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考研线上复试简介范文 线上考研复试准备材料(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4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考研线上复试简介范文(推荐)一

关于考研,就我自身的情况来说,我选择了跨考,在做这个决定之前确实也犹豫了不久,毕竟学了四年的会计,却跨考到了不着边际的教育,主要还是出于自己的喜欢和特长,可能是中学当了六年的语文科代表让我有了执念想去体验当一把语文老师的感觉吧。

关于考研专业和学校,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为喜欢的事情去奋斗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在选择学校上,这个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因为我当时准备的时间并不算充裕,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就比较保守地选了相对稳的西华师范大学,如果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还是可以选择更好一点的目标院校。

考研并没有想象地难熬,也可以很轻松,但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一个有条不紊的规划会事半功倍,包括休息的时间。英语和政治每天要做一定的练习,我的重心主要还是放在专业课上,因为要记诵的内容实在太多而且它占的分值也很大,专业课是有进度条的,每天我会规定自己要记多少页,晚上睡觉前再梳理一下今天背诵的内容来加深记忆。

如果觉得自己的英语或政治比较弱项,就需要花时间去攻克一下自己的不足了。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适当抽出一点时间去休息和调整。

体会

总的来说,初试还是投入和产出成正比的,多付出就会多回报。而复试的时候不仅要通过笔试来考核相关知识,还有考察综合素质的面试,大多学校都对考生是一视同仁的,即便是三跨生也要心态放好,提前做足准备,面对导师的问答,态度端正,礼貌回应,谈话尽量从自己擅长的领域着手,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被导师们牵着鼻子走。

有关考研线上复试简介范文(推荐)二

从_年3月,到_年3月,匆匆忙忙备考的一年就这样结束了。回想过去的这段日子,痛苦有过,纠结也有过,可是当一项项结果揭晓时,却又发现,当初的那些慌乱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自己吓自己,现实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那么残酷。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总是会水到渠成的。

作为一名应届生,备考前期总还是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了了解考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考研贴吧和论坛我都逛了一圈,受到过不少考研大神写的血泪史的惊吓;也咨询过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们,不过得到的基本都是“放轻松、不难”这样的安慰。所以最后我也困惑了,考研到底是布满艰难险阻的修罗路,还是一片光明的坦途呢?不过,困惑归困惑,该学的还是要学下去。为了方便大家参考,下面还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讲讲我的经历,希望这些点滴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 数学

按重要性和难度综合排序,数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位。政治和英语都只是敲门砖,最终左右复试排名和老师喜好的,是数学和专业课。而这其中,专业课可以通过背诵学好,数学,才是实打实拉开差距的学科。即使高中是理科生,当面对微积分,线代和概率论的挑战时,我也不得不承认,过去的经历只属于过去,一切还要从头做起。毕竟,按照高中数学老师的话来说,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每天都做题,时刻不放下。而当我第一次打开李正元的复习全书时,距离上一次疯狂地学数学,也已经过去2年的时间了。

基于稳妥的考虑,我报名了考研辅导班的一对一数学辅导,教我的老师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数学系硕士毕业生。从课程的一开始,老师就跟我一遍遍地强调做题的重要性。他也曾经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当时他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考前做至少三遍全书,把每一道题都吃透,并做到举一反三;真题也需要三遍,并且在做第一遍时就要知道每道题对应的考点。题量上的话,光是全书上的例题,加上每年的真题就够了,每章后的练习题都不必做完,因为做题在精不在多,能够把一道题吃透,比多做几十道题都有效。起初我还觉得,自己完全能够在做完这些之后,再把练习题写完。但是事实证明,由于时间有限,以及题的难度出乎我的想象,能够在每节课前做完并做会例题对于我来说就已经很好了。每周末我都会骑车去地铁一站地的辅导公司上课,从戴着毛绒手套的冬天,到汗流浃背的夏天,半年的时间,我学完了除概率论外的所有内容。至于概率论,按老师的话来说,自己自学就完全可以了。一轮复习的这个时期,我盲目相信笔记的作用,没有做到抓重点记录,导致复习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浪费在抄写复习全书的知识点上了。当时我只是想将重要的点都记下来,但是由于自己还什么都不懂,所以每一个点看上去都很重要,每一个点都值得被写下来。直到学完了微积分和线代的前几章,我才突然醒悟,这样的抄写意义太小,重点的内容全书上都已经标记了,如果后面几轮复习需要看,也只用看全书就好了,自己花那么多精力去做大范围的笔记到最后不过是发挥了复印机的作用罢了。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确实是糊涂了。

9月份后,课程结束,我便开始了自主的第二轮刷题。因为心中有畏难情绪,所以在第二轮刷题中,我倾向于一不会,就看答案,看懂了以后也不再自己做一遍。从一开始老师就强调的道理我没有重视、不愿对自己狠一点以及盲目的自信,最终导致了第三轮刷书及第二轮刷真题时,我惊慌地发现,自己仍旧不能独立地做完真题。而当时,距离考试只剩一个多月了。没办法,我赶快调整战略,逼自己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虽然最后上考场前我也终于对这些知识有了深入的思考,但是为时已晚,答卷一发下来,我就发现,怎么题认得我我不认得它呢!咬着牙一路做下去,最后交卷的时候真的是恨不得时间倒流。如果上天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踏踏实实地做题,绝不怵头!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所以也只能以我惨痛的经历告诫后来人:踏实做题!踏实做题!踏实做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二. 专业课

专业课是影响到最终排名的第二大科目。国际商务专业初试要求的书目是希尔的《国际商务》。这本书对国际商务领域的各个概念进行了概括,内容较为浅显,读懂,记熟,就没什么问题。考试时我从第一分钟就开始奋笔疾书,一直奋战到最后一刻才写完。名词解释5分一个,但是有几个概念不是书中提到的,最终我也没能答上来。最后扣掉的分数,大致都是因为这几个名词。其他的题,都是需要极大的篇幅才能得到10几分。因此,建议大家平时真的要多搜一些常用的名词和概念,并一定记住。名词解释真的是性价比很高的得分项啊!其他的大题,就需要在看书时记忆一些架构性的问题,有一个宏观的思路。

三. 政治

看了很多经验帖,发现学长学姐都会推荐大家去上政治的串讲班,并且都会加上一句:虽然用处不大,但是听一遍,思路会清晰很多。于是暑假,我又报名了政治的串讲班,连续一周听老师从马原串到近代史。最后的感想是,学长学姐诚不欺我。不听课其实也不会影响政治的复习,但是听了以后,对于政治复习的态度就由慌乱变成了淡定,这种心态上的转变还是很重要的。自主复习时我入手了肖秀荣系列的全套书,最后的冲刺四套卷真的很有用,务必全部背过!临考前的几天在其他同学的推荐下又买了其他一些政治老师出的冲刺题,但是对比着背诵后发现,其实内容都大同小异,所以不建议再多买题。只要专注于肖秀荣或者任汝芬等系列,跟着一个老师的复习思路走就完全够了。

四. 英语

我自己是英语系出身,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很看重英语。最后临上考场前,我也仅做了7年左右的真题而已。不过平时我会拿零碎的时间背背考研单词,临考前几天,也集中地背了一下英语作文的套路和好句。英语二确实不是很难,但是完型还是要练练语感,积累词汇。感觉上,考研英语比专四要简单一些,所以不用太担心。

初试的经验大致就是以上的这些了。至于复试,由于国际商务专业没有笔试环节,仅仅是面试,因此,备考需要的就是练英语口语和了解中外国际商务方面的新闻。不卑不亢的态度很重要,抗压能力也很重要。面试的老师们人都很好,不会难为人,所以自信地表达自己就是胜利。听力测试自我感觉比高考还简单,所以也不用紧张,只等考完后彻底长出一口气等待最后的结果就好了。

其实想想,考研真的没有那么可怕。每天泡图书馆听上去很虐身虐心,但是真正一天天这样度过时,也会发现,不过如此。当身边的舍友纷纷保研、出国、找实习时,自己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听起来也有些萧瑟,但其实,哪种选择不是忙呢?不过是忙的内容不一样罢了。相比起来,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反而更为惬意呢。考研考研,考的更多的是心态。从中得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成长。平静地接受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因身旁纷至沓来的喜讯而失衡,也不因自己的结果来的更迟而慌张。当一切尘埃落定,不管成与败,我们的心境都将更加成熟,也更加开阔。一心求索,并坦然地接受拼搏后的结果,这样的我们,又有谁能轻视呢?

考研是一朵迟开的花,我们只需悉心地浇灌,然后,静待它在下一个春天盛放。


有关考研线上复试简介范文(推荐)三

虽然考研结束已经半年了,我也正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了,但是四五个月的考研备战经历我终生难忘,这段经历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还记得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去占座的情景,每天晚上十点钟拖着路灯下疲惫的身影回寝室的场景也历历在目。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不仅仅是因为它让我获得了攻读研究生的资格,更重要的是它教给我一个人生哲理:凡事必须得坚持。我是从10年九月一号开始正式投入到考研备战之中,一直到09年一月八号,除去国庆节休息三天,我每天都坚持去图书馆上自习。

除了坚持天天上自习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目标,包括长远的目标和短期的目标。长远的目标,是指在未来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将哪本专业课课本全部看完,或者将政治的重点全部过一遍等等;短期的目标可以分为一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甚至一天中某个时间段的目标。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计划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复习起来也有了强大的动力。

我在七月中旬报了一个政治辅导班,上了一个星期的课程,这基本上算是我暑假的全部收获。我从九月一号开始正式投入到紧张的考研复习之中。首先,我给自己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共分五步:

(1)从九月一号到十月一号:每天的上午、下午以及晚上三个时间段,分别复习专业课、英语和专业课(政治不用这么早复习)。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要以一门专业课为主,到了十月一号基本上这门专业课的教材要看完;英语的复习主要就是做阅读,培养自己的语感,同时积累自己的词汇量。

(2)从十月一号到十一月一号:每天的三个时间段,分别复习政治、英语和专业课。政治的复习推荐使用任汝芬的序列一,每天上午要认真熟记里面的重点和知识点,另外在每看完一章之后要做做相关配套的习题以加深记忆,这段时间里可以不用急,到月末的时候可以只复习到全书的一半;英语在这段时间也是主要做阅读,继续加强语感和词汇量;专业课也是以一门专业课为主,抓住重点,注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熟记。到十一月一号的时候,第二门专业课教材要全部看完。

(3)从十一月一号到十二月一号:每天的三个时间段,也是分别复习政治、英语和专业课。政治按照上月的复习方法继续复习,到月末的时候可以完成全书的另一半。所以复习完政治基本上一共要花两个月的时间。政治的第一遍复习是很重要的,所以花的时间也最长,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这样会为自己打下很好的基础。在这段时间里,英语就要开始单项训练了。要保证自己在考试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完形填空和七选五段落选择。这个月的时间就要认真训练好这两个;专业课复习也是按部就班,在月末时候要完成第三本专业课的教材。

(4)从十二月一号到一月一号:每天三个时间段,也是分别复习政治、英语和专业课。不过这段时间主要是进行第二轮复习。政治就要开始大量做题,做完题要翻阅复习资料,加深记忆;英语这时候就要开始训练作文了,每天写一篇作文,写完之后再看看标准答案上的文章,找出它的闪光点,碰到好的句子和词汇一定要记住,要为我所用;专业课的复习,这段时间主要是做历年的真题,通过做真题发现命题的特点,再回过头来看教材以便找出自己第一轮复习时的遗漏点。

(5)从一月一号到一月七号:这段时间调整心态很重要,一定要保证好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保持自信的态度。适当的时候可以看看书和以前做过的题目。我的整个考研备战就是按照这五个步骤来的,步步为营,最终也如愿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希望我的这个计划也能够给明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一点启示。

有关考研线上复试简介范文(推荐)四

应届毕业,报考本校。数学:150分,专业课:142分,总分:417分

何苦不现在就把握机遇,挑战新的高峰,给自己的人生定制一个清晰的方向。在安适的山寨容易埋葬憧憬,在舒适的田野容易迷失方向。失去竞争实力时才去感叹时光如逝,何苦不现在就把握机遇,挑战新的高峰,给自己的人生定制一个清晰的方向。我希冀,我付出,所以我收获。你是否也像我一样为考研奋斗而最终收获呢?你的心中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去实现你的理想呢?在此我希望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使大家少走弯路,顺利攀登考研高峰。制订好整体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是相当重要的。对数学复习而言,我将其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一、以书为本,总体把握。

因为课本对基本概念的定义,基本原理的推导都是十分准确、精练的,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体系,后续阶段的复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同学一开始就盲目地追求做题数量,忽视了课本的复习,那是极不可取的。必须通过对课本的复习,理出一个知识框架体系,从总体上把握考点。另外,必须定期总结和巩固前一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二、认真做题,广积思路。

众所周知,数学还是以练为主的。除了第一阶段必须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外,主要的精力应集中在陈老师和黄老师本书所提到的黄老师均为黄先开教授。主编的《复习指南》上。刚做这本书上的习题时,我真有点力不从心,有时觉得解题方法很奇特,而答案也有些突兀。经过陈老师和黄老师上课时仔细地讲解,我对这些难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们稳重的授课风格,有条不紊的解题思路,以及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使大家能够更有效地吸收知识。我想强调融会贯通的重要性,千万别为了做题而做题,因为做题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应通过做题将所学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将所学的思路与方法为己所用。

三、研究真题,查漏补缺。

从一些研究生介绍和自我感觉来说,真题的作用绝对是其他模拟题所不可替代的。只要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历史是如此惊人地相似,很多考题都是貌离神合。应该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来做和研究近十年真题,包括数(一)到数(四)中你要考的内容。这不仅可作为检测自己最直接的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考生熟悉考试的内容和侧重点,了解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在分析真题时,可找出自己的不足,再回到课本和辅导书进行复习巩固,理解的程度自然就加深了。至于模拟题应有选择地做几套,目的只是练练手,切勿一味贪多。当然,检验复习效果要靠考试,所以在抓做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应试技巧的训练。主要做到快、准、全。快要求你通过分析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准则要求解题过程中运算要准确无误;而全则是必须按标准答案的步骤答题。以上三点需要你在平时训练中慢慢积累,如在做真题时严格按考试时间和要求检测自己,通过八套左右的练习,到考试时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最后衷心祝愿师弟师妹们在来年的考研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有关考研线上复试简介范文(推荐)五

对于数学的复习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3-4月(逐渐进入状态阶段):

我上面强调了很多遍基础必须夯实,就在这个阶段,大约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你不要太拼命,大约早上8-9点开始,中午睡个午觉,晚上9点半可以结束了,我说的是你一天的进程,不是单单学习数学,别搞错,这两个月是让你逐渐适应的过程,让你慢慢进入复习考研的状态,千万别把自己的心态一下子绷很紧,慢慢来。而这两个月差不多就是你看同济大学教科书的时候,看完一章,做一下课后习题,千万不要小看课后题,考研数学考的都是基本功,花哨的方法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只是华而不实。重点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想,是在做不出来在翻参考书看答案,但是看完一定要做记号,让你下次看书的时候知道你这一题上次没做出来,重点记住方法,其实在你往后解题方法的不断积累,你会发现一类题目解题都是这个方法,这就是这类题目的解题套路,而每个解题套路都有自己的切入点或者说标志,这就是套路的路牌,指引你使用什么样的套路,最后考研卷在难,题目在新颖,只要你找对了切入点找到了路牌,你就知道用什么套路方法了。这个以后你到了那个程度就知道了。

这里强调一下第一遍书你会看的很累,这不是你的问题,这是所有书看第一遍的通病(有人说我大一大二学过,我都记住了那你当我没说好了)。我叫它第一遍效应,千万别没有耐心,第一遍是这样的,一定要按照上面的建议一步一步来,基础对你以后的学习太重要了。如果你实在看不懂,看不下去了,我这里推荐你可以看看优酷上蔡高厅老师的视频,真心讲的很好,我本人在都看完了。再唠叨一遍,请用好这两个月打基础时间。

第二阶段5月:

5月开始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看第一遍的复习全书了,当然一个月时间我就看了高数部分,其他的还没开始,其实数学很费时间,这一点就看得出来了。第一遍复习全书必须很认真的看,每一章先看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例题,这些题目都很经典,都需要自己认真的做,还是老办法,先自己琢磨,给自己10-15分钟时间,实在不行就看下面的答案解题过程,做好笔记,这个笔记太重要了,用你自己看得懂的话和符号记下错误原因,为什么想不到这个方法,切入点在哪,等等,不要嫌烦,这些都是为你的以后铺垫的,因为你可能全书会看3-4遍或者更多,我建议每一遍的笔记用不同的颜色笔或者符号记,帮助你整理。切记看书只会看,不动笔,没用的,这不是建议,是事实。看完一章之后,一定还会有本章小结的题目,你可以选择性做一两题或者不做,都可以,看你时间多少了,正常来说你是做不出来很多的,这很正常,所以建议放到第二遍做。

第三阶段6-8月:

6月开始的话,时间就开始紧张了,不能像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一样可以相对松散了,每天时间必须固定好,尽量别放自己的假,俗话说,暑假留多少汗,得多少分嘛,还是很有道理的,6月开始你要开始看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了,老方法,教科书和后面习题,还有看书过程笔记做好。虽然也是第一遍,但是希望你这两本书看快一点,毕竟相对高数简单,看完之后有了基础就可以开始看复习全书上面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了,其中我7月多是白天上了10天的辅导数学的课的,这里面由于我前面把高数,线代,概率论的基础都打好了,所以辅导课对我很有用,特别是线代,我当时感觉自己提升很大,这里我也说一下,也有人上课一半就走了那是因为根本看不懂,为什么?基础呗,我不多说了。6-8月期间,我复习全书把高数看了第二遍,做了第二遍笔记,包括把后面的每章题目都做了,这儿说一下,做习题时候,最好给自己买一些a4白纸,规规整整的一题题写在白纸上,按考试一样,并且,错的不会的都用不同的颜色笔订正,一些解题心得写在上面,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绝对不是浪费时间,不要没有耐心,切忌。除了高数,结合辅导班记下的笔记,我看完了第一遍的复习全书上的线代和概率论。当然后面题目也是想做就做吧。

考研线上复试简介范文 线上考研复试准备材料(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