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5.3 功率 教案

2024-05-273

5.3 功率 教案(通用12篇)

5.3 功率 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 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过程。

  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

  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用类比法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

  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

  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

  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1、 想想议议:

  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

  2、例题: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米。若:

  (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

  (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

  (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

  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

  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

  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小结

  四、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

  四、点评

  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乐趣。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5.3 功率 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

  (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

  2.掌握功率的计算:

  (1)能够用公式p=w/t解答有关的问题。

  (2)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率

  初中同学们学习过功率的有关知识,都知道功率是用来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t2;

  c.w1>w2,t1=t2;

  d.w1<w2,t1=t2。

  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如果用w表示功,t

  明确告诉学生上式即为功率的定义式,然后说明p的单位,w用j、t用s作单位,p的单位为j/s,称为瓦特,符号为w。最后分析并说明功率是标量。

  接下来着重说明,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力所做的功为等值。

  至此,再将功的定义式与速度v的定义式作类比,使学生理解,虽然研究的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同时也为后面讲瞬时功率做了些准备)。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功率的物理意义。

  上一节我们讲了功的概念、功的公式之后,经过分析和讨论,对功的物理意义已有所了解。谁能复述一下?

  在学生说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之后,立即启发:那么做功快慢恰能表明能量转化的快慢吗?因此,应该将功率理解为是描述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并将这一认识进行板书。

  2.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举例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20m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第1s时间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与学生一块算出是5m,g取10m/s2)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与学生一起算出w1=50j)第2s时间内物体下落的位移是多少?(15m)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w2=150j)前1s和后1s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各是多大?(p1=50w,p2=150w)这2s时间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p=100w)

  指出即使是同一个力对物体做功,在不同时间内做功的功率也可能是有变化的。因而,用p=w/t求得的功率只能反映t时间内做功的快慢,只具有平均的意义。板书如下:

  (1)平均功率

  (2)瞬时功率

  为了比较细致地表示出每时每刻的做功快慢,引入了瞬时功率的概念,即瞬时功率是表示某个瞬时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提出瞬时功率如何计算的问题后,作如下推导:

  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可以写成如下公式(p=δw/δt),而δ

  p=f·v此为瞬时功率计算公式

  讨论:

  ①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为恒力,且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则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此情况下,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与任一瞬时的瞬时功率都是相同的。

  ②很多动力机器通常有一个额定功率,且通常使其在额定功率状态工作(如汽车),根据p=fv可知:

  当路面阻力较小时,牵引力f也小,v可以大,即汽车可以跑得快些;

  当路面阻力较大,或爬坡时,需要比较大的牵引力,v必须小。这就是爬坡时汽车换低速挡的道理。

  ③如果动力机器原来在远小于额定功率的条件下工作,例如汽车刚刚起动后的一段时间内,速度逐渐增大过程中,牵引力仍可增大,即f和v可以同时增大,但是这一情况应以二者乘积等于额定功率为限度,即当fv=p额。以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实现。

  应用公式p=fv计算m=1kg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1s末和2s末的瞬时功率。

  由v1=10m/s按公式求得p1=100j;由v2=20m/s按公式求得p2=200j。

  根据上述结果启发学生思考瞬时功率的物理意义。最后指出,此题中是重力对物体做功,使重力势能逐渐向动能转化。随着时间的延续,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加快。

  3.例题讲解

  例1.如图1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a的质量m=5kg,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位移为s=36m时撤去拉力f。求:在下述两种条件下,力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各是多大?(取g=10m/s2)

  (1)设水平面光滑;

  (2)设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

  解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让学生计算力f在36m位移中所做的功,强调功只由f和s这两个要素决定,与其它因素无关,因而两种情况下力f做的功相同,均为w=360j。②由同学计算这两次做功所用

  分别求出t1=6s,t2=12s。③用功率的定义式即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求得p1=60w,p2=30w。

  如果有的同学用公式vt2=2αs分别求出每次的末速度,再用公式

  例2.如图2所示,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下,正以v=2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的大小为100n,方向与速度v的夹角为37°,求:

  (1)拉力f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2)物体向右运动10s的过程中,拉力f对它做多少功?(sin37°=0.6,cos37°=0.8)

  通过此例题的解答,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fvcosα,并提醒学生,不要认为f与v总是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知道,在功率已知的条件下,可以用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力所做的功。第(1)问的结果为p=160w;第(2)问的结果为w=1600j。

  例3.课本p.113上的例题,先让学生自己看。让学生注意船速增大的物理过程分析,然后结合图3再做讲解。指明船在额定功率条件下行驶,牵引力f与速度v的乘积为一定值,在图中为双曲线,设阻力f正比v,则这两条线的交点p的横坐标值即为最大速度vm。

  (三)课堂小结

  1.我们讲了功率概念之后,得到了两个公式,定义式p=w/t和瞬时功率的公式p=f·v。

  2.公式p=w/t中的t趋近于零时,p即为瞬时功率。不过此公式主要用来计算平均功率。公式p=fv中,当v为瞬时速度时,p即为瞬

  应的时间段。

  五、说明

  1.将功率理解为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具有普遍意义。如一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是10kw,表明它每秒钟可以将10kj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管它是否工作。因而机器的功率实际上可以表示它进行能量转化的能力大小。

  2.力可以做负功,自然也有负功率。学生不问到时可以不讲。课本上也没讲。重要的不是功率的正负问题,而是要结合实际问题说清楚能量转化的方向和快慢。例如,一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前滑动,根据p=f·v可知其机械能向内能转化,转化的快慢与速度v成正比,这就表达清楚了,没有强调负功率的必要。

5.3 功率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教学重点

  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 EQ F(W,t) 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一、复习引入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问题: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 EQ F(W,t)

  P——功率 W——功 t——时间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一、复习引入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问题: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

  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

  有什么区别?

  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 EQ F(W,t)

  P——功率 W——功 t——时间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5.3 功率 教案 篇4

  第三节 功和功率

  教学

  目标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目标4

  难点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目标5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U额 , P实>P额 较亮

  (设计意图: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比电压

  表的示数与小灯泡的发光情况,降低对实

  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的理解。)

  【巩固提升】标有“6V 12W”字样的灯泡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灯泡的电阻

  是多少?若将其接到3V的电路中,灯泡

  的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利用数字进一步

  加深对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间关系的认

  识。)

  【过渡】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小灯泡

  两端的电压改变时,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也会随之改变,我们能否测出小灯泡不同

  电压下的电功率呢?

  【问题引导】

  1、 根据什么原理去测量?

  2、 实验中要用到哪些器材?

  3、 实验电路图是怎样的?

  4、 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怎样测量小灯泡才的额定功率?

  ( (设计意图:由于下节课学生将通过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测电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明确实验原理、器材、方法等,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讨论总结:

  电流通过电吹风做功较快。因为电吹风接在电路中时,在相同的时间里,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的次数多,说明消耗的电能多,即电流做的功多,所以电流通过电吹风做功较快。

  分析比较讨论总结:

  电流通过电吹风做功较快,因为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相同的次数,说明消耗的电能一样多,即电流做的功相同,电吹风所用的时间短,所以电流通过电吹风做功较快。

  学生思考并回答:

  灯泡;比较电流做功快慢的方法:利用电流所做的功除以做功所用的时间,求出电流在1s的时间所做的功,进行比较,1s内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共同总结出电功率的定义:电流所做的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记住电功率也用P来表示。

  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写出公式:P= ,明确P—电功率;W—电功;t —时间。

  写出公式,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P电灯= = =100J/s

  P电吹风= = =300J/s

  知道功率的单位:

  J/s

  W、1W=1J/s

  kW、mW

  共同总结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kW=103W

  1W=103mW

  认真阅读资料,了解不同用电器的电功率。知道电功率是用电器的一个重要标志。

  和老师一起分析题目,思考解题方法,完成解题过程,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掌握公式:P = UI

  结合上节课所学的

  电功的单位J和kWh,得出两组对应的单位:

  J-----W------S以及

  kWh-----kW---

5.3 功率 教案

5.3 功率 教案(通用12篇)5.3 功率 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