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文夜色精品教案通用 人教版夜色教案(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42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文夜色精品教案通用一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怎样治理黄河?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板书:原来————摇篮

现在————祸河

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 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 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 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学生自由表达)

感受现在的黄河。

(1) 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

(2) 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3) 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

2、解决问题二

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泥沙量大 )

(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每年黄河从上游带入河中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运到了大海,还有4亿吨就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

(2)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列数字)

(3)泥沙多造成了什么后果?

河床上升,使黄河成了悬河。(出示课件,解释悬河,进一步感受黄河为什么会成为祸河)

黄河的含沙量为什么会这么?

(学生找相关句子,老师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展示图片,感受黄河的变化。

3、解决问题三

怎样治理黄河?(研读最后一段,看科学家的治理方案)

总结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你还有哪些治理黄河的建议,学生自由表达。

五、拓展

1、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心所欲地破坏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宣传标语。

六、全课总结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出示课件,带着憧憬读:黄河清了,大地绿了,我们的地球又充满生机了。

课文夜色精品教案通用二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借助图片,紧扣词语,欣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通过朗读,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

课文动画,梅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1、板书课题:谁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教师简介梅花山。

1、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3、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同学拼读生字词。

(3)同学交流已经读懂的词语。

(4)出示生字: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记字型。

结合教新偏旁:宝盖头、提手旁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

教师指导:读“盛开的梅花”后作短暂停顿;读“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后作稍长停顿。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1、誊写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

2、指名读两个长句子。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

根据同学交流,教师归纳:

*这一段共三句话:梅花开放的时间;梅花盛开的样子;梅花发出的味道。

*第二句写出了梅花开得多而美,就像彩云一样。(结合图理解)

(3)请小朋友选自身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读懂了什么。

(2)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第一句总写人们喜爱梅花,第二句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

第一句先说时间,再说看话的人多。

理解:报春、涌动、人流。

“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形容人们很高兴,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同桌练说;大胆在全班说。

(3)联系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1、用“像”说一句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填空:

人们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散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生字:片发休息尽欢退挨寒

2、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教师归纳:

*片:笔顺是撇、竖、横、横折。

*息:重点指导下面的“心”,要写得扁,托住“自”。

*尽:“尸”要居中,写在横中线的上部。

*还、退: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先写里边,再写走之底。

4、教师范写,同学描红。

教师巡视,和时纠正书写姿势。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 )( )( ) 宝盖头:()()()

走之底:( )( )( ) 三点水:()()()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夜色精品教案通用三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受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眷恋深情。

2、由老舍文章中从小处入手的写作方法引领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抓细微之处。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流溢在字里行间的怀乡之情。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注意写作是抓住细微之处的能力。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交流作为学习本文的方法。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2、查找有关怀乡的诗文并谈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乡愁》的诗(背诵)。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余光中先生由“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写出了他一生的不同

时期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结尾处更是由期盼海峡两岸的统一写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其实类似于余光中的《乡愁》诗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一直是层出不穷,例如咱们曾经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生齐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打对应的诗文幻灯片)师:外还有贺之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该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打出相应的诗文的幻灯片)

师:另外还有些的诗句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是故乡明等。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同样

是表达怀乡之情的作品,那就是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打出相应的幻灯片)二、作者简介:

师:说到老舍先生咱们不得不了解一下有关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原名舒

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边说边打出老舍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三、文章背景简介(由对题目的解析入手)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到了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既然是想北平,那说明作者当时在不在北平啊?生:不在。

师:的确。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一九三六年,当时他正住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了对

中国的侵略,北平正处于危难之中,老舍作为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对作为他的故乡的北平的怀念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看一下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的这种思乡之情的?四、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a)作者说他爱北平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作者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如何说的,以及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问题,进行归纳并总结)

爱北平像爱母亲一样

说不出

不是诗人,道不出我的爱

复杂又有边际

动中有静对北平的布置匀调深沉的爱

说出人为之中显自然

书多古物多物质丰富

四、写作指引

师:通过学习咱们大家估计会发现,老舍先生在文中写到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较小的事物,比如长

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等,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咱们刚刚学习过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他的诗中又写到了那些意象?学生回答: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五、布置作业:

师:结合课文的学习咱们根据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请以思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

左右的文章。注意要从细微处入手,小切点,深挖掘。教案说明:

1、《想北平》是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人类的栖居地”为专题,旨在观照两半球中的城乡变迁,了解历史文明的进程和发展走向,展示在特定生存境地中的人类情怀。《想北平》则用热烈而蕴藉的情思写出了与老舍先生“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北平的深刻的思念之情。

文章中老舍先生先说他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后又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古代历史都城相比较,写出了北平的特点,其实就是变相写出了对北平的情有独钟和满腔热情,抓住由说不出到说出这个问题也就将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清楚了。所以授课时将对文章的理解的重点就放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老舍先生爱北平但又说不出,这是为什么?以及老舍先生说他说不出,其实他还是说出来了,他是怎样说出来的,说出了北平的那些特点?

2、本课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来进行:首先是导入,由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及回顾以往学生学过的相同主题的诗句来引入,旨在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学习情境,以便使他们融入到老舍先生所营造的这种思想之情中;其次是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再次是四文章写作背景的说明,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人生经历和心态上的,并且也与之息息相关,了解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四就是让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讨论问题,使学生熟悉课文,并通过这种手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第五步安排了将课文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对比,一则意在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二则使学生也有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在写作上找突破口主要是抓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小切口,深挖掘,并以此作为情感抒发的媒介。最后是根据文

课文夜色精品教案通用 人教版夜色教案(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