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2024-05-263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精选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篇1

  一、教材分析

  《昆虫记》是一部描述昆虫生育、劳作、狩猎、婚嫁与死亡的昆虫学巨著,体现出作者对小昆虫和大世界独特的观察眼光。《昆虫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蝉是怎样脱壳的,又是怎样歌唱的;屎壳郎是如何聪明地滚动粪球前进的;蟋蟀是如何建造自己美丽住宅的……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昆虫,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装满昆虫的口袋》,对法布尔和他笔下的昆虫有了初步的认识,法布尔的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的口袋里还会装些什么呢?在这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推荐适合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昆虫记》版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题目、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推荐作品《昆虫记》。

  2、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调查:闲暇时你们都喜欢做什么?

  (二)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喜欢猜谜语,老师这有一组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出示谜语)

  头上两根毛,身穿彩花炮,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蝴蝶

  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的真灵巧,四面没门窗。——蚕

  谈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称啥都懂,其实全不晓。——知了

  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蜜蜂

  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像蜜蜂、蚕、知了、蝴蝶这样的小型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板书:昆虫)你们身边有哪些熟悉的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生自由说,师评价:知识面真丰富;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读的书真多;你真善于积累。)

  师:同学们知道的昆虫知识可真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想法,准备带你们走出教室,去一个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庄看一看,请同学们大点声告诉老师,你们高兴吗?好!老师现在就先让你们对这个小村庄的远古时代,进行一些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小村庄,看后,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会儿告诉老师。(出示课件)

  让学生充分讲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环境确实很美!相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里,那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那里的环境现在还跟原来一样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把昨天你预习时勾画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做到尽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再请小朋友们你把刚才读会的生字、词语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如果还有读不来的,问一问你的同桌。 小结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情况怎么样?

  检查自学情况:分别出示小课件: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

  2、把词语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还能不能读准它。

  3、现在咱们再来玩个抢读生字的游戏。如果你能读准所有生字的读音,那你就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人!(师指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

  过渡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接着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按下面的自学提示进行:(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以下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标一标,你不理解的句子或问题,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帮你解决。

  3、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咱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课文的哪个地方,告诉你的?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⒉再指名进行交流。

  3、当学生说出小村庄被洪水冲走时,相机让学生读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4、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找到原因?

  过渡:就这样,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停地砍树,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渗透情感,拓展思维。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是让这些斧头给毁掉了一切。读了这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后,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吗?

  五、朗读全文,整体回顾。

  最后,请小朋友们看着课文,认真地听录音朗读,记下故事的内容,回家后,讲给你周围的人听一听,让他们也学会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

  好,就让下面的儿歌,激励小朋友们当好环保小卫士。

  植树歌 小树苗,栽地上 ,大地变得很漂亮,保水土,挡风沙,空气新鲜人健康。

  六、总结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感受小村庄的美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7课,知道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点击“美丽的小村庄图”) 谁愿意来描绘这一美景?课件: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填空:

  a、指名读。

  b、学生齐读

  c、看填在空里的这些词语,(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作者将这么多描写美景的词语都用来描写这个小村庄,可见小村庄的美丽。

  过渡:在这如诗如画,令人向往的小村庄里,却发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今天咱们再次走进小村庄的故事中,去学习,去体会。 二、感受小村庄的毁灭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来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部分内容。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雨大、山洪暴发)

  5、哪个句子写出雨下得特别厉害?

  6、出示句子(课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件:)

  a、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b、出示课件:下雨画面。(配乐)来,看着画面,伴着插曲,

  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吧!

  c、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d、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你听出来了吗?从哪听出来的,你准备怎样读?

  7、是啊,雨没完没了地下着,一场悲剧发生了,洪水卷走了小村庄。课件出示句子: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学生自由读这句话。

  b、汇报读。

  ①你读出了什么?怎样读出来的?(如重读“咆哮”,体现洪水急、猛)

  ②你听出了什么?

  8、质疑:

  无情的洪水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毫不留情地吞没了曾经美丽、可爱的小村庄,这多么令人心痛啊!此时此刻同学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 9、是啊,小村庄为什么会被洪水卷走了?这场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谁呢?请大家自读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三、探究“小村庄毁灭的原因”

  1、出示自学提示。

  2、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教师适时引导。

  3、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a、“谁家……砍下来”

  b、“一年年……裸露的土地……”

  c、省略号还表示哪些环境变化?

  4、从大家的理解和汇报中,我们不难道出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人们毁掉树林,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严重流失。(课件:荒坡图)从此,清澈的小河干涸了,蔚蓝的天空变得浑浊,肥沃的土地日渐贫瘠。突然,(课件:洪水画面)。下大雨了,洪水暴发了……什么都没有了!

  5、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与深深的思考中。

  (课件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a、谁想读,你读出了什么?

  b、还有谁愿意读,你明白了什么?

  6、斧头创造了这一切,又毁灭了这一切,包括他自身。如今只剩下满目的荒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孩子们,面对着曾经美丽可爱,而今却变成一堆废墟的小村庄;面对着曾经在此欢歌笑语,辛勤劳作,享受农家乐,如今却命丧黄泉的乡亲们,你想说些什么?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3、是啊,正是由于人们的无知与贪婪,肆意破坏大自然,最终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小村庄的故事是令人沉痛的。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睁着眼睛做瞎事,他们还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4、学生展示资料。

  5、课件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配以激情解说。

  6、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昨天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7、展示小标语。

  五、小结:

  你们的标语包含心愿!相信在你们热情的召唤下,人们一定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天空以蔚蓝,还森林以碧绿,还大海以清澈……

  (播放环保歌曲)

  六、布置作业: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篇3

  成尚荣先生在《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一书中指出,语文课应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语言”是指词汇按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精神”是指人在特定情境中思维、想象、情绪与兴趣等因素相互交融的反映。“同构共生”是指共同建构、生成、发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吴忠豪教授指出:所谓“有新鲜感词句”,是指那些学生感到陌生的、口头书面语言中从来不用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积累那些陌生、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意识,将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精神世界的丰盈结合起来。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语文的学习内容也由词语向篇章过渡。因此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通过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理解课文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3.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4.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初步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快乐学习生活。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初步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快乐学习生活。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标注出新鲜感的词句。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生活,你们又长高了,更懂事了。今天来学校时,你们细心观察过我们熟悉的校园了吗?(二)请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做积累;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练习说话;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练习说话。

  难点:

  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交流平台: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先来看看交流平台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吧。

  生:我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位同学说,这是很有新鲜感的句子,你觉得“新鲜感”在哪里呢?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观点。

  生:这句话写的是窗外十分安静,同学们在很专心地朗读课文,而且声音一定很好听,吸引的小鸟和蝴蝶都过来听了。

  这个句子和我们平时读到的句子不一样,很生动,是一个有新鲜感的句子。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句子

  生读: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也是一个有新鲜感的句子,这个句子的语言风格跟我们学过的泰戈尔的《花的学校》非常相近。其实,这个句子也是泰戈尔写的,你知道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给人们报时的人,是一种职业。“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生动有趣。

  同学们,你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呢?大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多读几遍,然后摘抄积累。(出示学生摘抄)

  语句段运用

  1、巧识成语

  积累了有新鲜感的词语,我们再来看几组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把音读准。(生读)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同学们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听老师读:爪

  张牙舞爪,吊

  提心吊胆,赤

  面红耳赤,燥

  口干舌燥

  自己再读一读吧,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

  (课件标红身体部位词)

  真善于发现。下面几个成语迷路了,试着把它们送回家吧!

  摇头晃脑

  提心吊胆

  披头散发

  口干舌燥

  1、妹妹一边朗诵一边(

  ),可爱极了。

  2、沙漠里实在太热了,大家都觉得(

  )。

  3、生怕被妈妈发现我偷玩手机,整个晚上我都(

  )的。

  4、妹妹不会扎头发,只好(

  )地去上学。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成语里都含有一组近义词。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师:真是火眼金睛。还有类似这样的词语

  心灵手巧

  手舞足蹈

  指手画脚

  牵肠挂肚

  ……

  你还知道哪些?不妨都积累下来,和同学分享吧。

  2、趣读句子

  同学们,学完了成语,我们再来看几个句子。请朗读下面几句话,回忆课文学习时是如何把这些句子读好的。

  生读: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同学们,朗读句子有很多种方法,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有的需要重读,有的需要轻读,有的需要读得快一点,有的需要读得慢一点。老师也来试一试。(师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加点词语“真的”“一点儿”“不懂就要问”)

  现在,请你按下暂停键,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试着读一读吧。

  我们再来听一听

  刚刚哪位同学的朗读。

  (播放生读)

  朗读时,关注句子中一些需要读重音的词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3、巧取名字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一定参加了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吧!

  不如在班里也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我们先来观察这几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怎么样吧!

  生1:我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

  生2:我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你也来大展身手,像这样给你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我们来看看聪明的同学给自己的兴趣小组起了什么名字吧!

  生:我给我们的合唱小组起名“天籁之音合唱团”,我们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一样悦耳动听。

  我给我们的书法小组起名“妙笔生花书社”

  我给我们的田径队起名“飞毛腿田径队”

  我给我们的播音小组起名“金嗓子播音组”……

  同学们起的名字真是令人过目不忘呢!

  4、日积月累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蝉鸣)

  知了在树林鸣叫,有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走进了这片树林。树阴下很凉快,牧童高兴地放声歌唱。突然,牧童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望着树上。怎么回事呢?

  (出示古诗)

  借助拼音读一读,试着把这首诗读准确。

  (借助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理解诗意)

  所见,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诗人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一天,他在树林里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牧童骑黄牛,

  牧童,放牛的孩子

  歌声振林樾。

  振林樾:在树林中振荡。

  意欲捕鸣蝉,

  欲:想要

  鸣:叫

  忽然闭口立

  立:站立

  你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林中。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忽然间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带着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读。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生:唱歌的牧童,无拘无束的牧童,因为想捉蝉,一下子不唱歌的调皮样。

  真是一个快乐牧童又调皮的牧童!你能尝试背一背吗?

  5、作业设置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课后将这首有趣的诗背给你的家人听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精选15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集锦 篇1  一、教材分析  《昆虫记》是一部描述昆虫生育、劳作、狩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