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 小学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推荐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 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 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角
0。8
0。6
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1)师:同学们真聪明,又帮小明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能解答出来吗?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好,老师也来提一个:(课件出示)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帮小朋友解决问题时,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那你们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与我们以前所学习的整数加减法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一组题(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题),同学们,你们看,你们能自己计算出这些小数的加减法式题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二
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1.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具有整数、自然数、小数等概念。
3.经历小数意义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中体验一位小数的本质内涵。
4.在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中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明准备布置新书房,要购买一张书桌和一些文具用品。在家具部看到了这张书桌,合不合适?他请小红用米尺帮他量了量。
二、有关例1的教学
1.认识0.4和0.8。
(1)测量(课件演示)
①量桌面的长。引导生观察,提问:多长?(板书:5分米)
②量桌面的宽。提问:满1米了吗?是几分米?(板书:4分米)
(2)认识0.4。
提问:4分米是十分之几米?
介绍写法:米还可以写成这样的一个数,(边说边板书)先写一个0,右下角写“.”,紧挨着写一个4。
提问:这样的数以前见过吗?叫什么数?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介绍读法:(指0.4)这个小数读作:零点四。
点拨:你们看,米还可以写成0.4米。
(3)认识0.5。
提问:5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介绍“0.8”的读、写法。
小结:你看,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米就表示米。
过渡:4分米、5分米用米作单位我们会写了,那么1分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又可以怎样写呢?让我们借这把米尺来研究一下。
2.想想做做1。
(1)介绍:这儿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每1份就是1分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写成米,还可以写成0.1米。
(2)启发:3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其它的数你想自己填吗?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0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集体校对。
引导观察: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数量,你可以轻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这里的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3)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初步认识了一些小数,下面让我们通过图形来进一步认识小数。
3.想想做做3。
谈话: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 小学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