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范本 历史教学心得(4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范本一
根据教务处的工作安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认真总结前阶段课改工作,深入研究课改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引领教师研究课程、研究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重点抓好文科高考的备考工作。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
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实践,更好地为课改服务。
1、抓好备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备课质量,且不同的班级要针对班级实际,在教学过程加以灵活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2、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必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
3、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老师点拨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进行研究的良性学习循环。
关于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范本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满怀信心为谱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强保证,即日起,中共鹤壁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鹤壁市委党史研究室、鹤壁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发起“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百题竞答”活动,希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共同来挑战。
本次竞答活动主要涉及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鹤壁历史、“两个高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共设置了100道竞答题。活动可通过鹤壁日报、鹤壁新闻网等微信公众号进入答题程序;答题完成后需要提交答题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参与者可从100道试题中随机抽取30道进行答题。本次竞答活动从即日起至6月25日为学习阶段,6月26日、27日为答题阶段。本次活动设组织奖和个人奖若干名,获奖名单将在《鹤壁日报》予以公布。
1.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3.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4.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5.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7.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8.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0.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2.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是一二·一运动。
13.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14.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1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17.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8.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19.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20.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2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23.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二月逆流”。
24.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2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2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8.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9.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0.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31.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
33.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5.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36.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37.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38.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9.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鹤壁市石林镇石林村的法隆寺主持召开了由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首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史称石林军事会议。
40.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批准,设置鹤壁市。
41.工农渠第一期工程于1973年11月10日开始动工兴建,原名叫双塔寺水利工程。
4
学习历史课后的心得体会范本 历史教学心得(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