,这点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不知道观察的重点在哪里,在实验结论的总结中也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合理等现象。
2.演示实验的课堂秩序还比较好,但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课堂秩序就需要多控制一下,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时,有的学生用特别大的力敲击桌面,甚至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在不停地敲击,影响到正常的上课,这些都需要老师多用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也是物理课堂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3.结论的应用不好,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动手实验,小组讨论,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论,但是不会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在课堂检测环节,教师多巡视、指导、予以必要的讲解。
附件1
【课堂检测】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2023年传播到的英文短语汇总三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3. 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声速单位是/s(读作米每秒);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t表示时间,单位是s(秒)
(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s。
4.回声 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 。
教学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3、4、5.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
传播到的英文短语汇总 传播的英语短语(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