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2024-06-014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体会真情的可贵。

  【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仿、对比、合作的方式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并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而流畅的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难点】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抢险视频,并设问这个视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主要表现出关于爱的情感主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绪非常的柔和、抒情。

  2.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独唱。

  3.完整的聆听歌曲,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教师弹琴范唱第一段,学生跟琴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

  5.填词演唱第一段。

  6.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高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低音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7.分小组合唱第二段曲谱后交换声部演唱。教师讲解合唱,合唱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协作才能够唱好两个声部。

  8.分小组填词演唱第二段。

  9.引导大家观察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谱是一样的,只是歌词不同。自由朗读第三段歌词后填词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谱,在第二段的时候可以分男女声演唱高低音声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组对比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四)教师小结

  爱,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让我们在这首爱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这个世界。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年级:七年级

  二、教学课时: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唱会”并且能够初步“唱好”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体验歌曲的音色美与声部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2、在歌唱训练中体会歌曲的意境,了解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利用声音来塑造美,表现爱。

  3、掌握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的演唱方法,了解以三度配置为主的同节奏二声部合唱歌曲的一般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1、用听觉调整自己的声音,保持声部的音准和音色统一,重点是b乐段合唱声部的和谐性。

  2、前半拍休息节奏,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变化音,长音时值的保持。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钢琴,课件,歌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占本课时的12%)

  1、播放包含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节目的慈善文艺演出视频资料。

  2、提问:如果你在慈善晚会中听到这首歌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3、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设计意图:用视频资料作为情境导入的教学手段,开门见山地导入到教学主题中,让学生初听音乐,通过听觉和视觉刺激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运用提问形式,可以让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音乐情境,关注音乐的表现形式。

  (二)新歌教学(约占本课时的70%)

  1、教师范唱歌曲第一乐段,提示学生对照歌谱找出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

  2、学生观察歌谱后得出结论:第一、三乐句完全重复,二、四乐句变化重复,结音不同。

  3、跟琴视唱旋律,控制气息,用假声位置发“nu”(努)母音轻声歌唱,提示学生注意用耳朵倾听和调整自己的声音,必须与身旁同学的声音相似,相互模仿,全班的声音要求高度统一。

  4、重点练习前半拍休止节奏、切分节奏和后附点节奏个别检查掌握情况。要求每个乐句全音符要有气息支持,唱足四拍的时值,长音后统一气口。

  5、用唱名视唱整个乐段,要求用手划拍,轻声高位置哼唱2-3遍。唱熟旋律后加入歌词,唱会第一乐段。

  6、在课前就把班级人数一分为二,注意把音准感觉好的学生平均搭配,让他们分别站在老师的左边是高声部,右边为低声部。低声部先跟琴视唱b乐段的第一句旋律,唱熟后加入高声部。

  教师提示:注意第二乐句的音准,可以用(2—1)大二度的感觉套唱1—的音程关系。然后在高声部3音的保持中,低声部由1进行到,反复磨练后再进行后面的练习。

  7、重点练习再现部第四乐句和结束句的合唱声部旋律。

  8、表情处理:

  (1)提问:你认为怎么处理才更能打动人?

  (2)提示:气息下沉,提起眉毛,打开口腔,控制音量。

  (3)提示:在休止符处连吸带唱,把逻辑重音确立在每个乐句中的后附点节奏上。

  (4)练习时,先要求一个声部稍强,另一个声部稍弱,最后均衡两者音量,让学生体验不同力度的演唱效果。

  (5)结束句要求唱得渐慢和渐弱,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9、跟随课件音响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一定要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用耳朵来调整自己的声音,同时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歌谱,找出乐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利于音乐记忆。a乐段的歌唱重点是音色统一,注意气息控制,音量不能过大。b乐段的歌唱重点是两个声部间的和谐,保持音准感觉和音量的均衡。整个歌曲教学采取“分块包割”和“各个击破”的方式,有利于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重点是解决本首歌曲的歌唱基本技巧,让学生学会歌唱。

  (三)音乐视野拓展教学(约占本课时的15%)

  1、师:“《让世界充满爱》是音乐对真情的呼唤。象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如《爱的奉献》(播放主题片段)

  2、师:其实,早在几百年前,乐圣贝多芬就在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把这种情感升华到了《欢乐颂》的主题----坚信人类必将获得“团结友爱”的永恒欢乐。

  3、播放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合唱音频。

  设计意图:虽然是唱歌教学,但决不能整节课都唱个不休,那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声带疲劳和学习厌烦心理。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声带得到短暂的休息,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因为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歌词非常的通俗易懂,用不着花费过多精力去深究,所以,采用另外两个音乐主题来解释和升华课题。考虑时间关系,这两个主题只能做一个欣赏浏览。因为音乐艺术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清楚的,所以也用不着进行其他无谓的说教。

  (四)教学小结(约占本课时的3%)

  师:这节课,我们唱了,也听了关于爱的歌曲,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情感的艺术,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更具有情感上的表现力和感召力。

  我们国家有一句话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如《爱的奉献》歌曲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手拉着手,心贴着心,用最动情和最美妙的歌声再唱《让世界充满爱》!(学生边歌唱边依次离开教室)。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篇3

  课型:综合性学习•写作 

  时间: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活动重点:

  学生准备过程中的合作性和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课前准备:

  1、搜集以“爱”为话题的歌曲,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开展一次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

  3、整理所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让世界充满爱》为音乐背景讲述故事)

  二、唱响“爱”曲

  学生展示自己的所选曲目并谈感悟。

  教师推荐曲目:《父亲》 《爱的奉献》 《歌唱祖国》

  三、我来话“爱”

  1. 爱父母(幻灯片:一组对比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学会感恩父母。

  2. 爱他人(幻灯片:一组对比的图片)需我们关心的朋友;奉献爱心的令人敬佩的人群;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心故事。)

  3. 爱祖国(幻灯片:一组对比的图片)

  四、小结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在地狱中众人(灵魂)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众人(天使)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的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着食物就放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互帮互助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我们的世界也才会更加美好。

  五、积累拓展

  1.交流自己积累的以“爱”为话题的古诗,名言警句。

  2.说话练习:爱心是               可以                                

  3.写作:

  请赶快拿起你的笔,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人们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吧!请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作文指导:

  (1)让世界充满爱,就是让爱心作主来关注身边每一位需要关注的人,歌颂充满爱心的人物,呼唤奉献爱心的行为。确立了这样的中心,作文时就不会偏题离题。

  (2)下笔之前,围绕中心从多方面作广泛的思考,以便打开思路。一方面,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助人为乐者有之,慷慨解囊者有之,见义勇为者有之,为民请愿者有之,无私奉献者有之……选择这样的事例诉诸笔端,歌颂他们爱心的博大,感动自己和读者。另一方面,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可有些人的爱心却渐趋泯灭。 “学雷锋”走过场的多了,扒手猖狂作案众人视而不见司空见惯的多了,英雄流血又流泪也时有发生了,……当我们耳闻目睹类似的情形,也可将这些内容来个“笔伐”,像当年鲁迅先生一样大声呐喊——“救救爱心!”

  (3)用恰当的方法表达。1、以小见大。写作时,我们可以让“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于半瓣花上道爱心,于小事情上看大问题。“以点带面”,反映现实,观照人生。2、细节点化。“于细微处最见精神”,真实、典型、有表现力的细节最能刻画形象,表现主题,产生感人至深的效果。如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及时的搀扶,一个鄙视的眼神,等等。

  佳作欣赏:        

  为了心中的爱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题记。

  人生步履匆匆,踩过春夏秋冬的肩膀,让爱穿过心灵深处,你会发现每个地方都有爱都有美。

  春•水杯

  用感动为春揭幕,用无声让爱延续。

  乍暖还寒的春,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班上的喷嚏声整天此起彼伏,显然经不住这寒流的扫荡。

  每天,我的水杯都有一大杯混合着浓浓药味的抗病毒冲剂,强忍着苦到头皮发麻的折磨,咕咚一声吞下。连着一个星期,都是如此。

  这天,终于熬不住,对妈妈吼了:“你别再弄了,我不是还没病吗?用不着天天喝药!”说罢,又觉得唐突,看看妈妈的脸,掠过了一丝难堪。随即,笑容漫过了那张有着岁月痕迹的脸庞:“好吧,明天咱们就不喝了。”

  第二天,水杯中是一大杯热藤腾的果汁。

  春雨无色,爱无言。

  秋•风铃

  秋天的脚步近了,我喜欢把风铃挂在门上,聆听风吹过的声音。

  某夜,我拥被而眠,到半夜竟被冻醒。正待寻找,突然听见风铃微响,门开了。我换个姿势假扮熟睡,便感到身上一阵暖和,被子又回来了。妈妈?我把眼镜眯成一条线,看见她轻轻关门出去。

  夜来香,我虽看不见你的花朵,但我却嗅到你的芬芳。

  冬•暖雪

  冬天是我最讨厌的季节,每天天还没亮,我就要起床,顶着严寒,到车站等车。

  昨晚飘了一夜的雪,今天起床晚了。我站在雪地里焦急地等着公交车。眼看要迟到了,车还有来。突然,一辆出租车停在了我面前,司机探出头说:“孩子,去哪?”我把手伸进口袋,里面的一元硬币冷得我缩回了手。我小声说:“我只有一块钱。”司机笑了笑:“上车吧,孩子。”我看了看表,上了车。一路上,司机为了我不迟到,差点闯红灯。他说,他的孩子也每天搭公交车。车里没有暖气,但我却感觉非常温暖。

  到了学校,他催我快点下车,免得迟到。下了车,飘飞的雪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甚至没有记下他的车牌号。

  后记:当阳光掺杂着时间闪耀着穿过命运,累了双眼,我看到这个世界上因为有爱,所以永恒。

  边缘

  这是一个青青的苹果,躺在飞驰的汽车的门边。

  只要轻轻地一碰,它就会跌落到柏油路上,它正处于危险的边缘地带。

  我坐在车上,注视着那个苹果。生怕它一下子滚落下去。它的旁边站着胖胖的售票员小伙子。他无所畏惧地站在打开的车门边上,苹果就在他的脚边。他似乎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正目不转睛扫视着车外来来往往的人群。

  那个苹果的主人就坐在我的身边——一个看上去大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他不时瞟向那个掉在地上的苹果,腼腆地。但他并没有去捡那只处在危险中的苹果,也许是车开得太快,也许是他觉得不好意思——这年头,谁会对一个小小的苹果太在意呢?车上的其他人也都没有去捡,当然也包括我。当时我想,苹果的主人都不去捡,我去捡,然后交给主人,这是什么意思?去捡了,放在自家的口袋里,更会招来怎样的眼神?我依然没有动身,心头却有点不安。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就连捡起一个苹果这样的举手之劳也不屑或不敢,是什么样的难言的苦衷和无形的障碍让我们少了几份热情,多了几份迟钝?

  突然车子“嘎”地一声停了下来,到站了。我提着重重的行李下了车,走到车门边,苹果呢,怎么不见了?我确信我没有把他踢下车去,那是谁踢的呢?或者是谁把它捡起来了呢?我疑惑地下了车,心里极不舒服。

  我想起了冯骥才先生的这样一段话:“在世界的喧嚣和纷扰中,我们常常忘掉了自己的心灵。也许,现代社会太多艰难也太多诱惑,太多障碍也太多机遇,太多失落也太多兴奋,我们被拥塞其间,不得喘息;那些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都是牵动我们的绳子。就这样,终日浑浑噩噩或兴致勃勃地忙碌不停,哪里还会顾及无形的存在于我们身旁的每一个心灵?”

  我提着重重的行李,歪歪斜斜地走着,觉得自己正走在边缘地带……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篇4

  由于学生对通俗音乐的热衷,我便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可以是不同国家,不同背景,反应以世界一家、和平友爱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将收集来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他们对通俗音乐的欣赏欲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同时更唤起对家庭、社会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通用12篇)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