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样 做 不 好
这 样 做 不 好(通用13篇)
这 样 做 不 好 篇1
一、教材简说
“这样做不好”是人们对不良行为进行劝说的通常说法。文中第一幅图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位大姐姐在旁边劝他们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第二幅图上一位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正哗哗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看见了,劝说阿姨要节约用水。
本文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讨论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费自来水”这两件事的做法为什么不对,该怎样劝说。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时要有礼貌。
2关心身边的事情,能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以题激趣
揭示话题:读读题,说说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看图谈话,了解图意
1图上的哪些人做了不好的事?
2在一旁的人正在干什么?(了解“劝说”:即用讲道理的方法使别人不要这样做。)
(三)分组讨论
1各小组自由讨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会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
2各小组讨论后,推选出两位代表准备汇报,一人说一幅图。
(四)全班交流
1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
(1)在草地上踢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绿地。
(2)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
2要求学生劝说时要讲出道理(不一定讲全),表达要清楚,说话要态度大方,有礼貌,采用温和的语气。
(五)情境表演
1分组准备表演:各组选一幅图演一演,加上被劝说人的语言、动作。
2各组汇报表演,评评哪组演得好。
(六)课后延伸
平时学生在家里、公园里、商场里、学校里、村子里也常会看到一些不良行为,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可以讨论怎样制止不良行为。
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我们见到别人做得不对,要及时劝说、阻止,但劝说的方法要得当。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识字(二)
1比一比
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琅琅上口的韵文,诵读间会传达出一种暖暖的情感。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韵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要依据课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做到认字和学词相结合,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诵读韵文中熟悉量词的用法,逐步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2)本课12个生字`,在字音上,“苹”是后鼻音,“少”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确。“杏、桃、苹”等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关,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特点,感知生字的形义联系。结合认“堆”,让学生认识这个偏旁。
(3)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巩固识字,如,摘苹果、用字卡摆图形(老师读生字,学生用字卡摆加号、拱桥……)、用大转盘识字。
2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书写“牛、羊、小、少”四个字,书写指导要重视范写,重视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写好字的基本规律:四个字的竖画都要压在竖中线上,竖画两边的部分基本对称。结合“小”字的书写指导,使学生认识这个新笔画。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别“少”和“小”的写法。
(二)朗读感悟
1词语的朗读首先要强调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后缀字的变调,比如,“鸭子”、“桃子”、“杏子”中的“子”要念轻声。在读准词语的字音后,要让学生连起来朗读图下的八个词语。这八个词语语音和谐押韵,意义有机整合,适合读得轻快、跳跃。在读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词语都是动物名称,第二行词语都是果实的名称。
2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应及早让学生接触韵文,朗读韵文,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
3朗读适宜采用多种形式,可以采用小组赛读、同桌互读、一边拍手一边读等。
(三)实践活动
教学中可结合课后练习“我会说”,进行量词使用的说话练习,还可以通过提供实物或图片等方式进行拓展性训练,比如,一堆土豆、一个青椒、一块蛋糕、一颗葡萄、一袋饼干;还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自编韵文,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量词。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一)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利用谈话或情境图创设一个农家小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东西。
3利用词语卡片认读词语,并认读其中的生字: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二)尝试朗读,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韵文,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2说说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相互交流通过自学认识的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3认读生字:边、多、少、群、颗、堆。
4再次自由朗读韵文。
(三)朗读韵文,体会韵味
1练习朗读韵文,要求把这段韵文读得很好听。
2个别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指导读出节奏感。
3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韵文。比如,当作拍手歌来读,配上动作读,伙伴间对读。练习之后进行朗读展示。
(四)拓展运用,自编韵文
1说说课后练习“我会说”中的物品,要用上量词。
2看看农家小院里还有哪些东西?用上量词说一说。
3引导学生自编“比一比”的儿歌。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2朗读教师选编的带有本课生字的句子和儿歌。
3指导写字。
这 样 做 不 好 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有礼貌。
2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教材说明
“这样做不好”是引用人们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劝说的通常说法。文中两幅图分别画着两件不该做的事情:一件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件是一位阿姨在院落中的水龙头处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已经溢出来了。图中都有人在一旁劝说。
教学的重点是说出这两件事的做法为什么不好,该怎样劝说。
三、教学过程
1以题激趣。揭示话题,读读题说说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如,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不好?教师相机解题,出示图片。)
2看图谈话,了解图意。
(1)图上的谁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2)在一旁的人正在干什么?解释“劝说”。即用讲道理的方法使别人不要这样做。
3分组讨论。可5—6人一组讨论书上第二题。再推选两位代表准备汇报,一人说一幅图。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在草地上踢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美化,影响别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重点指导学生劝说时要讲出道理(不一定讲全),语句完整,态度大方,有礼貌,采用温和的语气。
5分组准备表演。即一组选一幅图演一演。可加上被劝说的人的语言、动作。
6汇报表演,评评哪组演得好。
7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学校、家里发现不该做的事大胆劝说。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这 样 做 不 好 篇3
一、教学要求
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有礼貌。
2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教材说明
“这样做不好”是引用人们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劝说的通常说法。文中两幅图分别画着两件不该做的事情:一件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件是一位阿姨在院落中的水龙头处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已经溢出来了。图中都有人在一旁劝说。
教学的重点是说出这两件事的做法为什么不好,该怎样劝说。
三、教学过程
1以题激趣。揭示话题,读读题说说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如,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不好?教师相机解题,出示图片。)
2看图谈话,了解图意。
(1)图上的谁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2)在一旁的人正在干什么?解释“劝说”。即用讲道理的方法使别人不要这样做。
3分组讨论。可5—6人一组讨论书上第二题。再推选两位代表准备汇报,一人说一幅图。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在草地上踢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美化,影响别人休息。开着水龙头洗菜太浪费自来水了。重点指导学生劝说时要讲出道理(不一定讲全),语句完整,态度大方,有礼貌,采用温和的语气。
5分组准备表演。即一组选一幅图演一演。可加上被劝说的人的语言、动作。
6汇报表演,评评哪组演得好。
7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学校、家里发现不该做的事大胆劝说。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这 样 做 不 好 篇4
教口语交际课《这样做不好》教学反思
林慧贤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劝说他人不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说话是态度大方,有礼貌。
2、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教学重点:
说出这两件事的做法为什么不对,该怎样劝说。
教学难点: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审美性。(有礼貌,真诚,态度大方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听力大考验
教师念《颠倒歌》,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
2、揭示课题
小朋友能真诚地给老师指出错误,老师很感激,老师谢谢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见到这些做得不好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
揭示课题《不要这样做》
二、学习劝说,情景对话
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
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1)、分组讨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你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
交流汇报。
(2)、老师演犯错的孩子,与上台汇报的学生交流对话。
(3)、集体评价。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在草地上踢足球会伤害小草,破坏环境的美化,影响别人的休息。
3、 创设情境,交流对话。
三、迁移情景,合作演练
四、联系生活 灵活交际
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别人做得不好的事,你会怎样对他进行劝说?
自由组合选择一组场景进行对话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这是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但后来在教这一课时,在准备教学第二个环节时学生马上提出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表演,好吗?我想: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也不错,就相信他们吧!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呀,那你们说该怎样演呢?”“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他们就自发的讨论起来了。不一会儿,他们就举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如何演好。然后再请四人小组自己选择一幅图进行表演。最后请四个小组上台汇报,汇报的很精彩。特别是劝说部分,他们有的说:小草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它;我是一棵小草,请你脚下留情!有的说:我是一棵小草,请不要把我的腰折断。还有的说:我是一滴水,请不要把我浪费;为了我们的明天,请你珍惜我吧等等。听了他们的话,真的要为他们喝彩。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按照我原来的思路上课,学生创新的火花可能就被我扼杀了。
[教学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符合小学语言学科的性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敢说”的氛围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并且一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表达能力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大胆地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
这 样 做 不 好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