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乙 烯

2024-05-273

乙 烯(精选13篇)

乙 烯 篇1

  【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掌握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式、

  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

  【重、难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教学方法】: 结构推导、性质推测,实验引导,验证性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入〗:计算课本84页12题

  〖提问〗:该烃从分子组成上与乙烷有何差别?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会有何变化?

  〖讲解〗:由于相对乙烷,它的氢原子较稀少,我们称它乙烯

  〖提问〗:去掉两个氢原子,C原子为满足4个价键,碳碳键将做怎样的变化?

  〖讲解〗:引出C =C双键和不饱和烃的概念及烯烃的概念

  〖提问〗: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又会如何变化?

  C-H键键角还会保持109028‘吗?如何改变才稳定?

  〖展示模型〗: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提问〗:对比乙烷和乙烯分子中键的参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乙烷(C2H6)

  乙烯(C2H4)

  键 长(10-10米)

  1.54

  1.33

  键 能(KJ/mol)

  348

  615

  键      角

  109º28ˊ

  120º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结论:C=C的键能和键长并不是C-C的两倍,说明C=C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容易断裂,有一个键较稳定。(由于C=C双键在形成时,新成键电子云受原有C-C单键头靠头重叠的电子云的影响,只能肩并肩重叠)

  〖学生活动〗:书写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讲解〗:书写注意事项和结构简式的正误书写

  正:CH2=CH2    H2C=CH2

  误:CH2CH2

  〖引言〗: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的标准有三个方面:(1)钢铁工业 (2)汽车工业 (3)乙烯的产量 。可见乙烯工业生产的重要地位,因为它是许多药品、合成材料等产品的母体,与石油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那么,在实验室如何制取乙烯呢?我们一般要研究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三个方面。

  〖讲解〗:实验室常用乙醇来制取乙烯,介绍乙醇分子式和结构式以及分子中的羟基及羟字的来源(氧、氢各取一半)

  〖投影〗:一、反应原理

  1、由乙醇变成乙烯,从分子组成的角度看,还应有什么产物?(水)

  2、要从乙醇分子中去掉一个水分子,应选用什么试剂?它在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用量又如何呢?

  3、从有机物反应的特点来看,你认为要使反应快些,应用什么条件?

  为何要控制温度在1700左右?(不同温度,产物不同)

  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反应后的混合液为何会变黑,有时还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先炭化,碳再和浓硫酸反应产生SO2)

  二、装置原理

  1、应选用怎样的装置制取乙烯呢?与以前学的哪种制气装置相似?

  2、为何加入碎瓷片?

  3、温度计有何作用?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在什么位置合适?(瓶底、溶液中、液面上)为什么?

  4、如何收集?

  三、操作原理

  1、安装顺序如何?(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2、混合液体时是将什么倒入什么中?为什么?(乙醇倒入浓硫酸中)

  3、能否在量筒中混合液体?为什么?(否,混合时放热)

  4、实验完毕,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先移导管后灭灯)

  〖师生活动〗:边投影、边讨论、回答、分析,边讲解,边演示实验

  (第二课时)

  〖引入〗:直接引入

  〖演示实验〗:1、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乙烯通入溴水

  3、点燃乙烯气体

  〖投影〗:[思考讨论]

  1、看到各有什么现象?说明乙烯具有什么性质?

  2、乙烯如何能制成塑料薄膜?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讲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反应  

  (1)    燃烧

  (产生黑烟是因为含碳量高,燃烧不充分;火焰明亮是碳微粒受灼热而发光)

  (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酸化目的是增强氧化性,因生成高锰酸)

  二、加成反应

  X—X

  H—H

  H—X(必须是气体,有水则电离,无法加成)

  H—OH(必须是蒸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87页加成反应概念,指出“生成别的物质”的含义应指“生成比原来饱和的物质”

  〖过渡〗:塑料是高分子材料,乙烯是小分子,如何形成高分子?当然要连接

  起来,如何连接?要靠聚合

  三、聚合反应

  〖讲解〗:加聚反应的实质是:不饱和键的断裂和相互加成

  不论加成还是聚合,根本原因都是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

  〖讲解〗: 高分子的命名不能用系统命名法,名称“聚乙烯”来源于原料。

  生活中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袋是聚乙烯,如果将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用氯原子代替,聚合后成为聚氯乙烯,它就不能用来包装食品了,因为有毒。塑料在高温或长期光照情况下,容易老化,变脆。

  〖讲解〗:聚合反应中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

  单体            链节        聚合度

乙 烯 篇2

  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

  用乙烯和乙烷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

  三维想象能力。

  思想情感: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

  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

  认识;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科学方法: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乙烯实验室

  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实验方法。

  重点、难点:乙烯的结构及实验室制取;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演示实验引入]

  (1) 某未知无色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2) 由实验现象,推测该气体的性质及种类。

  (3) 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1.25g/L。

  (4) 该气体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推测分子式及可能的结构。

  (5) 展示这种分子的模型,讨论它的键参数。

  (6) 这种分子和哪种分子结构相似,二者有何异同?(明确)

  同: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原子数目都是两个。

  异:这种分子的氢原子数目比乙烷少两个,这种分子的碳原子通过双键结合。

  画出实验简图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完善( H2S、SO2、HI)。

  学生动手计算。

  M=1.25ⅹ22.4=28

  学生计算、推测、讨论,代表到黑板上板演,其他人补充完善。

  学生用心观察模型、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并板演,其他人补充完善。

  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回忆、归纳、推理形成对该气体的推测。

  形成对该气体的定量认识。

  亲身体验和感悟对乙烯的认识过程。

  认识乙烯的空间构型,从中体会乙烯分子的空间对称美。

  利用乙烯和乙烷分子之间的联想、比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对乙烷结构的再现进行辨别、比较。

  [环节2]

  这种烃叫乙烯。

  [板书]第四节 乙烯

  一、乙烯的分子结构

  [投影]乙烯、乙烷结构对比表(见附表)

  1、乙烯的分子式

  2、乙烯的电子式

  3、乙烯的结构式

  4、键的类型

  5、键角

  6、键长

  7、键能

  8、空间构型:乙烯为非极性分子

  9、结论:乙烯的双键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

  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自学乙烯的键参数知识,并联想到乙烷进行比较辨别。

  学生边填表边记笔记,并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记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对知识的科学系统认识,有序的存储。

  [环节3]

  乙烯在工农业生产实际中有广泛的用途,如何制取?

  (1)[投影]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方程式: 浓硫酸

  CH3CH2OH C2H4

  170。C

  +H2O

  请同学设计反应装置

  (2)[投影]若反应温度较低,发生副反应:

  浓硫酸

  2CH3CH2OH

  140。C

  CH3CH2OCH2CH3+H2O

  该产物对人有麻醉作用,易燃烧。

  实验中利用什么仪器解决副反应问题?实际操作时应如何避免副反应?

  (3)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和脱水剂。

  (4)[投影]

  对液体加热时,溶于水中的空气会逸出,附于烧瓶底或侧壁上,这些小气泡是蒸汽的汽化中心。当小气泡内蒸汽压强较大,能克服水对气泡的压力,蒸汽气泡就会上升,跑出液面。在开始对液体加热时,由于水中溶解氧较多,蒸汽气泡的汽化中心很多,所以开始时沸腾比较平稳。随着溶解氧的减少,汽化中心也少了,可温度还在继续升高,由于缺少汽化中心而难于使气泡跑出来,最终使液体处于过热状态,甚至超过沸点都不沸腾,这种状态不稳定,有时稍微一碰就会迅速沸腾,使液体溢出。

  解决这种暴沸的办法是什么?

  加入碎瓷片,它里面有很多小孔,都贮满了空气,可形成多个汽化中心,解决暴沸现象。

  (5)乙烯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请你设计收集乙烯的装置。

  (6)[投影]演示实验4-6的实验步骤(也可让学生排列出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向烧瓶中加入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体积比为1:3)约20mL;C、加入少量碎瓷片;D、检查温度计水银球是否插入混合液中;E、加热混合液迅速升温至170。C;F、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乙烯;G、导气管先移出水槽,后撤酒精灯。

  (7)[演示实验4-6](也可让学生协助做实验)。

  学生讨论、联想、运用存储的各种制取气体的装置,进行分解、组合、使问题得到解决。

  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完善。

  学生由投影信息进行思考讨论。

  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完善。

  学生记笔记。

  学生阅读了解。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验操作顺序。

  学生观察实验仪器的安装和加入液体药品的操作。

  培养学生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加工化学信息(数据)的思维能力;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及实验安全教育。

  存储知识。

  了解汽化中心及液体的暴沸现象。

  培养学生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环节4]

  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完善。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环节5]

  [布置作业 ]P85 1、(1)、(2);2、(3)、(4)

  [随堂检测]

  1、下列分子的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

  A、CO2 B、P4

  C、CH4 D、C2H4

  2、(MCE1991)实验制得乙烯与氧气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则其中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 )

  A、25% B、27.6%

  C、72.4% D、75%

  3、(MCE1990)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乙醇和3mol/L硫酸的混合液;B、温度计插入反应溶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140。C;C、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碎瓷片;D、反应完毕先灭火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计算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巩固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巩固乙烯实验室制法中的浓硫酸的作用、实验温度、安全问题、操作顺序。

  附表

  分子式

  C2H6

  C2H4

  电子式

  H H

  H﹕C﹕C﹕H

  H H

  H H

  H﹕C﹕﹕C﹕H

  结构式

  H H

  │ │

  H-C-C-H

  │ │

  H H

  H H

  │ │

  H-C=C-H

  分子 键的类别

  C-C(单键)

  C=C(双键)

  结构 键 角

  109。28

  120。

  特 键长(10-10m)

  1.54

  1.33

  点 键能(kj/mol)

  348

  615

  分子内各原子的相对位置

  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小资料

  汽化中心问题源自 开明出版社 中学各科同步百问百答 高中二年

乙 烯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是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才接触有机化学,虽然在上一节中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是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更是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点: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2)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确定乙烯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3)通过乙烯的结构及实验现象,探讨出乙烯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烯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性质的探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究有机化学的良好思路。

  六、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的结构,使学生加强对有机结构的`认识;初步养成由物质的结构去讨论性质的习惯。从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模型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之上,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加成反应。

乙 烯 篇4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是学习了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学习目标: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物质世界的外在美。

  3、学习重点和难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4、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二、说教法:

  1、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多练习、多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2、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做演示实验,只能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3、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课件模拟乙烯与溴的加成。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难点,化小为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4.我校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统一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学案导学有以下优点:一是使学生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二是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三是为学生探究问题搭建了平台,四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有利于集体备课的落实和打造团队精神,六是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七是可以弥补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短缺问题。

  三、说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分子结构模型,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

  2、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掌握乙烯、甲烷燃烧火焰的情况。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交流学习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学案

  看同学们完成的怎样,如果有困难的予以讲解,错误的予以纠正,完成的好给予表扬。

  2、进行课堂探究

  首先创设情境,从“提前凋落的树叶”引出乙烯,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石蜡油分解实验,思考学案上罗列出的三个问题

  ①看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②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相同的性质?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可能具有不同于烷烃的性质?

  ③推测: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如果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肯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结构探究,通过投影观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图片,让同学们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然后合作交流、检查书写是否正确,教师给予评价与强调。

  第三、性质探究,重点是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回忆前面观看过的石蜡油分解实验视频中的三个实验现象:气体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气体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通过分析前两个现象的得出二者发生了氧化反应,投影化学反应方程式,再通过分析第三个实验现象讨论加成反应,这是本节的重点,设问碳碳双键如何变化,用电脑动画演示乙烯的加成过程,刺激视觉,加强同学们记忆。强调反应前后碳碳双键的变化,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加成的位置。然后举一反三进行练习,让同学们上黑板写出乙烯与氢气、氯化氢以及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第四、性质决定用途,鼓励学生课外根据教师在学案上提供的网址,上网查询关于乙烯的

乙 烯

乙 烯(精选13篇)乙 烯 篇1  【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掌握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式、  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学会乙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