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浙江日语二模范文 台州二模日语(2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5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浙江日语二模范文(推荐)一

朋友们:下面就随我一起从岳庙码头乘船去游览西湖。在船未启动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橹浪闻茑。如以每个字来点的内涵,它们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点出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颁着主要风景名胜有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有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西湖被评为第三。

西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后天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把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绝,于是就你争我夺,王母被掀翻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降落,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

刚才有的朋友问西湖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纯净?这就从西湖的成因讲起:西湖在12019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2019年至公元24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来是在隋朝(581-62019年),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由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历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称。汉朝(公元前22019年-公元220年)时称为武林水、金牛湖、明圣湖;唐朝(62019年- 92019年)时称石函湖、钱塘湖。此外还有高士湖、贤者湖、上湖、龙川、钱源等称呼。到了北宋(960-1127年),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写了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毛泽东一生中共40次来杭州,最长的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他把杭州当作“第二个家”。毛泽东常常称赞西湖秀美,但他生前从未正式发表过描写西湖的诗词。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我们船已缓缓启动了。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多达 30多处,沿湖们所能欣赏到的有西泠桥、秋瑾墓、西泠印社、楼外楼、中山公园等。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桥后还有著名的宝石流霞等景观。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将在苏堤靠岸。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鸟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环洞石拱桥,地处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桥。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桥。

过了西泠桥,孤山后麓的绿树丛中有尊汉白玉塑像,只见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谁呢?她就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的“鉴湖女侠”秋瑾。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给了我们一种启示:西湖的闻名,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风景区内,被誉为“湖上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还有与秋瑾一起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近代发主革命者徐锡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们的船继续徐徐往东行驶,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粉墙,院内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侧,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百年老店楼外楼。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楼外楼的当家名菜数西湖醋鱼了,它是选用西湖中在规定范围内养殖的草鱼,先在清水中饿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成菜后的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味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名菜。

现在船已驶向中山公园,孤山的正门就在这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孤山既是一座风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区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景区内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还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放鹤亭。这些景点等上岸后我们起前往参观。

中山公园旁,我们看到的这一组建筑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馆”。进而面陈列着上至702019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现代的文物展品1700余件。博物馆后面的古建筑是清代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它是我国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修建的七大书阁之一。

请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已展现我们眼前,这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历史上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湖中首推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应是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就数这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现在各位看到前面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游览长堤就是白堤。当我们的船驶到这里,西湖最秀丽的风光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两边各有一行杨柳、碧桃,特别是在奏,柳线泛绿、桃树嫣红,一片桃红柳绿的景色,游人到此,仿佛如临仙境。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它虽与白居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它与苏东坡主持建造的苏堤犹如湖中的两条锦带,绚丽多姿,交相辉映。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锦带桥,以前是座木桥,名中“涵碧桥”,如今更名为石拱桥。在白堤的尽头,到了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断”了。

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宝祜桥,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虽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桥,但它的名字和《白蛇传》故事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

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讲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大家再看断桥后面那座山叫宝石山,海拔78米。这座山的岩石和西湖群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纹和凝灰岩构成,其中有一种名叫碧玉的“宝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这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山上那座秀丽挺拔,高高耸立的塔,名中保俶塔。保俶塔初建为九级舍利塔,现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它是用成的实心建筑,塔身呈八棱型,高45.3米,上下匀称,线条柔和优美,在湖上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为俏丽,体态最为窈窕。历史上与保俶塔相对应的还有一座雷峰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对景,所以民间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道出了当年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风姿。

最新浙江日语二模范文(推荐)二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汉语和日语中都没有单复数的形态标记,量词(日语中称为助数词)成为名词数范畴的形态标记,量词也是汉语和日语有别于其他印欧语言的重要特点。由于汉语和日语有着很深的渊源,两者的量词体系也是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日语在发展中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量词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广泛运用在日语当中,并且与汉语量词一样,也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日语的量词中有很多是以单纯汉字形态出现的,然而在表示事物数量的时候,两者的表现形式与方法却是大相径庭的。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量词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量词错误使用的情况,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汉语造成的负迁移,当然,母语正迁移帮助学习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正确了解语言迁移现象,探索影响语言迁移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掌握量词。

关于汉语和日语中量词的对比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日本学者山田孝雄在《日本文法论·1908》①一文中对量词的用法进行了研究。其他的相关研究还有池上祯造的《助数词考》、续三义的《汉日语数量表达比较研究》、翟东娜的《关于日语和汉语的形状量词》《汉语量词“个”与日语量词“つ”“個”的对比分析》、李庆祥的《日语助数词论考》《日语量词详论》、杜玲莉的《汉语和日语的量词对比》等。本文从语言迁移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的量词学习起到一点帮助。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自己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考的一种现象,例如我们第一次接触英语时常会用汉语拼音来进行标记记忆。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第二语言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通过大致的分类,具有正迁移影响的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早在以前就大量运用在日语中的纯汉字形态的量词;另一类则是从近代开始外来语大量流入后国际通用的量词。这两类词的汉日用法是一致的,学习这类词的时候母语对日语学习是起积极作用的。

1、秒(びょう):汉语中对应“秒”。表示时间、角度或经纬度的单位。

2、分(ふん、ぶん):汉语中对应“分”。表示时间、角度的单位。

3、時(じ):汉语中对应“时、点”。表示具体时间的单位。

4、泊(はく):在汉语中所对应的量词为“宿、夜”。(1)指在旅行途中过夜的数目;(2)出租的录像带等在出租期间的时间。

5、日(にち、か、ひ):汉语对应“号、日”。(1)用来计量天数,汉语中对应“天”;(2)用来表述日期,并且有固定的读法,比如:“1日(ついたち)”。

6、週(しゅう):汉语对应为“周”,表示7天或者周数。

7、月(がつ、げつ):表示月份时,读音为「がつ」,汉语对应“月”;表示月份个数时,读音为「げつ」,还有「か月」「箇月」的写法。汉语对应“~个月”。

8、年(ねん):(1)公历的年,汉语用法相同;(2)计量年龄或年级,汉语用法相同。

1、ヤード、マイル:分别对应汉语量词“码”“英里”,日语和汉语中,含义和用法都是完全相同的。

2、リットル: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升”,是体积的计量单位。

3、ガロン: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加仑”,是汽油、石油的计量单位。

4、グラム、キログラム、トン:汉日一致,汉语中对应“克”“千克”“吨”,是重量的计量单位。

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自身的母语对新语言学习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当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似度越高(如汉语和日语)时,母语的思维定势对学习的干扰也就越强。在汉日量词当中,部分汉语量词的计量对象大于日语,另一部分则相反,正确区分两者的区别,记住特殊量词的用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1、部(ぶ):汉语中可以用来计量书籍、音乐作品、汽车、电影等。日语中可以计量书籍。

2、门(門もん):在汉语中使用很广的一个量词,可以用于计量“大炮、技术、学问、功课、与家族有关的事”等。而在日语中只能作“大炮”的量词。

1、杯(はい):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用来指容器的量词。在汉语中,主要用于计量用杯盛装的液体饮料,像“茶、酒、水”等;但是在日语中,无论是“杯”的意义还是它的使用范围都要比汉语多和广,包括汉语的“杯、碗、瓢、盘、桶、箱”等容器量词,所以它的计量对象不仅是液体,也可以是食物(如面条),它还是用于计量乌贼的特别量词。

2、羽(わ、ば、ぱ):在汉语中主要用来计量鸽子。其他动物多用“只”来表达。但在日语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羽”这个量词几乎可以用来指一切鸟类动物及有翅膀的动物等。另外,兔子也可以使用“羽”来计量。

3、本(ほん):主要计量细长的物体。简单列举几种用法:(1)计量外形细长的物体「ビール1本」(一瓶啤酒);(2)某一时期若干部作品「新作手品2本を披露」(表演了两个新魔术);(3)指交通工具的运行数,特指电车「この駅からの始発列車は毎朝5本」(每天清晨这个车站有5班首发车);(4)计量广告数「新聞の広告欄に2本の広告が入る」(报纸广告栏里了2则广告)。

首先,汉语和日语本身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才有可能形成迁移;其次,这两种语言之间具有差异性,在词汇、语音、语法,语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是形成迁移的重要原因。基于语言本身这一特点,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我们需要掌握语言学习的共同规律,充分利用语言上的共性进行学习,同时区分差异,恰当地选择母语进行辅助学习。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汉语的使用,也能够减弱负迁移的影响。

据研究,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距离感直接影响目标语的学习。有的学习者喜欢将预先习得的知识应用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去,而有的学习者则不会,也就是说个人的认识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量词的过程中,不能够被固定的汉语量词使用所束缚,尽量营造一种日语的会话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用日语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参与到日语会话环境中去,准确记忆汉日差异,实际生活中多接触日本人,更高效地学习日语。

总而言之,同一个汉字形态的量词,在汉语和日语中意义和用法相差甚远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相同的“形态”,在某些使用情况下是有重合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汉语对日语影响的存续。只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两种语言都有了新的发展,语言本身的含义和用法都在与时俱进。这些差异给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带去了最为直接的干扰,所以,我们要推翻“中国人学习日语应该比欧美人学习日语更加容易”这样一种固定观点。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日语量词的时候无形中遇到了更大的阻碍和难关,也就是所谓的“相似度越高的两种语言,给学习者造成的困扰越多,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越大”。因此,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量词学习中,不能因为两种语言本身相近而松懈。在记忆和学习的时候更加应该做到辨析清楚汉语量词与日语量词的异同点,防止学习后期由于知识积累而造成的混乱,要在不断探索中找出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①《日本文法论·1908》是山田孝雄的代表作,其中在数词的章节

里描述了有关助数词的用法和品词地位等。后均以此作为日语助数词研究先河。

参考文献:

[1]梁娟美。对汉源日语量词认知研究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2]青措卓玛。语言迁移对学习日语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

[3]徐坚,杨晓钟。谈日语数量词学习中的几个难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3)。

[4]孙群。日汉语量词的对比与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3)。

[5]姚岚。论母语在日语助数词的正负迁移及解决策略[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陈俊,何朝丹,张积家,徐可。汉-日双语者在日语短语理解中对日语量词的通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

[7]宗守云。认知范畴的原则共相与细节殊相——以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的异同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1,(2)。(姜洁旋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浙江日语二模范文 台州二模日语(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