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长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和感想 长城参观感受200字左右(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参观长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贵医院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此,我司非常重视,拟于x年xx月xx日,由带队一行xx人前往贵司参观学习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参观内容主要是……,盼予接待为感!
此致
联系人:,联系电话:
附:参观学习人员名单
x公司
x年xx月x日
主题参观长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大家好!我是这次带你们参观长城的丁导。很荣幸能在此陪大家一起参观浏览长城。如果您们有什么需要,或者对我的工作有什么不满,随时可以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请大家多多指教!”
“长城是中国古代20xx多年前建成的,后经历代诸侯王国加修而成。其中加修最显著的是汉朝、明朝与秦朝。长城的主要功能就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
“长城是世界上在太空中唯一可以看见的三维建筑,全长一万五千里,故称‘万里长城’,部分还建到了邻国呢!如此建筑,就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也难以完成!是不是很想看看?心动不如行动,要看就快快随我来吧。”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八达岭长城。这段长城是明代修筑并保留最完美的一段。它高大巍峨,像一条巨龙,在山间盘旋,海拔有1015米。”
“大家再往东看看。那就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它非常坚固。不信,您们看!那滔天大浪一个个地扑过来,冲刷了上千年,可它还是毫无损伤!由此可见,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倾注了多少血汗与智慧!”
“咱们再过来看一下那几座烽火台吧。”
“八达岭长城是长城中最重要的一段,乃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上面建筑的烽火台很多,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一个,台上的箭窗也很多,一般超过4个。长城中箭窗最多的敌台也在这儿,有9个。而且箭窗设计得非常科学,每两个敌台上的箭窗都成交叉线,保证射到每个方位。从而使敌人攀越长城时可‘享受’到四面夹击的滋味。”
“但与此同时,长城又是罪恶的象征。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让数十万冤魂埋在了长城底下。而且长城并没有达到其建造的真正目的——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还是多次越过长城,侵略中国。更可笑的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加修长城的朝代竟是中国最繁荣的朝代——唐朝!由此可见,修筑长城是极大的浪费。其实要征服邻邦,并非只有战事可达。让我们再转念想想长城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家就觉得并非纯粹是一种浪费。”
“我想大家现在对长城有两个极端的想法吧。不过,没有关系,相信,这只能聚成一句话:‘我是中国人!’”
“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去了,我们明天还会继续游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那是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个关隘,会给予我们大漠沧凉之感!”
“我的房间在6093,欢迎大家随时提出宝贵的建议。祝大家玩得开心!”
主题参观长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大学:
我院 院长一行5人组成的考察小组将于20xx年10月8日(星期一)上午9:30赴贵校参观考察,敬请接洽为盼。
具体安排如下:
一、到达时间:10月8日上午9:00
二、参观考察内容:
1.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包括学籍管理、对外汉语课程设置、对外汉语教师资质认证及hsk辅导等。
2.留学生日常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注意事项。
3.两校有关国际教育的合作意向与事宜等。
三、参观考察人员:
四、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传真)
联系人: 1电话 (手机)
单位
年10月5日
主题参观长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一说为宣太后)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有差异。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__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
参观长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和感想 长城参观感受200字左右(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