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通用12篇)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篇1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②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
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③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④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⑤,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⑥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出晒米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得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⑦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⑧或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⑨!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⑩,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⑾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12),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① 选自《写在人生边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本书最早由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出版。
② 〔年辈〕年龄和辈分。
③ 〔发迹〕指人变得有钱有势。
④ 〔衣锦还故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起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成语为“衣锦还乡”,也说“衣锦荣归”。
⑤ 〔风雅〕指诗文方面的事。
⑥ 〔屈尊下顾〕降低了身份来观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⑦ 〔狂吠(fèi)〕狗狂叫。
⑧ 〔下野〕执政的人被迫下台。
⑨ 〔笨坯(pī)〕(方言)蠢货。坯,半成品,还不成器。
⑩ 〔经济〕这里指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
练习:
3.“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遮羞的方法”就人类社会而言,指的是什么方法?
二 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文字,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并思索解决。完成后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看别人在质疑解难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 本文写得相当含蓄甚至隐晦,要准确把握中心意思,就要用心探究。说说对本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篇2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孩子们好!
师(板书:寓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指板书)知道什么叫寓言吗?
杨晓佳:寓言就是小故事。
冯纪香: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通过这个道理使我们得到启示,受到启发。
师(板书:伊索):知道这个人吗?谁能介绍一个《伊索寓言》?
刘怡然:伊索是古希腊一个大寓言家,他被喻为故事大王。
刘凌峰:据说他是一个奴隶,特别聪明,在古希腊特别有名。他写的寓言故事流传非常广泛。
王 婕:《伊索寓言》里的故事都是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写的,把小动物都赋予了生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邰金悦:《伊索寓言》里的故事都非常短小,而且每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伊索寓言》里的三则小故事。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认真读一读这三则故事。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生读文)
师:现在有把握认识这课的生字新词吗?
生:有!
师:好!现在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的小游戏,我出示生词卡片,每组读两个词,如有一处读音有误,那该小组就会被扣除平时分的五分。要不要再看一看课后的生字?
生:不用!
师:那我们就开始读词语活动了。(师出示词语分小组读,第三小组出现了两次失误,把“酸味”的“酸”读成平舌音,把“惊慌失措”中的“措”读成了翘舌音而被扣除十分。)
师:范写“馋”、“㤺”,生书空。
师:我们把生字的读音巩固了一遍,相信你们现在有把握把文章读好了吧?我们找三位同学读这三则故事,每个同学读一则。其他同学一边听他们读音的正误,一边思考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指名读文)
杜梦婷:刚才杨晓佳读文很有感情,把牧童叫喊“狼来了,狼来了!”读得很真切,感情表达很到位。
杨晓佳:总的比我不如韩家盛读的好,在有些小地方我比他可能好一点点,但我还得向他学习。他把故事的每个细节的朗读处理得很不错。
冯纪香:我想给他们提个小小的建议。
师:可以,我先代他们三位谢谢你啊,你说吧。
冯纪香:刚才他们三个在读书的过程中都有一些失误或错误,没能做到“字字入目”,希望以后他们三个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
师:你的这个建议真好!这不仅是对他们三位提出的建议,这也是老师对全班同学提出的要求,希望大家以后读书都要做到“字字入目”,这样才能把书读正确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则小故事,读时把这几个“拦路虎”给消灭掉:“白费劲”、“无望”、“成熟”,开始吧。
(生读文)
师:指名读《狐狸和葡萄》第一节,这一段哪句话是具体写“白费劲”的?
范咏钰:“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这句话是具体写“白费劲的。
师:想想看,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呢?
冯纪香: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来,但却失败了。
刘道钰:它搬来一块大石头放在脚下垫着,可石头不够高,它就又搬来一块。可两块石头放在一起,一是不牢固,二是高度不够,结果还是没有够到葡萄。
郑渊:把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还是不能够着。
周兴鹏: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细太软,它的爬树的本领又不行,几经努力还是失败了。
张亮: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准水平实在太差,一个也没有砸下来。
师:刚才你们说的这些都是狐狸在干什么?
生:绞尽脑汁想办法。
师:但结果怎样?
生:没有够着。
师:这就叫?
生:白费劲!
师:狐狸绞尽脑汁想办法结果却白费劲。此时此刻,狐狸心里是怎么想呢!
戚国灿:狐狸望着那挂满枝头的葡萄想:唉!今天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一个也吃不到嘴角。
潘俊豪:累死了!今天真是白忙活!
师:这就叫什么?
生:无望!
师:你们真聪明!再动动你们的聪明脑,默读这则故事的一、三小节,思考这两小节中“成熟”一词的不同含义。
生读文。
韩家盛:第一个“成熟”指的是食物生长到一定的时候长熟了。第二个意思我说不上来。
(此时教室里很安静,没一个举手回答第二个成熟的意思)
师:你们现在不敢举手,原因是你们现在思考的还不够?
生:成熟!
师:是的,这就是第二个成熟的意思,它是“成熟”这个词的引申义。还可以举例说明?
冯纪香:妈妈说,我现在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不能穿太瘦的内裤。(同学们一片哗然。)
师:你妈妈教育是对的,这就是成熟的引申义。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则故事叙述出来吗?
冯纪香、杜梦婷叙述故事。
师:请用心读第二则故事,理解“惊慌失措”和“一贯”的意思。
(生读文)
潘俊豪:因为担心、紧张,乱了方寸。课文里指村民们担心放羊孩子的安危而紧张地不知拿什么好,跑去救他。
师:课文里不仅写到村民们的“惊慌失措”,还写到了谁的“惊慌失措”?
周兴路:还写到了放羊孩子的惊慌失措。
师:想象一下,放羊孩子是怎样惊慌失措的呢?
戚国灿:他一看狼真的来了,吓得连忙大喊大叫又大哭起来。
杜豪:放羊的孩子吓坏了,一边到处躲避,一边叫声呼救。
师:这就是?
生:惊慌失措。
师:这则故事最后一小节齐读一遍,思考“一贯”的意思。
生齐读这节课文。
李静:“一贯”就是“经常”。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则故事叙述出来吗?
刘妮、刘中娜叙述故事。
师:联系《狐狸和乌鸦》一课,默读《蝉和狐狸》,思考“圈套”、“戒心”的意思,并思考蝉和乌鸦的结局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读文。
刘怡然:“圈套”在这里就是“计谋”的意思。
董术艺:“戒心”是防备中计的心思。
孙渝雯:“戒心”就是防备的意思。
刘凌峰:蝉和乌鸦的结局不同是因为乌鸦爱听甜言蜜语,而蝉却善于观察发现,所以蝉能识破狐狸的计谋,蝉救了自己。
师:蝉是如何识破狐狸的计谋的呢?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张晨:从“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这句话里看,蝉是从狐狸的粪便里看到同伴的翅膀便知道狐狸曾吃过它的同伴,所以狐狸一说甜言蜜语,蝉马上就知道狐狸是想骗自己,从这里它识破了狐狸的计谋。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吗?
杜梦婷、韩家盛叙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三则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意思叙述出来,说明你们很了不起!课后希望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能很有感情地把这三则故事读好,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三则寓言的理解。继续读一读《伊索寓言》这本书,把你的心得体会,抄写下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来。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孩子们再见!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篇3
一、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 、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①布置黑板 ②多媒体课件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3分钟)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2、(课件出示)小结、过渡。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
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
这些小故事中也蕴涵着一定的道理。
(二)、汇报交流:
1.再现情节:(12分钟)
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1)、1分钟做准备。
(2)、生说或表演。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几则大多数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同一则也可引用赛一赛的方法,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3)、(课件出示)过渡。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2流心得:(20分钟)
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任选其中一则寓言谈谈自己的见解或受到的启发。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相同篇目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教师也根据同学的发言,相机穿插自己的一些见解。
(三)师、生共同小结:(2分钟)
深化主题,突出:“我读书、我快乐”。
(四)推荐读物。(1分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希腊寓言》
(五)成果展示。(2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小黑板上,在全班展示。
3、课后在高年级各班展出,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篇4
重点:体会寓言寓意,学会创作寓言。
难点: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导学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4.分析人物性格,点明寓意。
5.小结写作特点。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讲“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样寓意的故事,开展交流活动。
(二)《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点明寓意。
4.小结写作特点。
5.请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点明同样寓意的故事。(《龟兔赛跑》)
6.请给课文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局。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想
身价(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
问
说明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遭到别人的轻视。
情节一波三折。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胜 败
狮子———蚊子———蜘蛛
扬长避短 得意忘形
———骄兵必败
———构思精巧,拟人神似,描写生动。
教案点评:
寓言故事本身简单明了,因此不过多地揣摩字句,而要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上多下功夫。
探究活动
1.可把《蚊子和狮子》编排成课本剧,或者作为极好的朗诵素材,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分角色朗读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搜集伊索寓言的相关资料,以及搜集优秀的寓言故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篇5
教学目标:
1.理清文中作者的阅读感受,认真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
2、理解文章中难句,体会这些句子中隐含的意思。
3、抓住文中词语,体会作者语言风趣的特点。
4、了解本文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写法,练习写读后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讨中心,理解语句。难点:体会难句的隐含意思教学方法:发现式阅读训练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问:从小学到现在,学过哪些寓言?(学生回答)
问:什么是寓言?(学生回答)
明确: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在阶级社会,它是人民群众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揭露统治阶级的一种曲折、隐晦的斗争手段,故又被称为“奴隶的语言”。问:有谁知道《伊索寓言》?(学生回答)
明确:《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放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伊索寓言》毕竟是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所作,寓言的内涵带有其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特点。那么,当时间转入到21世纪,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审视这些寓言的内涵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钱钟书先生写的《读〈伊索寓言〉》。
二、介绍作者
1、学生自读课后有关资料,划出相关信息。
2、检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 ,号 ,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他的学术著作 是中国最早的丰富而详赡的中西比较诗论。另一部学术著作 ,对《诗经》、《易经》、《老子》、《左传》、《史记》、《楚辞》、《太平广记》等,不仅作了许多新的考释,而且做了许多有创见的赓扬,并将中西文化和文学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比较和研究。同时还著有散文集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特别是他的长篇小说 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三、课文研读
(1)、学生揣读课文,鼓励发现问题,质疑讨论。
(2)、讲了几个寓言故事?这几个寓言的原意是什么?钱钟书又赋予了什么新的内涵?
广泛讨论,结合现实深入探究,逐步明确:
1、《蝙蝠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明确: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趋炎附势,毫无原则可言。人“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讽刺什么?明确:讽刺故意标新立异、以求虚名的人,他们自吹自擂,总吹嘘自己与众不同,比别人高明。他们以己之长,贬人之短,(这“长”也未必是真有所长)从不虚心学习别人,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场合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自高自大,傲视别人。
2、《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明确: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作者的议论意在批判什么?明确:作者议论“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等”。作者指出,大作家死后成为别人赚钱的资本。写这些回忆或研究文章的作者们往往在作家生前与作家并无深交,甚至关系不睦。这些人在作家死后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是以“介绍”为名,行“养活”自己之实。
3、《狗和自己影子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明确:讽刺贪得和多疑。“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个说法揭示了某种人怎样的劣根性?明确: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从来不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他们拒绝批评,老虎屁股摸不得,谁如果批评了他,他会大嚷大闹,反咬别人一口。作者用这则寓言斥责无自知之明,掩饰缺点和错误的劣性。
4、《天文学家的故事》原意是什么?明确:讽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却必然摔跤的人。“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
明确:主要是讽刺一些下台或下野人物,不甘心失败,仍在美化自己。他们羡慕权势,还是一心向上爬。他们企图东山再起,恢复已失去的天堂。
5、《乌鸦的故事》原意是什么?明确:“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原意是讽刺伪装者,它惹起众怒,下场可悲。“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讽刺什么?
明确:讽刺一种故意否定大家,借以抬高自己的人,他们的手法是把水搅浑,造成人人都有缺点和错误的局面,大家谁都有缺陷,谁都不行,彼此彼此,这种人从中得到了满足。“这个遮羞的方法”是指借攻击和低毁别人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和丑陋。自己得不到的好处,千方百计让人家也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
6、《牛和蛙的故事》中“牛有我这样大么?”原意是什么?明确:原意是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讽刺什么?明确:讽刺一种人不承认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点说成是优点,聊以自慰,不思进取。他们把坏反说成是好,便无是非可言了。“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是什么意思?明确:是反语。这些人不肯自责,把自己摆在常有理的位置,不肯相让,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