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七年级作文范文10篇
《追风筝的人》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七年级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一
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层层斑斓彩云中有一片通透的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余晖中翩翩起舞。这是一个梦啊!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而事实证明我这次的决定是对的。
然而有一点我错了。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我们总会把它与塔利班、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狰狞的脸、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就是战争,进一步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或者说伙伴。阿米尔少爷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那将是他们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尔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爱,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受尽耻辱,最终奉献出生命。
是阿米尔错了吗?他胆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负,却佯装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复杂。最终他确定“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使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哈桑还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然而这个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开时,哈桑已经死在塔利班的下。
漱桑错了吗?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无不为他的不幸所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但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对他的态度,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献身?难道他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吗?还是为了朋友阿米尔,他情愿付出一切,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阿米尔还漱桑,都没有错,他们原本都是纯真善良的孩子。因为种族,使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被逼向世界的两极。
这个故事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他向我们再一次发出最深的呐喊:
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平等!
如果作者仅仅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那它就太平凡了。故事的精彩在于它细腻的景物和心理描写,每个细节都值得去细细品味。还不只是这样,通过阿米尔的视角和内心独白,我们看到他的世界。每一次聚焦都是那么精准,就像自己亲眼所见。我竟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可以拿它来拍一部电影了。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他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他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他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结果,阿米尔解脱了,在二十六年的的挣扎折磨之后。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然而对我来说,还没有结束。我会记得这本书,反复回味着其中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芒。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二
为你,千千万万遍。 ——题记
落寞、不甘,酿就童年的过错。童年的记忆,良知的谴责,惊人的真相……你回到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好人是否有好报?《追风筝的人》一书中那个老实善良忠诚的兔唇男孩哈桑,他是好人这毋庸置疑,即使遭到了背叛,面对阿米尔少爷的诬陷,他再次选择了包容。这样的好人,最后却落得凄惨的下场。也许有人会说,阿米尔少爷奋不顾身救出哈桑的儿子,正是对哈桑善良的回报。可漱桑的父亲同样也是对主人忠心耿耿的老实人,他的好报呢?一辈子视若生命的儿子却是别人的,妻子的抛弃,最凄惨的事情都降临到这个好人身上。我不禁深思好人真的都会有好报吗?
对于文中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时追风筝的场景,起初我并不理解哈桑为什么总是能准确无误地追到风筝,作者想表达给我们的是什么,读完后我才恍然大悟,哈桑追的风筝不仅仅是天空上肉眼可见的风筝,也是阿米尔一直在心中追寻的无形的风筝,童年的哈桑就已经能准确无误地追寻到它。哈桑不是看影子,“他就是知道”因为哈桑早早地就走上了那条成为好人的路,不曾迷茫。反观阿米尔那时还在迷惑,徘徊,内心还在剧烈地挣扎,很久以后他才追寻到那只在他心灵上空飘忽不定的风筝。正如童年哈桑总是能带着阿米尔找到风筝一样,成年后的阿米尔也终在哈桑的带领下找到了那只自己的风筝。我想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是透过索拉博对哈桑说的,是替童年的自己说的。
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哈桑的不幸,和阿米尔的蜕变中沉浮,阿米尔负了哈桑,阿米尔的父亲负了阿里,我想阿米尔比他父亲更让人敬佩,阿米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弥补,而他的父亲从未把阿里当作朋友。起初,他对仆人儿子和自己儿子一样甚至更多的疼爱,我被他的重情重义感动,那时我以为他是把阿里当做好朋友,才对哈桑视如己出。当阿里提出离开的的时候,他拼命地挽留,原来留的漱桑,不是阿里。如果他把阿里当作朋友,就不会有哈桑,就不会和阿里的夫人上床,他不如阿米尔。我更喜欢阿米尔,在他心中哈桑是朋友,是独一无二的挚友。
我常常想追风筝的人到底指谁?他所追逐的仅仅是那只蓝风筝吗?追风筝的既漱桑也是阿米尔,只不过哈桑追逐的那只断线的蓝风筝,追寻是他心心念的阿米尔少爷的荣耀。而阿米尔去追寻的那只风筝则承载得是良知,是童年一直困扰着他问题的答案,追寻的是内心的无愧与释然,是对哈桑迟来的回馈。我们也是追风筝的人,在不同的路上,追寻着自己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三
这本书里描写的虽然是一个悲剧故事,但却让我看到了忠诚二字的份量。看到了坦诚之路的煎熬,看到了阿富汗人民的生活。
忠诚由哈桑对阿米尔的所作所为来层层展现。即使阿米尔嘲笑哈桑,他也不会报复,阿米尔让哈桑做些低下的事来展示效忠哈桑也坚决的表示愿意做,即使最后在哈桑被打时他也没有挺身而出,甚至还诬陷他偷走了手表而逼走他们。但哈桑也没有说阿米尔一句。这是在捍卫自己的朋友,时时刻刻为了他。
阿米尔成家立业后,在寻找救赎的路上,一步步突破自己原来软弱的个性,当他得知自己有机会赎罪时毫不犹豫的踏上了重返阿富汗之路,他的勇气不得不叫人敬佩。但等待他的却漱桑的死讯。
阿米尔最后追到了风筝。
这个阿米尔自我救赎的故事里,有对友情的忠诚,有对祖国的爱,有对亲情的感触。读这本书可以让人反思自己心底最美的归属。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范文四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探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
书开篇就是这样的简单直白,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小巷能够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主人公的故事可以说冗长无趣,若不是那些罪恶,那些战争,这不过就是一个富家少爷和仆人的儿子的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七年级作文范文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