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教案
《编花篮》教案(精选14篇)
《编花篮》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准确演唱《编花篮》
2、学习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唱出河南歌曲的韵味。
3、对比《茉莉花》,进一步感受河南独特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
学习重点
难点
用活泼的情绪学唱《编花篮》。
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唱出河南歌曲的韵味。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说方言
2、方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歌曲中也用了一个地方的方言,我们一起来听听,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呢?播放河南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河南)
3、学说河南方言,并将方言准确加入歌曲一起演唱。
4、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河南人,中》,他巧妙的方言融入其中,很有河南的地方特色。
二、学唱《编花篮》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河南风味的歌曲《编花篮》,从歌曲中走进河南,进一步了解河南独特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
2、(播放范唱)这首《编花篮》唱了什么?
3、再听老师范唱,找一找《编花篮》中是那一句最具河南地方特色(那哈依呀咳)
4、学唱最后一句。
(1)了解衬词
(2)听老师范唱。体会衬词的作用。
(3)学唱甩腔,体会韵味。这句旋律是河南地方戏————河南梆子中的甩腔。演唱时要注意首音加重,凸显豫剧的风格特点。(加上手势,男女亮相手势不同,女生花男生芮)
5、情境学唱前两句。
(1)每年的四月中旬,河南的天气特别晴朗,姑娘们约好去编花篮摘牡丹,姑娘们对看大山唱起了歌,大山传来了姑娘的回声。(师生合作,情境模唱)(眉毛眼睛太高,回声和原声强弱对比,注意倚音)
(2)模唱歌谱,体会歌曲的旋律与方言的关系。这首歌曲有很多的倚音,很有河南特色。
(3)回声游戏。进一步熟悉歌曲。
6、学习中间部分。
(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轮唱等)学唱歌曲的中间部分,感受音量与音色的变化。
(2)河南盛产牡丹,洛阳的牡丹甲天下,我们一起欣赏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
(3)牡丹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代表富贵吉祥,被誉为国画。要变现牡丹的美丽、丰富、历史悠久的牡丹花,你觉的那一种演唱形式最好呢?(学生讨论)(轮唱表现多美)
(4)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引子+齐唱第一部分+轮唱+齐唱)
三、对比欣赏《茉莉花》和《编花篮》,感受不同的风格特点,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
1、从旋律上对比(旋律:平静柔和、8度 大、热闹)
2、从歌词上对比。(江苏姑娘想摘不敢摘,湖南三朵两朵一摘)
3、通过对比,感受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用歌声变现河南姑娘的直爽,唱出河南歌曲的韵味。
板书设计
编花篮 茉莉花
豪放、干脆、开放 羞涩、内敛、胆小
《编花篮》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学生欣赏。师:这首歌曲有意思吗?有什么感觉?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具有豫剧特点的河南民歌《编花篮》
二、学习歌曲《编花篮》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歌曲中是哪一句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
2、你觉得哪个节奏比较有特点?
3、学习十六分音符节奏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
4、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思考:)
1、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2、歌曲的拍号是什么?
5、生边打节拍边朗读歌词。
6、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学唱歌谱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3)学习演唱歌词。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倚音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提示: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观赏课件牡丹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一)教师: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被人们广泛传唱。
1、对比欣赏周杰伦演唱的《编花篮》
(从演唱的速度、伴奏乐器、演唱形式上来分析。)
2、健身游戏之编花篮
(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带给我们愉快的心情)
3、欣赏孔莹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说说河南民歌的'特点):
(1)热情奔放、淳朴优美,也流入出河南人率真质朴的性格特点。(2)豫剧的甩腔凸显了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4、欣赏歌舞表演《编花篮》并鼓励学生上台为歌曲伴舞。
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
五、生在《编花蓝》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编花篮》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教学难点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
教学模式
“赏析——探讨——表现——赏析”的圆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1、欣赏上节课制作的纸条编织的方形小花篮。
2、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美进行延续和扩展,做一个可爱的圆底的小花篮。展示编织条作品和小花篮实物。
二、对比激趣
1、同时欣赏蜘蛛编网和手工简易篮筐编织(按书中步骤图)的录像。
2、从刚刚见过的录像里你发现了什么?两种编织的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学生讨论交流。
3、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方法,但要做成一个立体的小篮,还需要一些小技巧。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呢?
三、晋级游戏
我们一起进入编织竞技。游戏规则:每学到一定程度顺利过关就可以获得升级机会。
1、开始的级别为杂工。编织篮筐从哪一部分开始?(底面)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它与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试试看,还有没有新的编织方法。全体编织完篮底,过第一关。
2、升级为制造工人,回主菜单——花篮。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侧面编织。你们先用2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有什么问题吗?如何才能让侧面竖立?说说你们各自的方法。教师小结: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教师小结: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你的设计。
3、升级为设计助手。回主菜单——花篮。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光要了解制作方法,还应该掌握多种可用材料及其用法,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编织篮筐?教师小结: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怎样更好利用?师生交流、讨论。师:非常棒。祝贺你们再次升级——设计师。
4、进入主菜单——花篮。这一关会有什么展现给我们呢?作业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制作一个花篮,看谁的造型独特有创意。
学生组内制作。
四、点评小结
展示各组成果,学生评点出最美的花篮。祝贺通关成功!升级为首席设计师!通过共同的努力,同学们终于成功地通过了游戏最后一关,这些美丽的花篮要是再装上鲜艳的花朵,不知道会多美呢!
《编花篮》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编花篮、跳房子、跳皮筋、打沙包……儿时的游戏多需要身体和头脑相协调,现在的孩子倒是早早地学会了各种PAD、手机的运用,却失去了到户外嬉戏的快乐。因此,根据大班年龄特点设计了体育游戏《编花篮》。游戏需和小伙伴用腿搭建,共同合作来完成。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巧,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爱。同时培养幼儿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用脚编花篮,练习单角跳,发展平衡、协调能力。
2、探索与同伴用身体各部分编花篮的方法,交流、迁移自己的经验。
3、努力完成游戏圈过程,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愉悦。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编制的花篮一个,红花、黄花、兰花若干。
2、音乐磁带或CD,CD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队列练习。
引导幼儿练习开花走、左右分队走,在队列变化中听口令或哨声提示走、跑交替。
2、探索用身体编花篮的方法。
出示花篮,启发幼儿与同伴结伴,鼓励幼儿用我们的小手或小脚编花篮。
请幼儿交流编花篮的不同的方法。
3、游戏:编花篮。
两名教师示范用脚编花篮,观察将两只脚钩在一起编成花篮的动作以及单脚跳的方法。
幼儿尝试双人钩脚编花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出示花篮念儿歌,最后将红色的花朵放在花篮里,变成一个红花篮。
两名教师边拍手念儿歌边表演单脚跳编花篮,然后带领幼儿一起玩编花篮,练习有节奏地单脚跳。
两人一组编花篮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能坚持单脚跳玩游戏。
出示黄花,引导幼儿仿编儿歌,玩编花篮的游戏。
4、音乐舞蹈:
师生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圆圈舞。
活动反思:
编花篮这个游戏,我小时侯也很喜欢玩,我想幼儿也一定会喜欢的。于是在教师的示范后,大家都很感兴趣,很想学这个游戏。我先请幼儿两人为一组,自由探索,但我发现,孩子们都没有掌握其中的“窍门”:可能是衣服穿的太多了,前一个小朋友脚放好后,后一个小朋友的脚根本不能再弯下来,游戏没有成功。我想起小时侯玩的时候,人比较多,脚就好搭一些。于是,我再次示范了玩法后,请幼儿六个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花篮游戏。本以为这样问题就能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幼儿没有按次序一个接一个把脚搁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脚上,最后一个小朋友也没有把脚放下来,大家都倒在地上了,游戏再次失败了。最后,我只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一组一组教,终于孩子们想方设法,经历了数次失败后,终于初步掌握了《编花篮》游戏的搭建技巧。但玩起来还有的小朋友单脚的平衡能力有限,还没等编好花篮就倒下来了。虽然如此,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下课后还是一直在玩,看来这个传统游戏还是很吸引孩子们的。
不足之处:
如果课前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这些生理特点,更科学地安排活动,这种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说,一线教师更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怎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编花篮》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模仿、聆听、演唱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掌握好倚音及下滑音(甩腔)。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掌握好倚音及下滑音(甩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教师为同学们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烘托课堂氛围后,启发学生思考是哪个地方的地方戏曲,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引出河南,顺势引出新课河南民歌《编花篮》。
2.课堂新授
活动一:体验歌曲
(1)教师用多媒体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前提问:“歌曲中的人们在做什么?”(编花篮后去采花)
(2)教师弹唱歌曲,引导学生击拍,设问:“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欢快的)(板书:欢快的)(要求4)
活动二:学唱歌曲
(1)提示学生用“啦”进行音阶式发声练习,并提示保持正确的演唱姿势。
(2)教师弹琴,学生跟琴用“la”模唱旋律,找出重难点(倚音),告诉学生倚音就像小尾巴,遇见它要快速把他藏起来。之后解决下滑音:并用对比法进行解决,对比聆听有下滑音和无下滑音的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下滑音的演唱效果像坐滑滑梯、也像抛物线),加深学生对下滑音感受。之后,教师补充甩腔的`知识点。(板书:倚音:快速、轻巧;下滑音)(要求4)
(3)教师弹琴,学生尝试演唱歌词,引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强调最后一句的处理。
(4)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编花篮》总结河南民歌的特点。之后教师总结。
3.音乐活动
教师引导女生根据歌曲的情绪做动作创编,男生组用奥尔夫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并引导学生点评,教师总结,给予积极评价。并选取优秀的创编进行模仿,引导学生共同学习。(教师表演唱)(要求3)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充分感受歌曲的欢快的感觉,感受合作的快乐。
4.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教师情感升华。并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兴趣。
《编花篮》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宽阔的场地等。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2、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幼儿单腿站立,另一条腿与其他幼儿腿盘在一起,视幼儿能力确定2至4人一组,边说儿歌边跳,说到最后一句,轮流给“花篮”里的孩子起名字(可起花的名字、树的名字、水果的名字等)。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在教师提前学会童谣。
童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什么?叫某某。
(2)提示幼儿蹦跳时每个人要落脚起跳一致。
4、跟随音乐做放松运动,游戏结束。
《编花篮》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三人合作用脚编花篮,练习单脚跳,发展平衡、协调能力。
2、尝试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编花篮。
3、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游戏示意图、音乐磁带、布置花卉展。
三、活动过程:
1、热身:参加花卉展。
师:秋天到了,花博园里的花都开了,叔叔阿姨要办一个花卉展,邀请你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听音乐做热身)
走(踏步)——骑车——跳过小水洼(单脚跳)
2、学习新游戏:编花篮。
(1)师:花卉展还没开始呢!我刚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们缺了很多的花篮要进行花篮表演,想请小朋友
《编花篮》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