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心得体会如何写 读小蚂蚁体会或建议(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小蚂蚁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小故事。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文章内容简单明了,描写传神生动。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这应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培养目标。另外课文内容和插图都很生动,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去观察、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设计思路:
运用课件,观看蚂蚁搬粮食的动画——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苦;理解课文——看蝈蝈乘凉的图片,感受蝈蝈的懒惰;听一听呼呼的北风,感受冬天的寒冷;在形象、富有生趣的过程中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始终处在积极状态,带着感情主动走进文本,理解语言文字。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以及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想象的能力。
3、感受蚂蚁搬粮食的辛劳,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请来了两位小动物,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
2、【板书课题:蚂蚁、蝈蝈】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4个词有什么共同之处?
3、过度:有一天,蚂蚁和蝈蝈碰到了一起,你猜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补充课题:和】 读了第20课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①把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宝宝“找出来。②边读课文边想,蚂蚁是怎么做的?蝈蝈又是怎么做的?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liáng hàn yóu dōng hū dòng lěng 粮 汗 由 冬 呼 洞 冷
乘凉 冬天 又冷又饿 唱歌 睡觉
搬粮食 刮起来 洞里 背 拉
自由自在 呼呼地 满头大汗 真热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能读好吗?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
三、细读课文,比较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出示炎热夏天的图片),瞧,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外面一丝风儿也没有,树木、地面都快被烤焦了,这是什么季节呀?【板书:夏天】
2、在这炎热的夏天,蚂蚁们在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己大 声朗读课文 第一小节
3、蚂蚁在这炎热的夏天在搬粮食。
4、蚂蚁在搬粮食时除了背和拉,他们还会用到哪些办法呢?
(1)师生交流,相机板书:背、拉、抬、推、举、扛、抱等动词
(2)小结:小蚂蚁们可真聪明呀,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它们背呀拉呀,推呀扛呀,抱着滚着,烈日下,他们干得真带劲……看,一个个都流下了一滴一滴的汗,真是——满头大汗。(读词)【板书:满头大汗】。(3)师:此时此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赞美这群小蚂蚁?
()的小蚂蚁()的小蚂蚁
5、齐读第1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下面再让我们去大树下看看蝈蝈吧。(出示图)
1.引读,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随机显示词语:乘凉、唱歌、睡觉、自由自在)2.随机理解:自由自在
你知道怎样叫“自由自在”?(蝈蝈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是——自由自在。)3.练习“自由自在”造句
4.指导读句子:师:谁能读出蝈蝈自由自在的神气?指名读,读得再神气、得意些!5.讨论:你觉得蝈蝈怎么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6.你看,在炎热的夏季,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是多么不同,让我们在一起来回顾一下,齐读第一、二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冬天到了。【板书:冬天】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着。]你能读读这句话,让大家都感觉到冷吗?指名读——齐读。师:这么冷的天,我们的蚂蚁朋友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小蚂蚁家看看吧!
2、(出示蚂蚁过冬图)请大家仔细的观察图画,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可真_______啊!)
3、(出示蝈蝈过冬图)再看看这时候蝈蝈怎么样了?[出示封面图: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你看,这只蝈蝈哭得多伤心啊,他一边哭可能会一边说些什么? 他现在要是想起蚂蚁夏天搬粮食的情景,还会笑他们是傻瓜吗?
你能把蝈蝈这时伤心、后悔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4、这个时候,蝈蝈和蚂蚁的日子过得又是多么的不一样啊![出示第三自然段]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5、小朋友,为什么到了冬天,蚂蚁生活的舒舒服服【板书:幸福】,而蝈蝈却只能又冷又饿呢?【板书:痛苦】 指名说。
6、小朋友们,学完了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是呀,只有像蚂蚁那样,用智慧和勤劳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如果贪图享乐,懒惰就只能换来蝈蝈一样痛苦的结局。这才是真正的傻瓜呢。
7、让我们拿起书,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再一起来读一遍。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冬天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如果你是蝈蝈,第二年的夏天你会怎么做?请大家课下分组讨论,然后以讲故事的形式说个大家听。
1.你能背诵课文吗?你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2.课后,找一则寓言故事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躺在洞里 又冷又饿
劳动最光荣
关于小蚂蚁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1、请翻到语文书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
2、复习识字方法,认读词语。
a:课文中的词语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考考你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小老师领读)
b:看到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抢读的游戏,就是老师指大家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3、同桌互读课文。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记住这些字了,那调皮的词语趁大家在游戏的时候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倾听习惯。)
1、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a: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板画通天树: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b: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哟!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c: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
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通天树的高。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简笔画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
1、这时,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说?
(生读巨人的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树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认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学生说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时表扬,“你真会读,读到了巨人的心里,掌声送给他。”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说树很高,老师就引——树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说,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动作、加上表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来读。谁来读?
——从你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谁再来读?
——从你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
——胆小的巨人们,来,一起读。
小结: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心里的感受。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快乐地学,扎实地学,有效地学。)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如果学生没有读好,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爷爷会怎样说话)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生读第五自然段))声音再低沉一点,再慢一点。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师读第五自然段)
巨人说——(生读第六自然段)
3、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
小蚂蚁心得体会如何写 读小蚂蚁体会或建议(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