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73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第二课时教案
一、 默写词语
水性 商量 危险 千辛万苦 翻山越岭 漆黑一团
二、 指名朗读第一段
复习:这一段写了什么?(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过渡:课文第一段最后说“说起日月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三、 精读课文第二段
1、 默读全段,思考各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
(1) 读后组织讨论并小结:
第2自然段写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
(板书:恶龙 吞吃 太阳 月亮 漆黑一团)
第3自然段写人们商量降服恶龙的办法,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服恶龙。
(板书:大尖哥 水社姐)
第4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砍死恶龙,就出了太阳和月亮。
(板书:砍死 救出 见到光明)
第5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两座青山。
2、 教者第2自然段,指出“很久很久以前”或“从前”,不写准确的时间,表明不是实指。这是“传说”常用的开头语。
启发想象“漆黑一团”的情景,交代这是事情的起因。(板书:起因)
3、 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说了哪两层意思。
(第一层写人们商量办法降服恶龙,一筹莫展;第二层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
(1) 人们在一起商量解决什么问题的办法?(降服恶龙 拯救日月)理解“降服”。提问: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代替?(制服)
(2) 课文是怎么写人们商量情况的?(有人说……还有人说……)
(3) 商量的结果怎样?用一个成语概一下。(一筹莫展)“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办法也没有)
(4) 我们从什么地方看出人们“一筹莫展”呢?理解降服恶龙的两个条件:水性好;要有金斧头和金剪刀。“哪儿去找……呢”都说明没有办法)
(5) 是谁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哥尖和水社姐)
(6) 出示“大哥尖和水社姐要去降服恶龙”与“大哥尖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服恶龙”后提问: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小结:第一句是说两个人要去干什么,第二句写出了这两个人的精神状态——挺身而出(遇到为难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表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在生死关头,决定舍身降龙的大无畏精神,在意思上是有区别的]
(7) 指出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4、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出示: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
想一想: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想象“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的情况,指明当众发言。小结指出:第二句具体写出了他们取金斧头和金剪刀的困难。
提问:回到潭边,他们是怎样跟两条恶龙斗争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结果怎样?(砍死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人们又见到了光明)这是故事的高潮。(板书:高潮)
5、 读第5自然段,指明回答大意。(板书:结果)
6、 观察书上插图,回忆全段内容,讲述日月潭的故事。
四、 默读第三段
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人们永远记住那些为民除害的英雄)
板书:
21、日月潭的传说
大尖哥 化作青山
水社姐 (结果)
拿到(发展)
救出
见到光明
(高潮)
太阳
月亮
恶龙 吞吃(起因) (漆黑一团)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diyifanwen.com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篇2
了解故事起因: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是个著名的风景区.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传说呢,大家把书打开,自己先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谁来为大家读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板书:恶龙吞吃 日,月)
师:天上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评价语:
(1),是啊,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也没有了一丝光亮,人们出行,生活真不方便呀!
师:失去了太阳和月亮,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便仅仅就这些吗
(2),没有了太阳,就失去了热量,人们一年到头就只能饱受寒冷之苦了.
(3),失去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也无法生长,老百姓哪儿来吃的粮食呀
二,知晓故事发展,感悟人物形象:
1,过渡句: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在寒冷中,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也没有吃的粮食.这两条恶龙真是胡作非为,可我们该怎样降伏它们呢 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出示第3自然段]
师:我们怎样才能降伏它们呢
(1,水性特别好;2,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3,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商量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生:一筹莫展)师:人们为什么会一筹莫展啊
师:你来读一下这句句子.(怎么才能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
师:人们商量了半天呀,可一个办法也没有想出来呀!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焦急,着急,伤心)
师:那你来焦急/着急/伤心地读一读呢!
评读:①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②老师觉得他有一个地方读得很好,谁知道 好在哪儿 /那你也来~~地读读.
③你读得真有感情,老师都不禁为商量办法的人们着急了.
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候有人站出来了.(指名读句:就在人们······挺身而出······)
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了.他们究竟是怎样降伏恶龙的呢 大家默读课文的第4小节.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要降伏恶龙,先要去阿里山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金剪刀.]
(指名读)师:从这句话中,大家明白了什么
师:是啊,金斧头和金剪刀来之不易啊,他们路上非常艰难啊!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指名读)
我们想象一下,在路途中他们吃了什么苦
他们吃 ,住 ,
要爬的山 ,累了 ,
山上野兽 ,山洞 ,
真是吃尽了 啊!
师: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相信他们也很累了,但是他们休息了吗 为什么
(再次读句)
过渡句:他们一路走来,历尽了千辛万苦,可他们却不畏艰难,继续前行.
[出示:回到潭边,······三天三夜.](指名读)
师:从这段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师:他们为了世界能重见光明,能为老百姓除害,完全顾不上自己了.
最终,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了恶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板书)
[整体出示]1,2两组,3,4两组分读.
师:你能试着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的勇敢壮举复述出来吗 [出示填空]
三,认识人物,了解日月潭及大尖山,水社山的来历:
1,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可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 ,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 .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
,永远地 .
2,恶龙被降伏了,太阳和月亮又挂回了天空,此时人间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学生交流)
师:太阳的光芒又照射了人间,植物,农作物茁壮地成长,老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过上了安定日子的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相机板书:英雄,为民造福)
3,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民除害.他们真不愧是为民造福的英雄啊!
4,引读第6自然段.[出示图片]
四,复述课文.
《日月潭的传说》课后反思
邹 洁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 从第一课时,我提问学生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学生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我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我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引导学生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产生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理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不足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先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 "(不能,为了百姓,他们不能停!)而张老师建议我,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我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学生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我也可以充分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我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我多看特教的教学实录,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篇3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王岗小学任善军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师:刚才大家读了第三节,第三小节中有两个问号,谁能把这两个问号读好?
学生自由练习。之后请学生读,齐读
师:现在,谁来读这一小节,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特别是两个问句。学生读到“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请学生停下来。
师:联系刚才的问号,谁知道“一筹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刚才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生: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得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请这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学生读完后,教师板书“挺身而出”。
师: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挺身而出会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我们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说才是“挺身而出”的。
师:现在,大家再读最后一节,一定能读得更好!
这是第三小节的朗读训练。再看第四小节的朗读训练:
师:第四小节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请大家自己一练,看谁不用老师辅导就能读得不错。
学生自由读后,再指名
师:其实,这一小节如果你能读好这两句话,就能更上一层楼。
出示这两句话: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学生反复练读,指名交流
师:要读好这二句话,关键要读好四个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天三夜”。师进行范读。学生再自读自悟,读得很有味道。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很精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潜心涵咏,感受主人公为民除害,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
漆黑一团 降伏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千辛万苦 拯救 重见光明
二、概述课文
谁能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说《日月潭的传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力尽千辛万苦,让村民重见光明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传说故事,齐读课题.
三、凭借语言,感受主人公的形象
1、第二段
“很久很久以前”——介绍这是传说常用的开头
“漆黑一团”想象漆黑一团,没有太阳没有月亮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指导朗读
2、第三段
出示两个问句,指导朗读
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
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一筹莫展”——联系以上的问句,理解“一筹莫展”,人们为什么“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做动作,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
乡亲们,你们放心 !
3、第四段
这一段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难读的部分,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1)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你想象一下,他们一路上会经历哪些辛苦?
“终于”表示什么?——表明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屈服,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不畏艰难。
(2)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
一起读一读,读出他们的不怕牺牲,舍己救人。
(3)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4)太阳和月亮又回来了,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你们再来想象一下,现在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小树?鸟儿?田野里的稻谷?人们的心情?
这时,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什么呢?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谢谢你们: !
4、第五段
世界恢复了美丽,人们欢呼雀跃。那这个传说的结果到底怎样呢?读读课文的第五段。
5、现在你们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了吧?想不想去欣赏美丽的日月潭。
图片展示 朗读曾作霖的诗句“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
四、讲述故事
看着美丽的日月潭,读着这个动人的传说,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让我们也一起来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吧!讲述时要注意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
五、推荐朗读
其实,传说还有很多,你们可以去找找,读读。
板书
漆黑一团
大尖 日月潭的传说 水社
重见光明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篇5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片段回顾如下: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请看:
师:刚才大家读了第三节,第三小节中有两个问号,谁能把这两个问号读好?
(学生自由练习。之后请学生读,齐读。)
师:现在,谁来读这一小节,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特别是〖ll〗两个问句。学生读到“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请学生停下来。)
师:联系刚才的问号,谁知道“一筹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刚才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生: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得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请这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学生读完后,教师板书“挺身而出”。)
师: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挺身而出会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我们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说才是“挺身而出”的说。)
师:现在,大家再读最后一节,一定能读得更好!
这是第三小节的朗读训练。再看第四小节的朗读训练:
师:第四小节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请大家自己一练,看谁不用老师辅导就能读得不错。
(学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读,教师作了充分的肯定后——)
师:其实,这一小节如果你能读好〖ll〗这两句话,就能更上一层楼。
(出示这两句话: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学生反复练读,指名交流读后——)
师:要读好这二句话,关键要读好四个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天三夜”。学生再自读自悟,读得很有味道。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很精彩!
有老师听课后说这两节的朗读教学好,好在不同的朗读内容用了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学生读得兴趣盎然,而不是小和尚念经。由此我又想到,朗读训练在选定朗读内容之后,我们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预设不同的点拨、辅导,譬如,第三小节我是利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理解进行朗读指导的,而第四小节我是用“从段到句、从句到词”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的。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我在两个地方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实践语言,一是“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想把它讲给谁听?
(生有的说要讲给妈妈听,有的说要讲给爸爸听,有的说要讲给弟弟听……)
师:为了使大家能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我们现在来一次模拟讲故事。我们同桌合作,练一练。
(学生练习讲故事。)
师:你回家想把故事讲给谁听?
生:我想讲给幼儿园的妹妹听。
师:那老师当你的妹妹(大家听了都笑了),在讲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声音要响亮些!
生:不要紧张,要有顺序,讲清楚。
师:我们开始,你们听的同学要听仔细,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需要帮助,大家可以随时起来帮助。
(学生讲故事时,声音比较响亮,大概有些紧张,稍微有点停顿,讲完后,同学们鼓掌!)这里的讲故事,我创设了学生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内化,特别是诸如“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学生在讲故事时,都作了运用。
这课的第二个语言实践是写,请看:
(师出示最后两节,学生齐读后——。)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与两条恶龙搏斗,最后化作了青山。你们对这个结尾有没有遗憾?
生:牺牲得太可惜了。
生:好人应该有好报啊!
师:大家想得多好啊,老师从中看到了你们善良的心灵,可怎么办呢?
生:我们把结尾改掉。
师:大家愿意吗?
生(齐):愿意!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醒。结尾的最后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视到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把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使大尖哥不牺牲,又要有二座山,然后再写,看谁写得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附学生写的结尾)……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拖着两条砍死的恶龙回到了村子。人们见了欣喜若狂,敲起锣,打起鼓,载歌载舞,给两位英雄举行了庆功宴,大尖哥和水社姐胸前戴着大红花幸福地笑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去世了。说也奇怪,就在他们去世的哪天晚上,潭边突然耸起了两座青山。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姐,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师:你们喜欢这个新结尾,还是喜欢书上的结尾。
生:喜欢新结尾。
师:我也喜欢。因为这里有你们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这个“写”的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诞生的。就像作文训练只有在学生“情动辞发”的基础上进行一样,阅读教学中“写”的介入,也应该是在学生有“写”的愿望下展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的勇气。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篇6
一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注意积累和运用。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
4 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自己尝试编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想像力。
二 学生分析
我校属于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学生多半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外出旅游,学生对祖国名胜的了解主要来自读书、看电视、听别人说,但本文浅显易懂,因此学生对它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葡萄沟》、《小镇的早晨》已经对塞北江南的风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关于名胜古迹的传说,学生会更感兴趣,本班学生非常喜欢个性化阅读,善于从读中感知、感悟、敢于质疑,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
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交流资料,感受美景
1 学生交流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美丽的湖,那就是日月潭(结合谈话出示中国地图、日月潭图,并板书:日月潭)关于日月潭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日月潭中心有个小岛。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湖中心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生:我知道了要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
师:日月潭的景美,传说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的传说》。(板书:传说)
(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秀丽,教师由此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2 学生读题质疑。
师:读完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
生:传说中有谁?
......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初读,感知传说
1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的脑瓜里写满了问号,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日月潭的传说》呀?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一睹为快吧!读后和大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好吗?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大尖和水社。
生:我知道了大尖和水社寻找太阳和月亮,历尽千辛万苦。
生:我还知道了大尖和水社最后变成了一座高山。
......
(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抓住关键词,巧设疑点
1 教师谈话引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个词重复出现了,出现了几次?
2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发现了“终于”出现了三次。
师:你能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吗?(生读,教师适机出示带有“终于”的三句话,并引导学生质疑)
生:大尖和水社为什么去找太阳和月亮?
师:这是问原因。
生:他们是怎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