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通用2篇)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篇1
知识目标
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
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
能力目标
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
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
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
学习方法
1.推测判断;2.小组讨论辩论;3.分类归纳
学习工具
1.图片资料;2.学生讲述有关生命起源的故事;3.internet上的资源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事先1周安排)
课前召开各班生物课代表和生物兴趣小组长会议,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传说、故事、新闻、媒体报道等。
课时1:分析推测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
[引入新课]
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生代表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全班学生做出推测判断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的推测判断
安排语言表达较好的学生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 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神创论“不攻自破。
学习结论: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没有科学的证据,只是一种传说,不攻自破。
[课堂讨论]
推测判断二:化学进化论学说
米勒实验。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的推测判断
阅读资料1:
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任务:
1.写出原始大气中各个气体成分的化学式?
2.推测在原始大气中为什么没有氧气? 1.h2o、h2、nh3、ch4、co2、h2s;
2.学生小组讨论推测得出;
(1)氧元素,化学性质很活泼,少量水分解产生的氧分子,很快与其他物质形成氧化物;(比较科学)
([)没有绿色植物,不能释放氧气;(一种猜测)
阅读资料2:
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 出示导学提示,帮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
2.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什么?
3.米勒实验中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