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2024-06-014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通用13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注意积累和运用。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

  4  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自己尝试编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想像力。

  二  学生分析

  我校属于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学生多半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外出旅游,学生对祖国名胜的了解主要来自读书、看电视、听别人说,但本文浅显易懂,因此学生对它非常感兴趣,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葡萄沟》、《小镇的早晨》已经对塞北江南的风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关于名胜古迹的传说,学生会更感兴趣,本班学生非常喜欢个性化阅读,善于从读中感知、感悟、敢于质疑,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

  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交流资料,感受美景

  1  学生交流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美丽的湖,那就是日月潭(结合谈话出示中国地图、日月潭图,并板书:日月潭)关于日月潭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日月潭中心有个小岛。

  生:通过读课外书我知道了湖中心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生:我知道了要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

  师:日月潭的景美,传说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的传说》。(板书:传说)

  (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秀丽,教师由此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2  学生读题质疑。

  师:读完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

  生:传说中有谁?

  ......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初读,感知传说

  1  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的脑瓜里写满了问号,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日月潭的传说》呀?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一睹为快吧!读后和大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好吗?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大尖和水社。

  生:我知道了大尖和水社寻找太阳和月亮,历尽千辛万苦。

  生:我还知道了大尖和水社最后变成了一座高山。

  ......

  (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抓住关键词,巧设疑点

  1  教师谈话引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个词重复出现了,出现了几次?

  2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发现了“终于”出现了三次。

  师:你能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吗?(生读,教师适机出示带有“终于”的三句话,并引导学生质疑)

  生:大尖和水社为什么去找太阳和月亮?

  师:这是问原因。

  生:他们是怎样找?找回后又是怎样做的?

  师:这是问经过。

  生:第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用处?

  师:对标点符号质疑,了不起!

  生:恶龙是怎样被制服的,制服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师:结果是怎样的。

  ......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的质疑,更可贵的是给予指导、评价,这样学生还会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潜心涵咏,感受主人公为民除害,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

  漆黑一团     降伏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千辛万苦     拯救    重见光明     

  二、概述课文

  谁能用上其中的词语说说《日月潭的传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力尽千辛万苦,让村民重见光明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传说故事,齐读课题.                      

  三、凭借语言,感受主人公的形象

  1、第二段

  “很久很久以前”——介绍这是传说常用的开头

  “漆黑一团”想象漆黑一团,没有太阳没有月亮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指导朗读

  2、第三段

  出示两个问句,指导朗读

  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

  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一筹莫展”——联系以上的问句,理解“一筹莫展”,人们为什么“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做动作,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

  乡亲们,你们放心                  !

  3、第四段

  这一段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难读的部分,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1)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你想象一下,他们一路上会经历哪些辛苦?

  “终于”表示什么?——表明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没有退缩,屈服,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不畏艰难。

  (2)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

  一起读一读,读出他们的不怕牺牲,舍己救人。

  (3)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4)太阳和月亮又回来了,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你们再来想象一下,现在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小树?鸟儿?田野里的稻谷?人们的心情?

  这时,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什么呢?

  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谢谢你们:                  !

  4、第五段

  世界恢复了美丽,人们欢呼雀跃。那这个传说的结果到底怎样呢?读读课文的第五段。

  5、现在你们知道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了吧?想不想去欣赏美丽的日月潭。

  图片展示  朗读曾作霖的诗句“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

  四、讲述故事

  看着美丽的日月潭,读着这个动人的传说,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让我们也一起来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吧!讲述时要注意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

  五、推荐朗读

  其实,传说还有很多,你们可以去找找,读读。

  板书

  漆黑一团

  大尖     日月潭的传说    水社

  重见光明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3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片段回顾如下: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请看:

  师:刚才大家读了第三节,第三小节中有两个问号,谁能把这两个问号读好?

  (学生自由练习。之后请学生读,齐读。)

  师:现在,谁来读这一小节,相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学生朗读。读得很不错,特别是〖ll〗两个问句。学生读到“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请学生停下来。)

  师:联系刚才的问号,谁知道“一筹莫展”的意思?

  生:就是刚才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来解决。

  生:这里指的就是找不到水性特别好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得到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请这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学生读完后,教师板书“挺身而出”。)

  师:大尖和水社“挺身而出”,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挺身而出会说:“我们愿意到阿里山拿回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为大家除害。”

  生:他们挺身而出说:“乡亲们,我们水性好,我们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去降伏恶龙,让乡亲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说才是“挺身而出”的说。)

  师:现在,大家再读最后一节,一定能读得更好!

  这是第三小节的朗读训练。再看第四小节的朗读训练:

  师:第四小节是传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难读的地方,请大家自己一练,看谁不用老师辅导就能读得不错。

  (学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读,教师作了充分的肯定后——)

  师:其实,这一小节如果你能读好〖ll〗这两句话,就能更上一层楼。

  (出示这两句话: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学生反复练读,指名交流读后——)

  师:要读好这二句话,关键要读好四个词语“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天三夜”。学生再自读自悟,读得很有味道。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这段话,一定会很精彩!

  有老师听课后说这两节的朗读教学好,好在不同的朗读内容用了不同的方法、手段,使学生读得兴趣盎然,而不是小和尚念经。由此我又想到,朗读训练在选定朗读内容之后,我们还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预设不同的点拨、辅导,譬如,第三小节我是利用标点符号和词语理解进行朗读指导的,而第四小节我是用“从段到句、从句到词”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的。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我在两个地方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实践语言,一是“说”,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动人的传说,你想把它讲给谁听?

  (生有的说要讲给妈妈听,有的说要讲给爸爸听,有的说要讲给弟弟听……)

  师:为了使大家能把这个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我们现在来一次模拟讲故事。我们同桌合作,练一练。

  (学生练习讲故事。)

  师:你回家想把故事讲给谁听?

  生:我想讲给幼儿园的妹妹听。

  师:那老师当你的妹妹(大家听了都笑了),在讲之前大家想提醒她什么?

  生:声音要响亮些!

  生:不要紧张,要有顺序,讲清楚。

  师:我们开始,你们听的同学要听仔细,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需要帮助,大家可以随时起来帮助。

  (学生讲故事时,声音比较响亮,大概有些紧张,稍微有点停顿,讲完后,同学们鼓掌!)这里的讲故事,我创设了学生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内化,特别是诸如“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等词语,学生在讲故事时,都作了运用。

  这课的第二个语言实践是写,请看:

  (师出示最后两节,学生齐读后——。)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与两条恶龙搏斗,最后化作了青山。你们对这个结尾有没有遗憾?

  生:牺牲得太可惜了。

  生:好人应该有好报啊!

  师:大家想得多好啊,老师从中看到了你们善良的心灵,可怎么办呢?

  生:我们把结尾改掉。

  师:大家愿意吗?

  生(齐):愿意!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醒。结尾的最后应该还是要回到“人们重视到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把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使大尖哥不牺牲,又要有二座山,然后再写,看谁写得结尾既合情合理,又不像原来的那么凄凉。

  (附学生写的结尾)……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大尖哥和水社姐拖着两条砍死的恶龙回到了村子。人们见了欣喜若狂,敲起锣,打起鼓,载歌载舞,给两位英雄举行了庆功宴,大尖哥和水社姐胸前戴着大红花幸福地笑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去世了。说也奇怪,就在他们去世的哪天晚上,潭边突然耸起了两座青山。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姐,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师:你们喜欢这个新结尾,还是喜欢书上的结尾。

  生:喜欢新结尾。

  师:我也喜欢。因为这里有你们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

  这个“写”的设计,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诞生的。就像作文训练只有在学生“情动辞发”的基础上进行一样,阅读教学中“写”的介入,也应该是在学生有“写”的愿望下展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的勇气。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4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畜生,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杀了你们。生b:该死的恶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生c:很会找乐子嘛,让我的金斧头和金剪刀陪你们乐吧。生d: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和水社历尽了什么千辛万苦?等等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5

  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看过的动画片)充分进行联想、想象、思索。

  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呀走,历尽了千辛万苦”。这里,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哪些千辛万苦的走,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来。学生根据从电视上看过的《西游记》情节来联想。“遇到了树妖了,用藤缠住他们。他们学习孙悟空给树挠痒痒才挣脱的。”“他们掉进了陷阱里,爬不上来。幸亏猎人来得及时。”“遇到大江大河,坐上船后又翻了。忍者神龟驮他们上岸的。”(居然还把《西游记》和《忍者神龟》结合一起来想)……

  又如,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是怎样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样的,课文中也没有具体写出来。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名称能想像出样子,但多大多重,在哪,怎样用,如何拿出来的呢?学生又想到了《葫芦娃》这一部动画片的情节。“这两样东西可能像葫芦籽那样在洞里,一取出来后就会地动山摇的。不快走的话就会被压死了。”“有可能百兽中的哪只也像穿山甲那样牺牲了,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虽然有些词语用得不够恰当)……

  再如,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剪刀制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这种战斗场面学生更是结合了多部的动画片的情节来联想。“把那两样东西扔下来,正好剪断了龙的头和身子,恶龙就死了。”“有可能先要念什么咒语,就像蛇精的‘如意宝贝’,然后那两样宝贝就会自己去和恶龙作战了。”“也许这两样宝贝会像孙悟空的金箍棒那样变出好多好多小的金斧头和金剪刀,这样恶龙就双拳难敌四手了。”(尝试运用成语哦!)……

  从学生的联想中,我们更体会出大尖和水社的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样不但理解了课文,更升华了主题。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写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3、学会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语言环境理解生词意思。

  2、运用多中手段查找资料,了解日月潭。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传说。

  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比如《鲁班小学艺》,就是讲木工祖师鲁班到终南山学艺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

  2、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传说呢?(板书:日月潭的)(领读“潭”,tan)

  3、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吗?知道的请你谈一谈。

  学生交流资料。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南头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一小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太阳和月亮而得名。周围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中国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谈。

  三、小组讨论学习课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1、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历尽了千辛万苦。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那些辛苦地走?

  2、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小鸟和百兽是怎样帮助他们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样的呢?

  3、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镰刀制服的?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

  4、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尖和水社是什么样的人?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

  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

  3、请按以上层次复述课文。

  五、学习课文生字词。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小组学习,互帮互学。

  “种”  读“zhong”第四声。    “吐” 读“tu” 第三声

  “社”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示”的意思是“神”。“决”字是两点水;“吞”字是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兽”字下边是口,不要写成日字。

  咔(ka)嚓(cha):象声词。

  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

  大尖  救太阳月亮  水社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7

  《日月潭的传说》说课稿

  张雅钦

  一、教材分析

  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看过的动画片)充分进行联想、想象、思索。

  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呀走,历尽了千辛万苦”。这里,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哪些千辛万苦的走,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来。又如,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他们是怎样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样的,课文中也没有具体写出来。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名称能想像出样子,但多大多重,在哪,怎样用,如何拿出来的呢?再如,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剪刀制服的,课文也没有具体写出来。……

  从学生的联想中,更体会出大尖和水社的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样不但理解了课文,更升华了主题。  

  二、教学法

  (1)日月潭一课介绍的是国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风景,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和学生均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可以提供查阅资料的途径,组织学生.和家长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日月潭的资料,如:日月潭的形成、日月潭景区的各个景点等。教师也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及时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2)要注意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课上,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读顺,能准确的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范读,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3)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 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述得更加清楚。

  3、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

  4、 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三、读课文,看课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通用13篇)《日月潭的传说》教学案列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