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设计理念: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进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分成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是前三项练习。
这堂课以游览“语文园地”为主情境,把复习同偏旁的字,比较形近字,读词语分设在“观光旅游车”、“双人转盘”、“走迷宫”三个板块中,以读字到读词,读字到写字贯穿整堂课,同时让字词的复习与趣味结伴,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预设目标:
1、运用偏旁规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通过多种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字、词。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开火车,复习单元学过的字词
2、出示课题(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二、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观光旅游车
a、指名读,边读边找朋友(第一节车厢)
b、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字也是“言”字旁的?
c、同桌互读、第二节车厢里的字,再把他们分一分,并说说理由。
D、学生交流
E、打开书本(117页),齐读第一题。
2、双人转盘
a、自由读,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b、这么相似的字,你是怎么区分的?
c、书写马、鸟,展示,点评。
3、走迷宫
a、课间操
b、学生分组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题。
c、小组竞赛走迷宫,夺红旗。
4、送礼物
a、汉字博士送信,学生收信
b、小组交流
5、课堂小结
◆[2004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阅读儿歌,认读8个生字,学会带“包”的形声字。
2.掌握带口字旁的生字,懂得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
3.正确区分并掌握“青-清”“再-在”这两组同音字,巩固快速查字典的方法。
4.读记四句歇后语,理解意思,了解歇后语的特点,再积累一些简单有趣的歇 后语。
5.阅读故事《狐狸和乌鸦》,探究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读8个生字,学会带“包”的形声字;掌握带口字旁的生字。
2.正确区分并掌握“青-清”“再-在”这两组同音字,巩固快速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读记四句歇后 语, 理解意思,了解歇后语的特点。
2.阅读故事《狐狸和乌鸦》,探究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教师教读生字和儿歌,学生跟读,教师注意纠正读音。
2.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这首儿歌,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拨:儿歌由三句话组成,每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形近字,这些生字中都有同一个部件——“包”,这就是猜字谜识字。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其他的生字。在有趣的猜谜游戏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而这个字谜的谜 底就是“包”。
3.拓展延伸:你能猜出下面这个字谜吗?
有水能养鱼,有土能种地,
有马行千里,有人不是我和你。
(谜底:也)
二、我的发现
1.学生朗读教材上出示的12个字,观察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2.教师提问引导:读完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拨:这12个汉字分成三行,第一行的四个字“吃、叫、吹、咬”都是口字旁,而这几个动作都需要嘴来完成,这就告诉我们,口字旁的字大多与嘴有关。第二行的四个字“提、拔、捉、拍”都是提手旁,而这几个动作都要用手完成,这也告诉我们,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第三行的四个字“跑、跳、踢、踩”都是足字旁,而这几个动作都需要用腿、脚来完成,这也告诉我们,足字旁的字大多与腿、脚有关。
3.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带口字旁、提手旁和足字旁的生字?
口字旁:呼、唤、喊、叶、叹、吐、吓、呱、喝、哄……
提手旁:打、扑、扒、扎、扔、抗、扛、扣、扫、扶……
足字旁:趴、蹬、踩、踏、跃、跌、跨、跟、跺、蹈……
三、字词句运用
( 一)选一选,填一填。
1.先让学生朗读两组生字,思考两组生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点拨:这两组生字都是同音字,每组的两个生字读音相同,字形不同 。第一组的后一个字是在前一个字的基础上加上了“氵”。第二组的两个字,音同字不 同。这两组字因为字形不同,所以意思不同,用法也不同。要想填写正确,首先应该区分同音字的意思;然后读一读句子,看句子要表达什么意思;最后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2.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选填。
答案:
(1)远处有(青)山,近处有(清)泉。
(2)放学了,大家(在)教室门口和老师说(再)见。
教师点拨:
(1)“青”指蓝色或绿色,只能搭配“山”;“清”形容(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只能搭配“泉”。
(2)“在”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应当用在“教室门口”前,表处所;“再”表示又一次,“再见”用于分手时,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只能用“再”字。
(二)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 里查出下面的字。
1.此题可以按照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来进行:
(1)先正确读出要查找汉字的音节,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字母。
(2)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所查字的音节,看清并记住这个音节后面的页码。
(3)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中找到音节,再按照音节的声调依次查找就可以找到所要查找的汉字了。
2.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音序查字法的口诀进行查找。
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大写字母找。
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
四、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教材上的四句歇后语。
2.教师讲解:什么是“歇后语”?
教师点拨:观察这四句歇后语,会发现它们是由破折号前面、后面的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两部分组合起来表意,十分自然贴切。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让听的人领会并猜想出它的本意。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句歇后语的意思,教师点评。
(1)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意思: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喻十分清白,也比喻非常清楚。因为小葱拌豆腐这道菜,绿色的葱和白色的豆腐分得清清楚楚,使人一目了然。
(2)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意思: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因为竹篮子有缝隙,存不住水,所以任凭怎么努力打水,都留不住一滴,最后只有一个空空的湿篮子。
(3)芝麻开花——节节高
意思:因为芝麻总是从下往上开花的,所以用它来形容人们步步高升,生活越过越好。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意思:用十五个桶打水,七个装满的提上去,八个空的放下来。比喻人的心情非常不安,心里战战兢兢。
4.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歇后语说一句话。
示例:
(1)这学期,我的成绩进步很快,妈妈说我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2) 刚才,我不小心把爸爸的手机摔坏了,爸爸这会儿还没回家,我的心里就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真怕爸爸责怪我。
五、和大人一起读
1.词语理解
①狐狸 :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狐狸本性机警,行动诡秘,被追逐时能放出怪味。童话中常把它写成刁滑、狡诈的坏家伙。
②叼:用嘴夹住(物体一部分)。
③直流口水:口水因某种刺激,一直往下流。
④赔着笑脸:以笑脸对人,使人息怒或 愉快。
⑤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⑥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2.主要内容
本文是根据著名的《伊索寓言》改编的,讲述了一只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于是一次又一次 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骗走了乌鸦的肉。
3.读后感悟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别人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冷 静地思 考,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话,更不可盲目行动,否则就会吃亏上当,落入别人的圈套。
4.推荐阅读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 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令人回味无穷。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北风与太阳》等,都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记方法。
2.能按顺序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分清大小写字母。
3.通过猜谜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愿意多渠道识字。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汉语拼音字母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我会认。
a.学生自己认读汉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b.在学习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这一组组的字都有什么特点?(都是一对对意思相反的词)
c.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激趣认字。(师生擂台读,同桌对读,用动作比划读等)
d.巩固识字:出示生字卡片读。(带音节读,去音节读)
e.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形。
f.用“矮、瘦、暗、丑、闲、旧”等字进行组词练习。
g.拓展练习,说一说其他反义词。
如:正—反,大—小,前—后,左—右,上—下。
2.我会读。
a.学生自己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能给每个词语换个字来说说“打”的意思?
b.趣味读记:老师说“打”,学生开火车,每人组一个带“打”的词语。
展示台
1.读题,明确要求。(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展示数学书、美术书、音乐书上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可以用实物投影显示有关内容,当场点读给大家听)
3.“识字擂台”赛。比一比,看哪个组收集的字最多。(派代表汇报本小组一共识了多少字,并可用这些字组词,也可说句子。用实物投影仪将所认的字读给大家听。以小组为单位,把本组所识的字抄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展示识字内容及识字总数)
4.小组评比,评出优胜小组。
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
1.老师简述汉语拼音字母表的作用。
2.学生先读读小写字母,再认识对应的大写字母。
3.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字母完全一样?(Cc,Oo,Pp,Ss,Vv,,Zz)
4.仔细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Ff,Kk,Mm,Nn,Tt,Uu,Yy)
5.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Aa,Bb,Dd,Ee,Gg,Hh,Ll,Qq,Rr)
6.指导学生背诵字母表。多媒体放《字母歌》,教学生唱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
7.游戏巩固:找朋友。
在卡片上分别写上26个大、小写字母,学生分别来摸一张卡片,一个学生读出卡片上的大写或小写字母(如a),问: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小写或大写字母(如A)就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再一起读两遍字母。
我会读
1.学生自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分小组学习,把儿歌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大家互相帮助,看谁最先把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3.小组推荐同学比赛读儿歌,师生评一评。
4.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内容。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猜谜游戏
课前准备
学生根据“识字5”课后布置的要求,用彩色纸剪一种灯笼造型的纸片作底,在上面放大、工整地写出自己收集或编写的一则谜语。(不写谜底)
老师布置游戏活动的会场。
创设情境
1.布置“谜语王国”会场。黑板上写着“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播放轻音乐)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开始“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老师鼓励同学积极竞争。
出示要求
猜谜高手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简单做个介绍。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了谜语。
3.争一争,看谁能大大方方地把怎样猜出谜语的道理说清楚。
挑选裁判员
讨论:怎样的人才能当裁判员呢?
裁判员的要求:一位裁判员专门给主动介绍自己的谜语并闯过第一关的同学打“五星”;另一位裁判员专门给积极猜谜并成功过了第二关的同学打“五星”;第三位裁判员对说清楚猜谜语过程的同学打“五星”。最后三人一道统计参赛名单表上闯过三关的同学。
互动交际
1.学生向大家介绍收集的或自编的谜语。收集的谜语,可以说说谜语出处;自编的谜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编的,但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第一项“我会认”,是复习学过的带“讠、亻、口”的字,用归类认读的方式加深记忆。可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共同点,然后同桌互查或教师抽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采用游戏形式来学习,如,“摘苹果”游戏。
出示苹果树贴图,树上贴三种苹果:红苹果、黄苹果、青苹果。三种苹果背面分别贴着带有“讠、亻、口”的字,在苹果树的一侧贴出分别写着“讠、亻、口” 的三个筐。小朋友上台摘下一个苹果后,先领大家准确读出背面的字,然后把字卡揭下来,贴到相应的筐上。读对了,贴对了,就能得到这个苹果。
第二项“我会读”,内容是读学过的字组成的词。这些词在平时的口语中较常用。多读几遍有利于巩固生字,积累词语。读前,教师要提示读准字音。练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通过做游戏练读。如,“夺红旗”。
画十二级台阶,每层台阶上写有一个词语,最高处有一面红旗。谁读得又对又快,谁就能得到红旗。
第三项“比比写写”,内容是区别六组形近字再写下来。要引导学生仔细辨认,把字看清楚。比较时应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清楚地说出每组两个字的不同。如“木”,读mù,树木、木头的“木”;“本”,读běn,本子、本来的“本”。“本”比“木”多一横。或“本”去掉一横就是“木”。可先自主发现,而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也可用游戏的形式增强学习兴趣。如,“找兄弟”。
把十二个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把字形相近的“字兄弟”分六组摆在一起,说说它们哪儿长得像,哪儿长得不像。再说说在自己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字兄弟”。比较清楚后再指导书写,要提示学生把不同的地方记住,写正确。
第四项“读读说说”,内容是要求通过读句子,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这三个语气词都可用在问句里。“吗”一般用于是非问句,只需别人作肯定、否定的回答;“呢”用于特指的问句,需对方说出具体的答案;“吧”用于推测、估量的问句,回答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这些用法只供教师判断学生用词说句是否合适时参考。对学生只要求通过读句子来培养语感,学着说一说,不要求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再读三句话,启发学生想想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然后再分组练读、学说。可用“比赛说句”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说句的正误。
第五项“我会读”,内容是一首儿歌。儿歌想象丰富,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儿歌中“站、躺、凉、肥、才”没学过,“着”是多音字,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朗读中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与白云谈话的语气,力求读出儿歌的韵味,对儿歌的内容可通过读来感知、了解。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运用“!”“?”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⑵认读新字新词或学习词语的搭配。
⑶学会连接动类与偏正类的词组。
⑷积累(读背)节气歌。
⑸进行口语交际。
⑹学会写一种小动物。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语文知识的了解,通晓感叹号和问句的用法。
⑵通过对汉字的结构认识学习新字。
⑶通过背诵积累节气(气候)知识。
⑷通过了解动物世界学习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与“?”的用法。
2、学会新字新词。
3、能正确搭配词语。
【课时设计】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感叹号、问号与句号并了解它们的用法。
2、认读新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园地五》,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这书上有字
生:齐读句子。
师:谁能给句子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使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生积极思考。
生:我给“这书上有字”加“。”。
生:可以加“?”。
师出示相应的句子: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
学生读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后要讲一讲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用“。”说明讲的话是真实的。
生:用“?”表示值得怀疑,代表疑问。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句号、问号的不同用法,老师为大家鼓掌。
2、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下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的用法。
3、出示几组句子进行练习:
⑴今天老师没来。
⑵明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老师没来明天是你的生日
三、读读认认
1、出示生字:
材、拦、蚪、猴、伴、膀、慢、祖
学生认读生字。
2、再出示新字:
财、栏、抖、喉、拌、榜、馒、租
3、学生猜读后教师出示拼音拼读:
学生说说不同处和相同处。
4、学生自主的认识生字,同桌间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5、用扩词和抽读的方法巩固生字。
四、总结
师: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又结束了,同学们有新的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语文园地是以一种复习的形式出现,不像其他课文的内容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所以我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一、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1、根据孩子爱表现、爱张扬的心理和求知欲强的特点,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把自己的见解和了解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只锻炼小部分,忽略大部分的局面。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如教学“我的发现”,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每个句子里的加点字的意思不同,接着引导学生仿照例子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加深字义的理解。再出示其它意思把学习点拓宽。然后问:“在我们的学习中,肯定遇到很多一字多义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由于问题所表示的方向不是很明确,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所以,在问题设计上还是要多下点功夫。
“读读认认”的内容是一首儿歌,文字浅显易懂,我让学生在读后说发现,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问题的切入点不明确,学生一开始有点糊涂,不知怎样回答。只读一次就让学生回答,读得不够,虽然问题不难,学生找的答案也不够正确。在学习生字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后,让他们试背,效果不明显。所以,还是要多读,并且要设计多种形式读,加深理解后才容易背诵。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读“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