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读后感通用 活着之上 语录(九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如何写活着之上读后感通用一
在宛若隔世、灵魂即将出窍的那一瞬间,七窍流血的我真的没有对死亡产生一丝丝的恐慌。但是我内心却有着强烈的求生的愿望,也不是我对人世间有什么贪生留恋之意,促使我遗憾万分的竟然是我还有几句话没有说,还有一件事没有做……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在前面的拖挂突然违章耍流氓般的急刹、变道,在笔直的高速上驱车疾速行驶的我,在冷静地制动和避让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我又异常冷静的选择了撞车。我坐正了身子双手紧握方向盘,绷紧全身每一块肌肉甚至每一根神经聚精会神地撞了上去。
那“轰”一声巨响,我总觉得应该是发自我内心的似的。随之,时间仿佛静止了,世间的万物都归于宁静。
黑压压的,静悄悄的。原本喧嚣繁杂的世界消失了,可我的世界里除了黑还是黑,而且一片死寂。我感觉到我的灵魂正在脱离我的躯壳,我感到自己置身于冰河时代般的浑身冰凉,冥冥中我感觉到我的灵魂切切实实的在慢慢地脱离我的躯壳……
就这样死了?我心里想着……可是我还有些话没有说、还有些事情没有做!我内心开始感到了一丝遗憾。是啊!我不说谁知道?不做,再也没有机会做了……想着,想着!我内心的遗憾越来越深,越来越后悔,后悔之前为什么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
就是这股深深的遗憾和强烈的后悔让我的意识越来越清晰,终于,我决定:我不能死!不能死!我心里默默地反复默念着。恍惚间,我隐约感到我脸上有一丝丝热流在缓缓游动,蚯蚓般的。我不自觉地伸手一摸,黏糊糊的,潜意识告诉我,那是血!
于是,我猛地醒了过来……
我与前妻已经离婚多年。纵然离婚,也不像常人一样争得你死我活,吵得不亦乐乎。我和她都很开明,公认的既然缘分到了尽头,没有多少感情将就着如行尸走肉般生活还不如早些分手。
离婚了,表面坚强曾经有过错的我,心里常常泛起内疚,心里常常默默地想象着有朝一日要亲口告诉她:冷落了一份感情,离婚是必须的,而且再回到从前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千真万确,这不是我内心深处想要的结果!我内心深处还怀念着过去那份美好——这,就是我要说的话。
曾经忙于生计,天南海北四处奔波。在路上,想起她们的时候,总想象着有一天闲下来自己做一份心爱的女儿喜欢的“麻辣火锅”,自己陪着她们娘儿俩、看着女儿美滋滋的吃着,自己从中享受一番天伦之乐。可是,回到家里,总也没有我下手的机会,甚至已经买回来了调料。于是,这件事一直搁了下来。而且,一搁就是多年……直到离了婚、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孩子,都没有下手去实施……
我怎么也想不通,当年几乎已经淡忘已久了的愿望,怎么会在那一刻异常清晰地显现出来。是人类善良的本能?还是割不断亲情所致?或者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自然的私密空间,储存着人们本能的遗憾和忏悔?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我清醒过来之后,我突然发现:活着真好!不过,我从中更是参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了让你的明天不因今天后悔,人要活在当下,不要过多的去计划明天!
只有这样去活着,才是真好!
如何写活着之上读后感通用二
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看完《活着》,想说说关于“活着”,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而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于是没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
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现实的责任;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泪无述,也无欲无求。“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一个词,悲惨抑或苦难、凄凉、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触及。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那到底该怎么活着?
老人对生命的态度总是让我很敬畏。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后,眼前的一切都已经变得无所谓了。他们不担心是否会被炒鱿鱼,不担心是否有战争,不担心下一周的股市行情——或者说是不愿去操心了。这就如同余华所说的——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么说来,老人的态度也就是孩童的态度了。在我们绞尽脑汁去寻思到底什么是活着、该怎么活着的时候,造物主在我们背后偷偷的笑了。原来,他早已把答案告诉了我们——终点就是起点。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手握答案,只是这轻易而来的结论在没有经历现实的验证之前我们不愿意相信。于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验证它。验证结束,生命也就接近终点了。
呵呵,无数大家都说不清的事,我怎么又能说的清呢。我只是在看完余华的《活着》以后说一些关于活着的话而已。
又或者,“活着”更本不需要我们去多言。我们还是像福贵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然后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跟一个路过的人一起翻阅那些或痛苦或甜蜜的回忆,最后拍拍屁股,在夕阳下抽着烟斗回家去!
如何写活着之上读后感通用三
直到此时莫名的沉重感和震撼感充斥在心中难以散去,想起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想来用这句话来形容福贵一生的经历真心恰到好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曾见证每次苦痛之后星星点点的亮光,像是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这些温情脉脉的细节总是让我们以为峰回路转,天真地以为噩梦终于不再萦绕他们,每每此时,余华丝毫没有犹疑,在他冰冷的笔下,角色们毫无征兆地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瞬间粉碎读者们微弱的希望。因为远离那段动荡年代,因为从未有过真正的饥寒交迫的艰难与困顿,那些生离死别对于我们来说显得那样遥远,却又在余华的笔下如此靠近。
但我相信,余华是希望我们在这部充满无情、绝望和死亡的故事里,学会活着,学会生活。就如同故事主人公福贵,即使经历了人生的各种痛苦绝望,也依然能够笑对人生,这就是生命的张力。福贵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他说的,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是的,在面对苦难时,福贵——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却能拾起如此之大的勇气,不禁让我们反思,现今的社会上,自杀比率的连年增高,而其中不乏被称作“七八点钟的太阳”充满希望与朝气的青年,为什么会这么容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是否能够想起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
活着之上读后感通用 活着之上 语录(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