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材料(精选4篇)
经验交流材料 篇1
每个学科在课堂上实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作为美术课,教学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却经常忘带漏带,自己没带找同学借或是未经允许自己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时常有学生报告说借同学的材料没有还,或是东西不见了等,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纠正,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借别人的东西要偿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在使用勾线笔、水彩笔时,有些学生喜欢把它们画在桌子上或是同学的衣物上,这种情况,教师要教育其要懂得爱护公物和爱护他人的财物。
小学美术属于技能课,课堂上,学生会相对散漫,有的会自由走动,或是大声说话影响其他同学,教师要教育其“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遵循学校班级法规,约束自己。作画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了解其性格特征,有的学生构图非常小,这类学生胆子较小,不够自信,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塑造端正、大方、自信的性格品质。
美术课程不仅仅受限于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郊野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更亲近大自然,用画笔和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并体会自然之美要有人类的维护,用行动去保护自然,培养他们的爱美之心和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如,我们学校就常组织学生参观“闽台缘”博物馆,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灿烂,两岸人民的血脉相连,对古人崇拜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期盼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将美术与德育相结合,用美的眼光欣赏艺术,并且用艺术的美净化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在德育上得到教育。
经验交流材料 篇2
如何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小学美育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的状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那么,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如何开展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五年多的乡村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学生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学生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接近度直接影响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的缩短,以及师生面对面机会的增多可以增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教师如果习惯走在学生中间讲课,与他们一起动手实践,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之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也会提高教师的作用和加深教师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
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近和交流。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学生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和客观现实进行分析和评价。
我在上《冷色与暖色》一课时,先是精心制作PPT,精美的图片给每一位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课前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的冷暖,辨别冷、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学生学画色彩画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学习冷色与暖色,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复习三年级学过的知识三原色、三间色,很多学生对此还记忆犹新,大家纷纷举手积极回答我的提问。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的知识与概念,这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冷暖色原本比较抽象,如果单凭教师空洞的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让学生明白的,我通过出示图片和冷暖色图案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了冷暖色是有相对性的,了解了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冷暖感觉,还通过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
经验交流材料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