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于利率作风心得体会及收获(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244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利率作风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我利用了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创设了“老师的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又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这一宽松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十分踊跃将课前收集到有关储蓄的信息,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活期、定期、等存款方式,以及利息、本金、利率等基本知识。

2.突出学生在堂课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填写存款单,5(几年)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取出来还是人民币壹万元整吗?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如何计算利息?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利息的计算公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渗透“德育”教育,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进行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的纳税意识。

不足之处

1.让学生填写存款单,没有及时反馈不知是否全部会填单?

2.归纳利息的计算公式面不广。

3.应强调书写格式。

对于利率作风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到了高年级,好像很少在孩子们的数学课堂上进行思想教育,给出这几幅图片,虽然书本上也有,但ppt显示出示颜色更鲜艳,学生却也十分感兴趣。当我介绍到这些建筑与出资者是国家时,学生们自己便有了疑问:“国家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也有极个别同学对纳税略知道一点。但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照本宣教”式的引入却也引来学生好奇的目光时,我倒也觉得很有意思:他们的眼睛里仍充满了童趣与好奇,若是能在数学课堂上多动些脑筋,多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引入,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会更浓厚,他们也更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是百分数学习的一个延伸,同时也是将数学中的百分数以更生活化的形式展示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学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百分数,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可以更生活化一些,更实际一些。)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并回答指定问题: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2)反馈:(关上书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教材上已有对几个概念的解释,但要学生自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念一下书上的原话,我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学书上的解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义,这样的处理能更深入学生心里,更通俗易懂。事实证明,学生在看过书关上书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得也十分准确,起到了我想要的“理解”目的。)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带着问题读题,不仅是为了对这道题的条件能理解,也希望这样的处理能给他们平时解决问题一个引领与示范的作用。经常这样带着他们读题,即使他们自己面对问题时,也能有这样的习惯。),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学生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在这里我也介绍了一些生活中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知识)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7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堂作业本第6页。

教学反思:

税率目前学生接触得不多,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这一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不断提问,甚至很多同学提到了怎样确定是否达到纳税标准?买什么东西是需要纳税等现实问题,以至于一不小心便会扯远!但我们老师要明确的是:这节课的重点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百分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税率问题,使学生明确税率问题与百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了解到税收的多种形式以及多种解决方法。

课堂上于数学与生活是这几节课的一大特色,于是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相较于上一节“成数”中遇到的种种令他们觉得困惑、棘手的现状,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简单轻松多了。

通过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计算税率都很熟练,直接用收入乘税率得到应纳税额或是(总收入-免征税额部分)乘利率得到应纳税额等问题都会解决了,但灵活运用却还不足。在课堂作业本中出现了以下错误现象:

1、在购房时,根据房屋性质和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税率计算出应纳契税这种现实问题中,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选择税率不当导致错误;

2、营业额的5%是营业税,而营业税的7%又是另一种税,求另一种税时,有些学生不太理解题意,读不懂其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式,即使做出来了却不能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处于似懂非懂的未掌握状态。

3、告知税后所得金额、税率以及免税额,求总收入:

a、用方程:总收入-税额=所得金额。

税额=(总收入-免税额)乘税率

利用这两条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解答。

b、用算术法:总收入-免税额=应纳税部分的收入。

应纳税部分的收入的14%为税额,86%即为个人所得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金额先计算出来(实际收入-免征税额),用量率对应求出应纳税部分的收入,再加上免征税额即为总收入。

这道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不理解实际所得是什么意思,也不明确这个税率是指谁的百分之几,更没有画图来分析题意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同学都没能解出这道题,同时也显露出他们掌握层次过低、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问题所在!

对于利率作风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储备的意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意义。

3.把握利息的

对于利率作风心得体会及收获(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