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优质教案
《检阅》优质教案(精选17篇)
《检阅》优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能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斗争。领悟体验部分词句。
3、感受博莱克坚强神气,儿童团员的宽容友爱、真诚善良,以及观众博爱的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观看或向大人了解国庆阅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出示课题,学生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2、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学生说感受,评评参加检阅的人。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过渡:
同学们用最美好的词语评价了参加检阅的人,今天我们将来到波兰首都华沙,参加那儿的国庆检阅活动。看看波兰观众是怎样评价这次检阅的。
请大家打开书本,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找到后,多读几遍。
2、学生读课文,观众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交流。板书出示最后的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反复读,读后质疑。(随即解决知道的问题,如,这个小伙子是谁?……)
归纳板书:是啊,为什么说小伙子真棒?
三、研读一
(“这个小伙子真棒”)
1、我们先来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小伙子博莱克棒在哪里?用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
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等……老师也读出了博莱克很棒。)
来,大家读读,你们是从哪里看到博莱里克很棒?(注意从词语中体会)
学生朗读。(多神气的孩子啊,请你来读读。)
2、我们再来读读,体会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
(紧张,骄傲,自信,庄严、光荣……)
朗读指导。(你体会到……,你来读读。)
3、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难怪观众会这样夸奖他。)
我们也来夸夸博莱克。(加上动作试一试。)
是啊,多么坚强、神气的博莱克,不管是他的动作,还是他的神采,深深地感动了观众。观众不由自主地说……
四、研读二
(“这些小伙子真棒!”)
1、过渡:
可是,有些观众还是有不同意见,理解“纠正”,纠正是怎样的?学生试读。
(强调“这些”)
2、是的,大家刚才就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请大家再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交流。
3、学生交流:
(善良、真诚、友谊、团结)
⑴ 我是从“棘手”体会到的。从五个问号感受到的。
① 谁也来读读,你们都读读,体会到什么,是从那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你再来读一读。这件事情棘手在哪里?(总结:为难,苦恼)他是怎样说这句话的?那你来读一读。他在想些什么?
② 感受“鸦雀无声”,鸦雀无声是怎样的?静到怎样程度,大家在想什么?
③ 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朗读大家的内心斗争。(这有五个问号,谁能读好。)你们从这几个问号中发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你们能把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感受多个问号。(劝他不去,会怎样呢?)
学说:劝他不去,会。
把它放在队尾,会。博莱尔会怎样想?
把他藏在队伍中间,会。
请全体女生读读,从你们的声音中已经感受到儿童队员都不想伤害博莱克,大家深深的爱着博莱克,指导朗读
⑵ 我是从队长的决定中体会到的。
最后结果呢?(请一个男生读队长的话,你从队长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这个决定好吗?队长宁可放弃检阅时军阵的整齐,也不要伤害博莱克,多么善良啊!闪现爱心的智慧。)
读一名儿童团员的话,同意的理由是什么,羡慕,羡慕什么?有爱心。
读大家露出笑脸,鼓掌。你感受到什么?(轻松,快乐。)齐读。
⑶ 难怪观众会这样赞扬……出示“这些小伙子真棒”,你现在能读得更好吗?
4、是的,当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检阅时,观众还有哪些议论的?(我听到了很多观众发自内心的夸奖。)
同学们,当博莱克拄着拐杖参加检阅时,你们认为它的动作会和其他队员一模一样吗?……但观众原谅了他,包容了他,也细心的呵护着他,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赞扬送给可爱的观众吗?
“这些观众真棒!”。补上三点省略号。
五、升华延伸
1、此时此刻,我们再来听听波兰的运动员进行曲,你瞧,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神气的走来了,一对迈着整齐步伐的儿童队员走来了,这时,观众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如果你是博莱克,是儿童队的一员,或是观众,也可以是台上的波兰总统,你想说些什么?请大家拿出笔,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把你最想说的写在这张纸的下面。
(多么真诚的话语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老师觉得你们今天的学习也特别的棒,板书省略号。)
2、同学们,简短检阅仪式过去了,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感人的画面,最后,老师想请大家全体起立,看这幅图,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博莱克,儿童队员,观众以及我们自己。
(师生鼓掌)
《检阅》优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能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心斗争。领悟体验部分词句。
3、感受博莱克坚强神气,儿童团员的宽容友爱、真诚善良,以及观众博爱的胸怀。
教学准备:课件,观看或向大人了解国庆阅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入题。
1、出示课题,学生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2、观看建国五十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学生说感受,评评参加检阅的人。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1、过渡:同学们用最美好的词语评价了参加检阅的人,今天我们将来到波兰首都华沙,参加那儿的国庆检阅活动。看看波兰观众是怎样评价这次检阅的。
请大家打开书本,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找到后,多读几遍。
2、学生读课文,观众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交流。板书出示最后的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反复读,读后质疑。(随即解决知道的问题,如,这个小伙子是谁?)
归纳板书:是啊,为什么说小伙子真棒?
三研读一(这个小伙子真棒)
1、我们先来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小伙子博莱克棒在哪里?用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
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等老师也读出了博莱克很棒。)
来,大家读读,你们是从哪里看到博莱里克很棒?(注意从词语中体会)
学生朗读。(多神气的孩子啊,请你来读读。)
2、我们再来读读,体会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紧张,骄傲,自信,庄严、光荣)
朗读指导。(你体会到,你来读读。)
3、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难怪观众会这样夸奖他。)
我们也来夸夸博莱克。(加上动作试一试。)
是啊,多么坚强、神气的博莱克,不管是他的动作,还是他的神采,深深地感动了观众。观众不由自主地说
四研读二(这些小伙子真棒!)
1、过渡:可是,有些观众还是有不同意见,理解纠正,纠正是怎样的?学生试读。(强调这些)
2、是的,大家刚才就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请大家再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交流。
3、学生交流。(善良、真诚、友谊、团结。)
(1)、我是从棘手体会到的。从五个问号感受到的。
A、谁也来读读,你们都读读,体会到什么,是从那个词语中体会到的,你再来读一读。这件事情棘手在哪里?(总结:为难,苦恼)他是怎样说这句话的?那你来读一读。他在想些什么?
B、感受鸦雀无声,鸦雀无声是怎样的?静到怎样程度,大家在想什么?
C、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朗读大家的内心斗争。(这有五个问号,谁能读好。)你们从这几个问号中发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你们能把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感受多个问号。(劝他不去,会怎样呢?)
学说:劝他不去,会。
把它放在队尾,会。博莱尔会怎样想?
把他藏在队伍中间,会。
请全体女生读读,从你们的声音中已经感受到儿童队员都不想伤害博莱克,大家深深的爱着博莱克,指导朗读
(2)我是从队长的决定中体会到的。
最后结果呢?(请一个男生读队长的话,你从队长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这个决定好吗?队长宁可放弃检阅时军阵的整齐,也不要伤害博莱克,多么善良啊!闪现爱心的智慧。)
读一名儿童团员的话,同意的理由是什么,羡慕,羡慕什么?有爱心。
读大家露出笑脸,鼓掌。你感受到什么?(轻松,快乐。)齐读。
(3)难怪观众会这样赞扬出示这些小伙子真棒,你现在能读得更好吗?
4、是的,当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检阅时,观众还有哪些议论的?(我听到了很多观众发自内心的夸奖。)
同学们,当博莱克拄着拐杖参加检阅时,你们认为它的动作会和其他队员一模一样吗?但观众原谅了他,包容了他,也细心的呵护着他,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赞扬送给可爱的观众吗?
这些观众真棒!补上三点省略号。
五升华延伸。
1、此时此刻,我们再来听听波兰的运动员进行曲,你瞧,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神气的走来了,一对迈着整齐步伐的儿童队员走来了,这时,观众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如果你是博莱克,是儿童队的一员,或是观众,也可以是台上的波兰总统,你想说些什么?请大家拿出笔,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把你最想说的写在这张纸的下面。
(多么真诚的话语啊,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老师觉得你们今天的学习也特别的棒,板书省略号。)
2、同学们,简短检阅仪式过去了,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感人的画面,最后,老师想请大家全体起立,看这幅图,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博莱克,儿童队员,观众以及我们自己。(师生鼓掌)
《检阅》优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
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
4.齐读。
(四)学习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4.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明白道理,升华感情。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检阅》优质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也是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思考:课文中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是怎样夸他们的?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读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四、课堂检测
完成填空,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自然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写队员们商量一件“棘手”的事,( )自然段写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感受大家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3、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一、自主学习:
1、听写词语。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学习三──九自然段。
1.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是什么事呢?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2.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队员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习第十──十六自然段。
1.我们小组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用笔画一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读第12段,体会博莱克的心情。
为什么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都被深深地感动,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四、课堂检测
1、引导写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你说:。
(2)检阅结束回到家,博莱克对妈妈说:。
2、抄写文中好的词句。
五、课后反思
《检阅》优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通过借助生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俱乐部、棘手、鸦雀无声、洪亮”等词语。
2、在朗读练习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4、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的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初步感受“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感知课文
1、出示:“检阅”——齐读。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2、欣赏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出示课件: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
介绍背景知识:20xx年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几十万军民参加庆典,中央领导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画面定格,配上字幕:阅兵——国家民族的盛典阅兵——军人向祖国的汇报)
提问:——现在你对“检阅”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呢?(场面庄严、盛大、隆重,队伍整齐,精神面貌好……)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
(1)引: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呢?(队伍中有一位拄拐的队员,随机理解“截肢”)。
(2)就在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检阅》,去用心体会那份感动吧!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A、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B、思考:这是一次怎样检阅?有哪些队伍参加了这次检阅?
2、小组交流。
3、读准生字字音,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我会认:俱博鸦截伍默局棒羡慕禁席众纠
(2)课件出示我会读:博莱克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观众纠正
俱乐部主席台鸦雀无声情不自禁(带读字:拄拐走路声音洪亮)
4、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这是一次怎样检阅?
课件出示10自然段,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
B、参加这次隆重的检阅的队伍有些什么人?(步兵、炮兵、青年队员、儿童队员)
三、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1、出示重点句,引导质疑
(1)在这些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人?(儿童队员)。
成千上万的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把最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有人说——有人说——(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2)引导发现: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3)质疑过渡:难道只有儿童队员的队伍最整齐吗?
让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用心去体验,他“棒”在何处?(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自信,又那么精神。)
2、走进博莱克
(1)课件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介绍给大家?
(2)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博莱克呢?点拨:此时此刻,他忘记了自己——他也忘记了自己——他只记得自己——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3)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资料补充: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也就是相当于我们我国家的国庆节。)
联系第一段,可以知道这里庆祝的是波兰的第二个国庆节。
A、同学们,为了这次检阅,你知道博莱克和队员们练了多长时间吗?
B、同学们,请看清楚,博莱克不是普通的队员,他的左腿——(已经截肢),必须靠——(拄拐走路),现在却和全队——(保持一致)。在这4个多月的训练中,你能想象博莱克比别的队员付出了多少心血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我看到他的头声流出了很多汗;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小结过渡:一分耕耘换来一分收获,博莱克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再读(课件出示)12自然段。
(4)出示特写画面,引导写话:
(出示课件)拄拐的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同队伍保持一致。你们看,他高扬的头,他挺起的胸脯,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博莱克,你是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我要向你学习。博莱克,我看到你的自信了,你真的很棒!……)
(5)指导感情朗读
自信、坚强的博莱克真让我们佩服,让我们再次把他介绍给所有的人吧!——生齐读。
(6)朗读深化
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随机指名读
(7)真诚的赞美、如雷般的掌声都传到博莱克的耳朵,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队员心存感激……)
3、走进儿童队员(简略处理,以做铺垫)
博莱克感激队员们什么呢?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小结: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用心感受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
四、小结巩固,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土隹截”。)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读词导入
1、指名读课本生词。
2、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能根据(出示:盛大隆重人山人海彩旗飘飘主席台领导人外国贵宾)这些词语来回忆一下波兰首都国庆节的盛况呢?
4、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5、在这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出示句子: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这个小伙子指谁?这些小伙子指谁?
(二)走近儿童队员,体会“这些小伙子真棒!”
1、这些儿童队员们棒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2—9自然段。
2、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为什么把博莱克放在第一排是很棒呢?
3、(出示插图)一名左腿截肢,要靠拄拐走路的队员参加这样大型的国庆检阅活动,可能会给队伍带来什么麻烦?正因为如此,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呢?队员们感到非常——(棘手)。
4、出示句子: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呢?
(1)全班齐读这些句子。
(2)“棘手”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棘手”的事情吗?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事情的棘手?请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甚至是一些标点符号。
6、学生汇报,老师抓住以下重点词语进行指导:(出示课件)
(1)“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为什么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2)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看似沉默,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大家都在想些什么?谁来读读(出示课件)第6自然段。(指名读)
(3)出示句子: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①你们看,这段话中有一连串的问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句中有几个问题?
②一个问题一处心结啊!问题真的这么难解决吗?现在,让我们也来替队员们考虑考虑。
(出示填空)
劝他不去,博莱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他放在队尾或藏在队伍中间,博莱克会想______________
③是啊,这样做都会深深地刺痛博莱克的心,队员们又怎么忍心呢,真叫他们左右为难啊。可见这真是一件(棘手)的事。
④就是这简简单单的5个问句,你感受到队员们怎样的心情呢?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
8、这边是集体的荣誉,那边是一位残疾队员的自尊。可真是两难的选择!儿童队员们面临的是一次心灵的检阅,最后大家作出了怎样的决定呢?谁来读读队长的话?
9、队长这样做,队员们觉得怎样?谁来读读队员们的话?你们认为队员们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棒在哪里?
10、指导读出队员们内心的自豪、激动、兴奋之情。
11、儿童队员们宁可舍去队伍的整齐与集体的荣誉,也不放弃一名残疾的队员,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此时,你看到了一支怎样的儿童团队?
小结:同学们,关爱、尊重,犹如温暖的阳光,唤来生命的春天。正因为儿童队员们懂得关爱与尊重,不歧视任何人,难怪观众们会这样赞扬他们:齐读(这些小伙子真棒!)
二、走近博莱克,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
1、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出示课件)课文10—12自然段。
2、学生汇报后,教师着重抓住下列句子理解:
(出示课件)“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3、再读读这个句子,想想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博莱克很棒?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出示课件)
(1)“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此时此刻的他忘记了自己在拄拐,只记得什么呢?
(2)“他同全队保持一致”:是什么保持致?(目光一致、动作一致、步伐一致)
(3)对于截肢的博莱克来说能同全队保持一致是何等的不容易。为了同全队保持一致,博莱克在训练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样挺过去的?
(4)学生想象,汇报。
5、此时的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博莱克?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6、(出示课本插图):经过几个月艰苦训练,今天博莱克终于战胜了自己,走在这隆重盛大的检阅队伍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三、拓展练笔,升华主题
1、看着这自信坚强的博莱克,人们由衷地赞叹——(这个小伙子真棒!)
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又一次发出了由衷地赞叹——(这些小伙子真棒!)
2、是的,我们感受到博莱克的自信和坚强,更感受到了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与尊重。让我们也把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如果这个时候,博莱克和他的队员们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你想怎样赞他们呢?出示
我想对博莱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儿童队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
这次成功的检阅,既检阅了儿童队员的队列,还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你也会碰到无数检阅,老师希望你们能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懂得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也希望你们能像博莱克那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五、课外练笔,延续情感。
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检阅前后的一切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于是,他拿起笔,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14、检阅
博莱克儿童队员
自信坚强关爱尊重
棒!
《检阅》优质教案 篇6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告诉学生学校即将开春季运动会的消息,回忆运动会上入场式的场景。
2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板书课题“检阅”)。
3看课文教学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初读体验
1课堂最美的琅琅书声,请大家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书时间三分钟。
课堂上给足三分钟读书时间,希望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能有不同的提高。差生可以读通读流利,优生可以读出自己的感悟。
2 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谁来用一句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步的问题设计失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想让学生谈谈整篇文章读下来的感受和问题或者是收获,如果这样设计可以很快理清“检阅”的背景以及相关信息还有学生关注的问题,也可以奠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根本基调。这一环节没有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从整体上去把握对教材的初步感悟,是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挖掘出教材深度的第一失误!
3谁愿意把自己刚才读得不太流利的词语或者句子再来读给大家听听。
本课要求认的字大多是形声字,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识记。学生有简短的课前预习时间,所以课堂上只根据学生所需对生字词作了简单处理。
4 齐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三、切入重点,深化体验
1 讨论:刚才我们从画面中和课文中已经知道,这次检阅在儿童队员中发生了一件与一般的的检阅不同的事。“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
讨论这一环节时,我自己课前准备不充分,还没有好好读透教材,所以引导感悟也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就事论事,忽略了应着重引导孩子们从第2—6自然段体会儿童队员当时的心理。在此地驻足停留反复表面朗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致于这堂课容量太少!
其实课文线索很明晰,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如,“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揣摩这名队员的心理状态,他一定很犹豫,很矛盾,虽然心里清楚,但大家都不愿开口说这件事,说明这名队员是有一定的勇气的,打破了沉默。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一段落细致描写了儿童队员们的心理活动: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莱克。
应该点读细读这些段落,评价读得怎么样,引导读出为难的语气,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为难才能突出队员们战胜为难的美好心灵。所以这个环节的处理没有上出语言文字的厚实感起伏感,这是课文没有挖掘出深度的第二失误!
《检阅》优质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