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建议
《灰雀》教学建议(通用12篇)
《灰雀》教学建议 篇1
1、阅读、了解有关列宁的故事。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5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渣”(翘舌音)、“胸”(后鼻音)。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前几册教材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通过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桦、婉、渣”,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胸、脯、渣、惜、低、诚”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渣、者、惜”时,要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们都有“日”,但其具体形状不尽一致;学习“散”时,还应联系“胸、脯”,指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在学习结构特征不是非常典型的“或”“者”时,要注意具体笔画、笔形的特点,落实到位。
3、本文通过列宁、孩子与一只灰雀的故事,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孩子的尊重、爱护之情,教师可以围绕列宁的这两种情感展开教学。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它们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学生在朗读相关的词句时,一定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 列宁问孩子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孩子可能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还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没……我没看见”应该如何读才能恰当地反映男孩的心理。
⑵ 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进一步体现了列宁的担心和惋惜。这种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震动,于是说出了“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的话。男孩说这句话时,他“看看”列宁,这个“看看”表明他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列宁已经知道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但是他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而是通过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了错误。
⑶ 当列宁问“他会飞回来”,表明了他喜出望外的心情,要引导学生读好。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说明男孩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
⑷ 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时,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个不会说话也不懂得人话的鸟儿呢?列宁在想些什么呢?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另一个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教师不必局限于上述的几个方面,还可以就列宁与孩子的动作、神态,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如:“列宁自言自语地说”“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这些神态动作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本课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为什么列宁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使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⑴ 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⑵ 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⑶ 送回灰雀以后,“那个男孩站在白烨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⑷ 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4、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要将词语的注释直接提供给学生。如,对于“婉转” 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可以结合孩子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再如“仰望”,可结合“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的白烨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5、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课后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领会课文内容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发现。可以结合课文句段,可以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心理活动。除此之外,课后还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教师对此不宜做固定的要求,允许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但要有检查,看看学生抄写情况。
课后还有两个学习伙伴的对话,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途径和方式,使这项扩展活动落实,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班上组织爱鸟周活动,活动结束时举办一次报告会,谈谈自己对爱鸟的认识,或者举办一期有关鸟类的资料展。
【参考资料】
〖灰雀〗
小型呜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笼养观赏。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烨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列宁〗
列宁(1870~1924)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1887年,弗拉基米尔中学毕业后,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流放结束后的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出国创办《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1905年回到彼得堡直接领导革命斗争。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立即返回彼得堡组织和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1924年1月21日,列宁因脑溢血去世,终年54岁。
《灰雀》教学建议 篇2
一、说教材
《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宁喜爱公园里三只美丽的灰雀,更爱知错改错的诚实的孩子。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对小男孩的爱护之心,深深地感动了小男孩,从而促使小男孩放鸟归园。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为(1),第二部分为(2-10),第三部分为(11-13)。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和小男孩的诚实。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开始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语句。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句子。
2、教育学生做诚实的孩子,知错就改,并注意保护鸟类。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重点词句。难点是感悟列宁是如何用爱心启发、感染男孩放鸟归园的。
二、说学情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灰雀》一文语言朴实、叙述含蓄,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十分真挚,十分感人。如果不在"朗读"上下功夫,学生很难悟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实实在在读书,真真切切悟情。
三、说教学方法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学习能力有限,教法以教师引导为主。在学法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遵循"主体性"原则,采用自学、讨论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
1、设疑导入。
伟大领袖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他每天都要到公园散步,都要去看树上的三只灰雀,可有一天,灰雀突然少了一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5课——灰雀板书(灰雀)。
2、简单了解列宁和灰雀。
列宁和灰雀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我们首先给孩子们作简单介绍。
3、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指名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说说:你从这一段看出了什么?(生说,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三只灰雀如此惹人喜爱,这一段该怎么读?(指导生带着喜爱的感情朗读)。
3、学习文章的二、三部分。
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每天散步到这儿,都要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第二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接着我们来学习文章的二、三部分。
首先出示自学指导
①学生自由轻声读2-10段,看看哪些是列宁说的话,哪些是小男孩说的话,分别用横线和曲线标出,然后读一读。(学生找出来后)
②屏幕上出示课文(3、5、7、9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说这些话的意思。
让学生交流(从中看出列宁对灰雀的着急、担心和惋惜),然后让学生带着对灰雀的担心的感情来读。学生读完后,分析,那么这其实也集中表达了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③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文章的4、8、10段)。
请同学们各自练读小男孩的话,学生读完以后体会。
灰雀哪去了?(生可能会说:"被小男孩捉回家了。")你怎么看出来的?(从开始的支支吾吾到后来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这时候,通过对重点词句(会、一定会、肯定)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书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小男孩的情感变化。当小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时候想想,那小男孩在想什么呢?(生可能会说:"小男孩想列宁多么喜爱灰雀呀!我怎么忍心把灰雀捉走呢?我一定把灰雀送回来。")
④男孩为什么捉走灰雀?(因为他太喜欢灰雀了)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他和列宁的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发表看法
师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⑤细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2-10段。
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让学生自由地朗读第三部分,学生读完以后,不直接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上来了。
至此难点已完全突破。
指导朗读: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4、教师小结
教师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生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我们要有错就改;我们要像列宁一样爱护鸟类……)
到这儿,学习目标已全部完成。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列宁小男孩(知错就改)
喜爱
灰雀
《灰雀》教学建议 篇3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学习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素然无味的课文,在学生情绪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当讲到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在朗读时读出了列宁喜爱灰雀的语气。跟随着学生的视野,我们一起品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起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当可爱的灰雀不见了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首先让学生找到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分小组练习对话,最后指名小组表演对话。通过对话表演让学生再讨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学生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把自己放在了这一情景中,假设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感受。当讲到小男孩低着头时,我就问: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一位学生回答道:小男孩低着头,是因为他感到很惭愧,但又有点舍不得灰雀。另一位学生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能给它自由,才是真正的爱鸟。学生的回答是我感到很惊讶,这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惭愧。可正是由于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能体会出不同的感情。
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
《灰雀》教学建议 篇4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说上半句,你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下半句,明白吗
生:明白.
师:这段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有——
生:三只灰雀.
师:它们在树上——
生:欢蹦乱跳的唱歌.
师:非常——
生:惹人喜爱.
师:从这段,我们知道列宁非常——
生:爱灰雀
师:是啊,这自然界的小生灵的确招人喜爱.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揭下)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
生:急.
师:大家把这段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师:好,谁先来说说
生:我从"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呢
生:找遍.
师:"找遍"是怎么找呢
生: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
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师:继续找句子.
生:我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师:说得好,继续!
生:我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
生:(齐答)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生: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 (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师:继续上面的问题.
生:我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生:(该生先读句子)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师:还有吗 再读读看.
生:(生再读)还有"可惜——",噢,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生:"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生:"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 (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
生:(喊)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
生:(齐
《灰雀》教学建议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