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45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醉翁亭记教案一

这篇初二所学的古文,是值得反复看的,记得它与《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在一个单元里,上到这儿时,老师说:“这三篇中,《小石潭记》是最浅的,因为仅仅是以愁而写愁,《醉翁亭记》其次,因为他写出了与民同乐,而《岳阳楼记》为最高,他不仅写景,更抒发了自己心系天下的报负。”我当时点头称是。

但实则我并不同意,《小石潭记》主题虽然不高,但此文的写景是三篇中最细腻的,而《岳阳楼记》虽然主题高深,但“心系天下”,这东西实在是虚的很,而又是最无用的,设想:一个人心系了天下,别人依旧处在混沌中,一个人的呐喊必定是羸弱的社会精神所不能接受的,一个人的号召会招来更多的祸害。看来,那倒不如像欧阳修那样,心系永州,与民同乐,自己也落个痛快。

我们不妨看一看《醉翁亭记》的行文安排:按语文考纲的要求——第一段是写醉翁亭的地理位置与名字由来,第二段写景致变化,第三段为永州人民的快乐登山之景,第四段点名身份和抒发淡淡愁绪。我看实则不然。这篇散文是用一种喝醉了的笔调写的——二十一个“也”,一句三叹,全文以一种超脱的基调所展开,那欧阳修好似凌于万人之上,成仙了。致使全文“仙气”很重。首节单“林壑尤美”四个字表层里层都有无比的超脱之感,而“渐闻”、“泻出”、“峰回路转”等词语可谓无一词可换,可见其用词之极致。“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成千古名句,“得之心而寓之酒”——呵,多美好!

第二段大用对偶,这古文中的常见手法在欧阳修的手下又活灵活现了:他把对偶与对比相结合,使得第二节五光十色,明暗多端,香气扑面,乐亦无穷,仙气纵横。

第三段与民同乐便很有讲究了。永州人放下工作,前来跟随太守游玩。可见欧阳修在当地的声望还是很好的,号召力不错,更显出他统治方针的正确和当地民风的朴实。当地人和太守不分彼此地位的差异,共饮而乐,更见得其当官当到了极致——与民同乐。我以为便是如此,这一段有一些为自己歌功了。

而我最爱的第四段,从醉眼中看到的景象果然不同——声形兼备。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完此段的当天,在我骑车回家的路上,居然真的就有一幕醉了的夕阳景在等我。橘红的光撒在每一处,又好像随风动起来了。霎时,橘红,金黄和说不出的颜色交织在一起,似在流淌。我醉于期中了好久。

对于其中淡淡的愁绪,我总认为我是有的。欧阳修虽然快乐,但终是与永州人不同,这种格格不入的反差,也只能溶在酒里了,而我——与别人不同之感与日俱增。白天我与同学嬉笑怒骂,到了晚上却有说不出的孤寂,害怕面对自己。这种东西我不可能溶在酒里,呵!那就溶在成堆的作业中了,呵!

也许随着我阅读数量的增加,《醉翁亭记》的地位可能会被动摇甚至颠覆,但我只可会记着它给我带来的感受,因为这是我最初而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有关醉翁亭记教案二

辛卯岁末,应常州好友增红兄之约,两个语文人自驾赴皖,至滁州醉翁亭小游。

我们由苏入皖,从宁到滁,渐近琅琊景区,便不由自主地欣然背起《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车子经琅琊古道,直至山门。只见山门楼牌高耸,飞檐斗角,门楣处有苏轼题写的“琅耶山”三字,遒劲有力,颜色斑驳,苍古深邃,远处琅琊逶迤,层峦叠嶂,寒树丛立,让我油然而添几份肃穆之感。

是日天不晴朗,满目灰暗。走进山门,不见很多游客,少熙攘,少喧哗,偶闻几处鸟鸣,感觉很静。我们很喜欢这样幽静的氛围。

首景即琅琊墨苑。琅琊墨苑建筑为苏州园林风格,亭堂飞檐翘角,色彩淡雅和谐,山上峰峦叠翠,山下亭、台、轩、廊、小桥、假山曲径相通,景色宜人。特别吸引我们的是墨苑碑廊的黑白碑刻,这里有很多关于琅琊山、醉翁亭的墨宝镶刻于此。我与增红选择在文征明书《醉翁亭记》的巨型横式碑刻下以及蔡元培书的“山水清音”碑刻前留影。

离开琅琊墨苑,经醉翁潭,我们到了醉翁亭。只见醉翁亭前横卧一条浅浅的山涧,业已水落石出,一座窄窄的小石桥跨越山涧,联接琅琊古道与醉翁亭。一块巨石上勒刻“千古醉翁亭”五个大字,系李瑞环在醉翁亭千年之庆时所书。跨越石桥,踏四五级石阶,过一道门楣上刻有“醉翁亭”三字的窄窄方门,连过两道砌有三两级石阶的门槛,眼前便是醉翁亭。千年醉翁亭,赫然在眼前。站立在醉翁亭里,四柱之外是粉墙黛瓦的镂空围墙,透过由古图案镂空的墙窗,我看到远山邈邈,古道盘旋,古木幽森,山涧蜿蜒,我忽然有思接千古的感觉,千年之前,欧公就是在此写“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的吧?醉翁亭正是如欧公文章所言“有亭翼然”,我还想,千年前的欧公就是于此亭之上享用“宴酣之乐”“众宾欢也”“太守醉也”的吧? 驻足小坐,忽见几枝腊梅已开出黄灿灿的花来,且香气盈盈,我又在遐想,这香气一定发自千年之前,欧公当年就是在此闻香把盏、作文写诗的。想到此,我不由感动,我与欧公已经有了一回晤面了,我仿佛看到当年“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的情景了。逗留醉翁亭,见亭柱上有两副对联,我很是喜欢,一幅是,“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另一幅是“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可谓妙绝。环绕醉翁亭的亭阁不少,比如,二贤堂,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与醉翁亭相映生辉,构成了一组古亭堂斋群,或粉墙相隔,或曲径通联,或拱门相望,别有一番风景。世称醉翁亭为“天下第一亭”,这不仅有史为证,更是以物为证的。

醉翁亭属于千年遗址,欧阳公馆则属于现代建筑。它位于醉翁亭西400米处,分东西两院,以亭廊相连,庭廊两侧镶刻了苏轼、苏唐卿、祝枝山、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碑刻,置身其中,令人叹为观止。欧阳公馆即欧阳修纪念馆,由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馆内正中悬有“一代文宗”巨匾,且塑有欧阳修塑像和全面介绍欧阳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画,充分展示了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以历史本来面貌,将欧阳修的形象再现于广大游人面前。

馆内还陈列着历代收有欧阳修诗文的书籍。馆内没有他人,只有我与增红两人。我们细细阅读三十幅壁画,并站在欧阳修的塑像前,大声诵读由苏轼亲书的《醉翁亭记》,感觉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