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转售协议书汇总 课程转让说明(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课程转售协议书汇总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研重点
本学年我们共有六个年级的教学工作,都为新课改年级,我们对其课型做了认真分析,每个年级的课型大都分为四个课型。
1欣赏评述
本课型主要是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通过分析和研究,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和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2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课型主要是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运用一些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的技能技巧,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感受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在造型艺术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3设计应用
本课型,主要是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涉及思维能力,体会生机艺术的综合性艺术美感。
4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课,主要是结合以上三个课型,通过具体的操作应用,学习和巩固相关的绘画设计知识和技能技巧,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课题研究
在课题《现代美育的试验与研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扎扎实实地展开这学期的教学研究,落实在每个年级的日常教学中。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继续认真开展实践、反思、再研究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采用集体交流、交叉交流的方法进行讨论研究。相对上学期的研究,我组会加强对高年级的日常研究,让课改的理念不仅仅停留在低年级的运用上。随着发展再逐步制定新的研究课题计划。
(二)、学习方面
1、组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踏准美术教育教学的新步伐。
2、组织观看《课堂教学案例与分析》的录像,学习和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课堂美术教学的方向。
3、上网收集有关文章、资料,组织在教研活动前五分钟进行简单学习。
4、三位老师采用集体交流、交叉交流的方法,不断学习和摸索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为教学服务的能力。
5、积极参加各类各项培训、学习活动,把信息带回“家”。
(三)、教学方面
1、认真完成常规教学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按时上课。努力实施美术新课标、新理念要求下的美术新课教学,在此期间不断组织深入地学习、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教研组内共同讨论、分析每位老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弱势,更加有的放矢的改进课堂教学,求真务实。
2、做好新老教师的帮带工作,利用听课、评课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3、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我校美术教学工作顺利走上正轨。
4、教研活动常规化,每两周开展一次,确保质量、扎实有效。在保证新课改的研讨富有成效的基础上,经常组织对教学设计的研讨,不断使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更科学、有效地整合。提高“随堂课”质量,老师利用交叉交流的方法和课间休息时间交流各年级教学之后的感受与经验,提升整个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注重教案的设计与改进。
5、经常组织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体会。组织老师本学期内开展1—2次研究课,多和外校的老师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6、认真策划、创编每一次的艺术活动。
(四)、其他工作
围绕本学期的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特长生的水平。一定要在业余时间,狠抓兴趣小组的活动,以优促学。兴趣小组的水平往往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的水平,所以一定要把兴趣小组的活动抓实、抓活,让每个有专长的学生在一个好的活动氛围中学习,使业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为督促活动情况,在活动期间特穿插一些具体的活动,以灵活的形式充实学习过程。
1、努力扎扎实实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到达预期的目标。做好辅导工作,使艺术特长生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培养尖子,提升兴趣。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力争佳绩,展现风采。
2、结合各种活动,发挥美术组宣传、美化的作用。
3、教研组自我建设和积累工作。
有关课程转售协议书汇总二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特制订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课程是为学生而生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学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完善、成长的环境,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一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智能优势的差异性必然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而不同”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赋予课程以生命力。
(一)需求
无棣一中已有60年的历史,随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以创建师生的幸福人身为学校的理想,学校极为重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同时又注重立足学生今天的发展设计,使学生明天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发展的根基,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每一名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既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特色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继承传统、懂得关爱、习得文明。
学科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样的调研形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课程构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力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将自己的兴趣或优势智能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二)可能性
1、无棣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八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
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国年间,河北省的竹板书、西河大鼓和摔缰调等曲艺形式相继传入无棣县。无棣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人文始著于夏商,唐季有声,宋元继起,至明清两代而极盛,掇英撷秀,科甲如林,贤相名卿方伯联第。后唐李愚明宗时为相,以书说韩建传于世;北宋李之仪,文比苏秦,书若黄米,翰苑巨擘,一代宗师;明太宰杨巍,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与同为无棣籍的王佐、谷中虚联称同朝三部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名载国史;清代以吴式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清代十朝为宦,荣授“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氏著述丰实,“家乘万卷”,与潍县陈介祺“家藏万印”并冠齐鲁。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就录入无棣历史名人十人,诸如北洋大臣吴重熹、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督军张树元、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模范专员石景芳、三边政委丁洪泽、同盟会员杨虎臣等。历数当代名人还有京昆耆宿李洪春、鼓界泰斗刘田利、武术名流姜绶青、电脑博士王申培、建筑设计大师张镈、著名中国国画家李山等。
丰富的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学校发展
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体系与模式。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团队建设、课时补助、制度管理、评优推荐、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民主的大环境。
3、借助社会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学生家长、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人、社会名人、社会团体等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建立“社会资源类课程资源库”。
4、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收集、利用与再开发。最大化的保存教学过程,注意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均可成为后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宝贵资源。
5、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发挥教育博客、教育网站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学校网站、教育系统资源网站均可成为课程开发的资源。
6、目前我校教学区、办公区、艺术楼、操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楼、宿舍、食堂等校内区域设施齐全,均可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资源保障,当然我们也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开发或使用相关场地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选修ⅱ部分。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且有明确的比例配置,任何人不得剥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权利。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根据教育全球化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等基础素质。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
(一)开发主体:
教师个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备课组、教师全体、校内外合作、学生以及师生合作等。提倡“1 1”模式,即任课教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有能力的再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原则上谁开发随承担实施。
(二)课程主题:
(1)反映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主题;
(2)反映时代发展需要人的新的素质如理财、表达、合作、宽容、创新等方面的主题;
(3)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
(4)反映民族、民俗、社区、环境等地方文化与自然的主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我校校本课程目前主要规划为八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或者进行课程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跨学科、跨领域开设校本课程。
主要分类如下:
科学激趣类、艺体技能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技术类、学科拓展类、体验感悟类、文化交流类课程等
(四)开发的课程,必须填写《无棣一中校本课程申请表》,由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确
课程转售协议书汇总 课程转让说明(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