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教师中心稿汇总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方式(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写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教师中心稿汇总一
【关键词】《语文作业本》 研读特点 三段活用 跟踪评价
自2019年9月部编教材全面铺开以来,不少语文老师发现部编教材的课文挺难的,《语文作业本》的有些题目更难。那么,教师如何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将作业本的使用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以作业本为抓手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借助于部编《语文作业本》的设计与实施的变革,促进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产生变革?
疫情来袭,嘉兴小语开设的空中“云课堂”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语文作业本》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支架,语文作业题是以落实语文要素为目标的,是编者经过缜密思考,不断修改得来的。他完全可以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我们教师进行研题导教,巧妙运用作业题引导、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平时的常规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了解其特点
《语文作业本》是面向广大师生的助学工具,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是其首要功能。他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编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言的应用,提升思维的能力,培养审美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贯彻“学为中心”理念,
呈现学习过程
《语文作业本》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如精读课文“字词落实—整体感知—重点导学—课外拓展”的编写思路,即站在学生立场,引导学习全过程。简单的“字词落实”可供五六年级学生自主预习,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整体感知和重点导学”部分供学生对重要学习内容开展深入思考、研究、讨论。“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和专题性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延伸和深化。
(二)提供学习支架辅助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作业本》中的支架形式多样。有知识卡片、小贴士、温馨提示等知识性支架,也有示例、范文、图表等示范性支架,还有展现过程中的思维导图、学习程序支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支架等等。这些支架设计匠心独具,特别是对于思维导图、学习方法策略类支架,老师要将它们作为核心教学内容,结合课文进行教学,将课文回归到“只是个例子”的价值定位,真正突出教方法教策略的追求,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三)倡导实践性研究性作业,
铺设合作轨道
《语文作业本》倡导实践性研究性作业,为学生铺设合作探究的轨道,是“综合性”“实践性”语文课程性质回归的体现。“综合性学习”单元和语文园地的作业设计堪称《语文作业本》的亮点,比如五下“遨游汉字王国”单元和五下古典名著阅读指导,为学生搭建了“汉字研究报告”“寻找生活中的汉字”“我爱汉字行动”“读名著话人物”“观影视读名著”等各种研究性实践作业平台,学生在这些系列性的活动中搜集、整理、建构相关知识,获得能力。
贯穿课“前、中、后”
部编五年级《语文作业本》一篇配套作业常在2~4页,任务内容比之前要丰富得多。面对这么多的内容,我们要做好分门别类及用法设计。
(一)巧用习题,以学定教
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积累常用字词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字词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一般通过自我探究能够掌握大部分。因此根据学情,以学定教,在第三学段的课堂教学中就很有必要。
1. 字词先行,重视基础积累
借助《语文作业本》,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具体的语境写词语、写近义词等基础性题目,都可以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上老师再基于学情进行字词的正音,难点字义和词意的理解。这样既节约和压缩了课堂字词教学环节的时间,又突破了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孩子们学得更简洁、有效。
2. 大声朗读,用好语用示例
《语文作业本》中的“重点导读”课文片段,往往是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课文语文要素落实示范的最好例子。以五下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深入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作业本第4题研读课文最后五个自然段,学生先摘录毛主席“艰难抉择”的两种不同表现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再让学生结合摘录的语句思考毛主席想见儿子以及不能见儿子的两种原因,最后摘录他最终选择的句子,学生便一步一步感受到毛主席即具有常人情感又有伟人胸怀的内心世界。学生在细读品味正确摘录之前,少不了朗读进行情感铺垫,因此教师在学生预习时就可以让学生对此片段进行反复的朗读,把握基本的情感基调,为课堂重点研读作铺垫。
3. 了解作家,做好情感准备
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特定处境、特定年代、特定时期的产物,因此借助《语文作业本》的资料袋作业,预习时让学生查阅资料熟悉作者、了解背景,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非常重要。以六下第四单元的课文学习为例,“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教师在这个单元的课文预习布置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先自行去查找资料,初步体会诗人或者文中主要人物的品质,再进行课文学习。比如查找资料后,对于郑板桥和于谦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了更多的情感共鸣,对《竹石》和《石灰吟》这两首诗的诗意和主题必然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图文导读,以学促教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他们对于一篇课文一本书的整体把握和深层感悟还是比较欠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语文作业本》进行“图文导读,以学促教”。
1.导图引领,整体把握
五年级的孩子,他们具有一定的整体把握能力,但由于经历了部编的断层,他们在运用思维导图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方面就比较薄弱。而部编《语文作业本》就给我们提供了多种思维导图样式和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好好加以利用。
(1)板书式导图,整体感知,推进思维
五上语文作业本的编排中,大部分是用思维导图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题目,比如说《落花生》这篇课文作业本第4题以图框式来概括围绕课题“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课堂上教师在初读课文之时就可以提出这个问题,接着将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图框快速板书,引导学生读文思考,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讨论,取小标题并进行完整板书。又比如《猎人海力布》作业本第三题编者用了情节线的简单图表来让学生概括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在学生初读环节,老师也完全可以进行简单的板书操作,让孩子们经历一个故事情节的初步感知,和故事线索的厘清过程。对于比较简要的思维导图,在家常课中笔者一般用板书直接解决了。(见图1图2)
学生在这样的初读环节中读明白了故事的内容,读清楚了故事的脉络,也经历了一场简单的整体思维感知训练。
(2)填空式突破,整体感知,推进思维
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课文,在初读整体感知环节,笔者就会比较深入地去研究题目,事先在ppt上做好思维导读的填空题,在课堂上结合文本研读、批注,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一步一步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比如《松鼠》和《父爱之舟》的这两篇课文的学习。(ppt演示:见图3图4)
在循序渐进的填空中,在文本的深度阅读和批注中,在一次一次的思维跟进中,孩子们对于这两篇课文的主旨都有了整体的把握。
(3)动画式演绎,整体感知,推进思维
《月迹》这篇课文以孩童的眼光,从屋里到院子再到河边寻找中秋圆月,充满童趣。本课教学紧扣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文要素,引导孩子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细节描写。整体感知环节用上动画演示,创造动态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一起去镜中、院子等地方找找月亮的足迹,引领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调动孩子的多项感官进行学习,不仅能让学生的整体感知就从具象到思维,作业题也做得更轻松了,清晰认识到月亮的足迹先后动态地出现在“中堂——院中——河边”,寓教于乐。(ppt展示动画:见图5)
思维导图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训练,但是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支架,要向学生“要”思维过程和结果,而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
2.片段导读,细读深悟
课堂教学的细读环节,为了让孩子们的学习领悟更为深入和有法,可以将作业本上的“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这样的“重点导读”题渗透、融合到课文细读感悟的教学环节中。不过我们不能只进行简单的题目讲解,而是要将片段阅读有机融合到课堂中去,在此过程中重批注、重合作、重探究,将导读题进行创造性的活用,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一气呵成的爽快。
(1)直接嵌入,把握重点。比如,在教《松鼠》一课时,课堂作业本上的第6题非常有层次地将本课的语文要素一一进行了落实。教师在让学生感知松鼠窝的特点以及写法特点上,可以将作业本上的四个小题直接嵌入到段落教学中,比如教师创设情境,现场采访。依次提出三个问题:现在,你就是那只搭窝的松鼠,你准备分几步搭窝?如果改变步骤窝还会舒适吗?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窝比较安全?引导学生再读文、读题,思考:课文的语言和同学们的发言有什么不同。这样的表达我们应该怎样朗读?(ppt演示:见图6)
直接嵌入作业本题目到课堂教学,将课文表达与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语言风格、叙述角度、运用的写法等方面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表达方法。
(2)用过渡语,无痕链接。例如,在教《中国少年说》时,作业本54页第5题的任务二是朗读选文第二自然段时,语调应该选轻柔、低沉、高昂中的哪一个?理由是什么?(见图7)
而上一题是让学生划出选文第一自然段当中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并填空。显然两道题目衔接不强,那么我们在此可以设置一个小问题。你认为所填空的事物,赞美了少年中国的什么呢?让学生充分感知、讨论以后,他们才能够将第二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最后写理由的这道题也就顺理成章了。《语文作业本》中一个一个学习任务有时候需要用上过渡语进行无痕链接,有效地串联起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教师中心稿汇总 语文课堂拓展延伸方式(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