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识字8》教学建议

2024-06-012

《识字8》教学建议(精选17篇)

《识字8》教学建议 篇1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在学生交流词语大意时随机出现相应的生字(板书、贴生字卡)。

  2、生字的识记:

  ⑴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⑵ 小组交流会认的字,并说说识记的方法。

  提示:村-寸,用“减一减”的方法;工-功,用“加一加”的方法;彰-障,用“换一换”的方法。

  ⑶ 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字词的运用)

  如,我最喜欢和“功”字交朋友,因为只有用功学习,才能把功课学好。

  3、识字的巩固:

  ⑴ 用开火车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⑵ 看字卡说词语。如,“寸”──“寸有所长”。

  ⑶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同桌互读。

  4、写字指导: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朗读成语时,要注意咬字吐字。本课平、翘舌音的字较多,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师生对读。老师读前一个词语,学生对后一个词语。

  3、生生对读。一人读一个词语,或一人读一节,互相正音。

  4、齐读,指导读出韵味。注意体会韵脚的读音:长-彰;天-山;功-成。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明白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1、读成语故事,积累几个喜欢的成语。

  2、把本课的成语和自己在课外找的成语做成卡片,互相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2、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⑴ 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⑵ 听示范朗读。

  ⑶ 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3、资料交流: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⑴ 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⑵ 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4、读词识字:

  ⑴ 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⑵ 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⑶ 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⑷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⑸ 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5、课外阅读指导:

  ⑴ 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⑵ 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五、资料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运用的场合不同,尺有显得短的时候,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坐井观天: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出自《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窥豹:

  管,竹管;窥,从孔隙中看。从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见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挡。一片小小的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远处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或全体。

  5、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原指君臣之间相互配合更能发挥各自特长。后泛指两者之间互相映衬,更能显示各自的长处和优点。出自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彰。”

  6、拔苗助长:

  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是个寓言故事,说明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7、瓜熟蒂落:

  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就会成功。出自宋代张君房《云芨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8、水到渠成:

  渠,沟渠。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出自宋代苏轼《答秦太虚书》:“水到渠成,不须虑。”

《识字8》教学建议 篇2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制作字卡。字卡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可按照学生的心愿和想象而定,如,“卫星”、“军舰”、“飞船”、“火箭”。

  ⑵ 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本课9个要认的字中,字形比较复杂的有“填、嫦、娥、载、箭”五个字,但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真、常、我、栽、前”等字,这几个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教学中,教师可以复习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学生自然会发现生字与熟字的内在联系,如,“土、真-填;女、常-嫦;竹、前-箭;栽-载”。“射、嫦、宙”是翘舌音,“载”字是多音字,在本课都读第四声,要提醒学生注意。

  2、写字:

  “卫、宇、宙”三个字是本课既要会认又要会写的字,可以在指导学生认读的同时进行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宝盖儿”和“舟字旁”。宝盖儿的第三笔不要写成横折钩。可以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笔顺是舟。

  二、朗读感悟

  本课尽管只有八个词语,但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内容理解有较大难度。这就需要师生在教学前做好准备。

  1、准备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音像材料。可以张贴让学生欣赏,也可以播放让学生观看。

  2、发动学生搜集有关人造卫星等高科技方面的图片,以备交流。

  3、准备(最好发动学生)一些中华古代神话传说的书籍或音像资料让学生观赏。

  4、布置学生向别人打听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有了以上准备,教学中,就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1、小组内互相讲述四个神话故事,每组推选一个“故事大王”上台讲述,并领着大家读所讲述的词语。

  2、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卫星、飞船、火箭等图片。

  3、分别出示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图片(最好是课件),随相出示相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4、引导学生将传说与现代科技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5、指导朗读。朗读时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适当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卫星、飞船图片,阅读有关神话故事的书籍。

  2、课后请学生八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画一幅画,并写上词语。

《识字8》教学建议 篇3

  一、识字写字

  1、认识生字:

  先在初读“拍手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生字,大致了解读音,然后在逐句细读的过程中重点指导,让学生记住读音。提示:“牢”和“鹂”的声母是边音;“锦”的韵母是前鼻音,“鹰”和“灵”的韵母是后鼻音;“护”不能读成“fù”。在指导学生熟读“拍手歌”、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进行复现巩固。还可以用生字组词语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指导写字:

  “丛、牢、护”三个字既要认读又要书写,可以结合生字的认读,将读写结合起来。“物、鸡、猫”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重点指导。注意提示:“牛”的第三笔不是竖钩;“鸡”的第二笔是“点”,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

  3、课后做组词练习。课后的“我会填”,是分辨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目的是区别字义。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自主组词、填空、订正。

  二、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首“拍手歌”,篇幅短小。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读感知,读准字音(可圈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通句子,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熟,最后同桌边拍手边背诵,能背几句就背几句。

  “拍手歌”一般都有两大特点:一是押韵,二是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朗读时要充分利用这两个特点让学生读得流畅,读出节奏感来。

  可分层次进行背诵训练,如,将学生按背记能力的强弱组成对子(强对强,弱对弱)进行拍手背诵,强的从一拍到十,弱的只要从一拍到五或自己灵活掌握。

  三、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编、自演。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编拍手歌。编好之后读一读,演一演,教师再选择编得好的在全班表演。

  四、资料袋

  1、锦鸡:

  形状与雉(野鸡、山鸡)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巴很长。雌的羽毛暗褐色,可饲养供玩赏。

  2、雄鹰:

  雄性的鹰,上嘴呈钩形,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而锐利的爪。性凶猛,捕食小兽及其他鸟类。

  3、黄鹂: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仓鸟庚鸟或黄莺。

  4、百灵:

  比麻雀大,羽毛茶褐色,有白色斑点。飞得很高,能发出多种叫声,吃害虫,对农业有益。

《识字8》教学建议 篇4

  教学本课,可按照“主动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一、识字写字

  识字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安排上,要突出这个重点。

  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应倡导自主识字,注意在生活中识字。比如,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识字;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用学到的词语去描述秋天的大自然。

  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

  要求认识的字要在多次复现中巩固。在认读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登、翠、爽、壮”。在学生认识后应采取多种方式来反馈、巩固,如用生字卡片做游戏、听写、阅读补充的短小儿歌等。

  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要求写的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在学生记住了要求写的十个字后,再指导学生写字。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教师范写的作用。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二、朗读感悟

  朗读在本课教学中既有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又有助于积累词语和感悟秋天的美好。朗读的方式要多样,每一遍的要求要明确,要有层次性。

  可先让学生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如,先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再边读边想象,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最后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秋天美好的情境中,寓识字于朗读,以朗读促识字。

  可让学生自主读“我会读”中的词语,以体现自主学习。可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三、实践活动

  “庆丰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四、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 立秋 中秋节

《识字8》教学建议 篇5

  一、识字写字

  1、生活引路:

  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如,沙漠、富贵竹、煤炭。

  2、在词中认字:

  仇、恨、荒、漠、炭、火、贫、穷、富、裕、饥、饿、索道、奉献、永远。

  可以让学生用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看谁记得快。

  3、形象意义识字:

  示例:漠: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饥: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

  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还有许多田地。

  4、巩固生字:

  ⑴ 在朗读课文中巩固识字。

  ⑵ 举行抢答赛:

  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5、写字指导:

  ⑴ 教师示范板书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发现每个字的书写特点。

  ⑵ 学生自主分析,发现生字的书写特点,并上台或在本子上试写,教师及时指导、纠正,并进行个别辅导。本课有三个字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一个是“丑”,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一个是“暖”,右边不是“爱”字;还有一个是“贫”,上面是分不是今,下面是贝不是见。

  ⑶ 把字写美观的指导,可以把重点放在食字旁的书写上。写好食字旁要注意两点:一是横钩的横不能长;二是竖提的起笔处应该离横钩远一点。

  二、朗读感悟

  1、边读边想: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2、示范朗读或指名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模仿、体会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律感。

  3、让学生说说从本课中体会到什么,或者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冷漠、热忱、雪中送炭、饥寒、温饱”等较难懂的词语,可适当做点解释。

  4、诵读积累:

  ⑴ 鼓励学生把本课背下来。

  ⑵ 读读记记课后词语,并写一写会写的词语。

  三、实践活动

  1、把学过(含上学期)的对子背给父母或其他长辈听。也可以请长辈再教你几个对子。

  2、找一些由意思相反、相对的字构成的词语,如,冷暖、开关、多少、出入。

  四、资料袋

  1、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如谐趣联)等类型。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哪种对联,使用哪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2、《笠翁对韵》选读: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晨对午,夏对冬。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

《识字8》教学建议 篇6

  一、识字写字

  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2、第三句“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3、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4、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5、写字指导:

  ⑴ 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⑵ 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⑶ 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 ”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祖国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中国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四、资料袋

  1、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yí)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dòng)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dǎi)族、黎族、傈僳(lì sù)族、佤(wǎ)族

《识字8》教学建议

《识字8》教学建议(精选17篇)《识字8》教学建议 篇1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在学生交流词语大意时随机出现相应的生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