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故事,8《狐假虎威》
2、板书课题:8狐假虎威
3、学习课题中生字。
狐:左边反犬旁,右边瓜
假:左边单人旁,右边不是段
威:半包围结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段。板书:眼到手到心到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正音。
zhuǎ shòu chě xún kàng mēng xià jiǎo huá cháo
爪子、野兽、扯着嗓子、寻找、违抗、蒙住、吓跑、狡猾、朝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师述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生演故事情节。通过动作演示,生理解“窜”为逃跑、乱跑的意思。
(3)问:听了故事,看了表演,你知道老虎厉害还是狐狸厉害?(老虎厉害)
老虎为什么要逮住狐狸?(肚子饿了)
(4)齐读第一段。读出紧张味。板书:狐、虎、逮
(5)学习词语:寻找
过渡:饥饿的老虎有没有马上吃掉狐狸,看图二上的狐狸与老虎。
2、学习第八、九段
(1) 图上的老虎怎样?狐狸怎样?其他小动物怎样?
(2) 课文哪一段写的?(第八段)
(3) 学习第八段。
a. 问:哪里写狐狸、老虎,百兽找出读一读。
b. 指导朗读。大摇大摆,读得慢些。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读得快些。
c. 找出不理解的词,小组讨论
纳闷、大摇大摆、撒腿就跑,通过读来总结,生跟读。
d.学习词语:百兽、吓跑
过渡:百兽怕不怕狐狸?(不怕)百兽不怕,为什么逃走?
(4) 学习第九段
a. 读课文。老虎怎样了?(受骗)
b. 百兽为什么逃走?(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板书:吓跑百兽
c.学习词语。借助
(过渡: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老虎的反应如何?)
3、学习第二至七段
(1)请学生自由读文二至七段。
(2)在学生读文后的基础上自己找。
(3)请学生在小黑板上将二至七段排列,老虎的反应及狐狸的几次欺骗。
a.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段、第三段)
(1)说说老虎说话时的表情(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2)全班试做眼珠子骨碌一转,做的好的示范
试读扯着嗓子的说话样子,小组试读
(3)老虎的反应如何?(一愣,为什么不敢)说明什么?(感到奇怪愣住)板书愣敢吃我
b.理解第二次对话(第四、五段)
(1)老虎说了什么?(指导朗读:重读:我、老天爷、违抗、多大)
(2)老虎又作了何种反应(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理解“蒙”(说明由奇怪到胡里胡涂)
板书:管百兽被蒙、松
(3)学习词语:派来、违抗、胆子
c.理解第三次对话(第六、七段)(小组讨论解决)
(1)狐狸又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老虎的反应如何?为什么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有点相信,有点怀疑)
板书:走一趟信疑、张、望
(2)学习词语。爪子
4、男女生对读狐狸与老虎话
5、师总结。
6、学课文之后,你觉得狐狸怎样?(狡猾、会动脑)
狐狸为什么会狡猾?(为了保护自己)
7、看课文怎样说,齐读课文
8、说说你懂了什么道理?
借别人的力量吓唬别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
你喜欢狐狸吗?( 喜欢又不喜欢)
说说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有的人受委曲,让大哥哥来报复。)
四、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小组内练习复述,派代表复述)
五、描红指导
1、看清笔顺,描生字。
2、重点指导:假、威
设计意图:
一、注重朗读训练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加强读书训练。我在初读时,就提出读书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解了课文意思后,必须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二、理解词语形式多样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一段时,我安排学生演一演,师当“旁白”,找了两个学生当“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与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
三、重视语言积累运用
通过熟读,复述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注意进行转换迁移的练习,使消极词汇不断地转换为积极词汇。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狐假虎威意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再深入分析狐狸的心理行为,发现狐狸其实聪明又机智。在遇到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妨也做一回聪明的狐狸。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板书:)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请看下面一段话: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提示: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常规思维)
学生2: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常规思维)
学生3: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求异思维)
教师:(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为什么?
学生4: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派吓抗狐胆借假
上下结构:寻兽
半包围结构:威
独体字:爪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填空
( )头摆( )东( )( )望
( )气( )现 狐( )虎( )
2、比比组词
派( ) 爪( ) 胆( )
旅( ) 瓜( ) 但( )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故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二、说学情
二年级是属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主要是通过“读”来获得,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3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会写“眼、爪”等四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故事性强,理解重点词句,对了解事情经过,从而明白狐狸成功的原因十分必要。教学中,余老师把了解事情经过,分析人物神态和对话,体会动物内心世界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定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上余老师致力于建构简单而富有时效,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 切入课文,突显一个“趣”字
余老师由手指游戏导入课文,“一个手指头啊,就像毛毛虫”,两个手指头啊,好像什么?三个手指头啊,又好像什么?一直玩到五个手指头。这个游戏,就像是一团线。余老师呢,牵起了那根线头。孩子们呢,手、眼、心齐用,一路抽丝剥茧。有意思地找到了五个手指头表演的——有着锋利的'爪子,有着百兽之王之称的老虎。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随文识字,凸显一个“活”字
1是学生在自读中,余老师充分从学生的识字经验着手,调动学生的生字积累,引导学生随文主动识字。如“嗓”“转”。这个嗓字这么复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问题抛出来,孩子们动起脑筋来。加一加,编字谜,如此识字,有趣更有效。“转”字是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第三声,一个读音是第四声。怎么很好地把它读准确呢?余老师从两种读音的不同意思入手,交给孩子辨析的方法。当“转”字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读第三声;围绕一个中心运动,读第四声。余老师的这种,先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再联系旧知识进行拓展补充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儿童特点,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
2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相互提醒难点字,在相互提醒中互补识字。由此,让学生获得随文主动识字的成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转化为新的学习内动力。以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从而主动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分层朗读,突显一个“实”字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余老师以读为主,多读组合,以求实效。比如:在初读时,余老师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品读,赏读时,余老师要求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儿;导读时,余老师渗透方法;自读时,学生便可以循法练读。期间,余老师相机启发、诱导、点拨、指导运用,真正让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读到会读。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余老师设计了以上板书。狐狸和老虎的卡通画,代替了原本冷冰冰的两个词语,让整个板书生动起来。狐狸、狮子和吓跑百兽这三者之间的线条设计也颇耐人寻味。狐狸借了老虎的威风是实线,狐狸吓跑百兽用的是虚线。事实上真正吓跑百兽的是老虎,所以老虎吓跑百兽余老师又设计成了实线。实线虚线之间,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又有了提升。
老师们,这节课上完了,但留给余老师与我的思考却有很多很多,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给予我们最真诚的帮助。谢谢大家。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4
活动名称:
狐假虎威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
活动过程:
一、说说和老虎7教师出示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日常生活教育:提供一些形象生动的成语故事画册,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故事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八段时,我安排学生带头饰演一演,找了四位“小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5
在教学中辅以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和活泼好动的生理特征,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下面谈谈游戏在《狐假虎威》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出示头饰,分辨特点,激起悬念
新课开始,教师先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头饰,让学生说说它们是什么动物。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狐狸和乌鸦》,说说狐狸和老虎谁狡猾,谁凶恶。待学生明确狐狸狡猾、老虎凶恶之后,教师问学生,“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处相遇,你说谁厉害?”老师抓住时机设置悬念:可是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狐狸和老虎碰在一起,老虎不但没吃掉狐狸,反而……
二、闭目静听故事,想象画面,整体感知课文
正当学生急于了解故事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闭目静听故事,要求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象故事内容,在头脑中浮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讲完故事老师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然后,老师让学生翻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三、分步沿戏再现生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幻灯再现生活,了解故事起因
教学课文第一节,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节有几句话?假如要把第一节的内容画成一幅画,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操作组合活动的幻灯片,依次展示“茂密的森林”“老虎寻食物”“狐狸窜过”“老虎把狐狸逮住”四个分镜头组成的连环画面。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狐狸行骗的原因,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
(二)朗读再现生活,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说说狐狸说了几次话,每次是怎样说的?老虎听了狐狸的话以后有什么反应?
2.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读课文。
3.采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有关语句和内容,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前两个问题,并找出描写狐狸、老虎和百兽神情、动作的词句。
(三)表演再现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让两位学生戴头饰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再让四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野猪、小鹿、兔子和斑马,在音乐声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七、八两段描述的情形。
2.启发提问。
(1)问“观众”:“‘狐狸’和‘老虎’站的位置对不对?‘狐狸’为什么要抢在先?”
(2)问“狐狸”:“你刚才为什么那样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3)问“老虎”:“你刚才为什么那样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问“百兽”:“你们为什么纳闷?为什么撒退就跑?”
(5)问“观众”:“你们想对‘狐狸’和‘老虎’说些什么?”学生入情入境,很自然地理解了狐狸的进一步行骗,老虎的进一步受骗,以及课文最后一节概括的寓意。
四、音乐再现生活,启发想象,回归课文整体
教学结束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边看书边完整地听一遍配乐课文朗读,提示学生不仅要将语言文字与音乐对应起来,而且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想象人物形象,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整体地理解课文。
课堂实践证明,体裁是童话或寓言的课文,在教学中适当辅以游戏,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将语言文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张友惠)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6
《狐假虎威》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这样的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哪儿?又该如何突破?想了又想,觉得还是该回归“原始地带”——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一、查一查
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要让儿童真正理解语言,除了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以外,还得让学生做一做。本文中有好多词语的意思,学生是一知半解的。如“假、蒙、窜……”我一直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因为能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插上翅膀。”因此在课上,我让学生独自查了“假、扯”的意思,并选出符合文意的正确解释。
二、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狐假虎威》是篇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教学课文的7-8小节时,我学着于永正老师请5位学生分别戴上了老虎、狐狸、小鹿、兔子和野猪的头饰表演,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的学生当导演。学生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三、说一说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学生表演7-8小节时,我让台下的学生当导演,说一说: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小鹿、兔子和野猪应在什么地方?采访了小鹿,问它究竟为什么跑?害怕谁?还采访了老虎,问它东张西望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虎告诉我:它在看看小动物们是不是真的怕老虎。小鹿告诉我,它其实不怕狐狸,最怕的是老虎。学生的回答对于寓意的理解已经势如破竹。
课上完了,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思考......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倚仗别人的威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欺负弱小的行为是可卑的或可耻的或狐狸很聪明,能想办法,机智巧妙地对付强大的敌人也未尝不可,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地朗读。
教具准备:
动物面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出示课件边描述)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板书:狐狸、老虎)
二、总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8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地方不懂?
2、指名说: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不懂什么?
3、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归结为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①、狐狸是怎样蒙住老虎的?
②、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
三、学习第二部分(2---5自然段)
狐狸是怎样蒙住老虎的?
1、读:现在教师请一位能干的小朋友来读读2---5自然段(板书:读),其他的小朋友想这个问题。
2、说:谁来说说狐狸是怎样蒙住老虎的?(板书:说)(想好了吗?想好可再读一读,同桌讨论讨论)
3、画
①、(板书:画)好,现在请同学们用““画出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板书:语言。)用“。“点出狐狸和老虎动作词(板书:动作”。“),用”▲“标出狐狸和老虎的神态词(板书:神态”▲“)
②自己读一读,同桌讨论,看出狐狸和老虎怎样?谈谈对狐狸和老虎的体会或看法?(板书:狡猾或聪明)
③、汇报体会:那个词最能体现狐狸的狡猾(看课件)
4、指导朗读:
你觉得该怎样读就怎样读。
自由练习----指名----评价----范读----学读----齐读
5、小结学法:
指名说是怎样学习2-5自然段的?
四、学习6—8自然段。
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呢?
请同学们用学习2—5自然段的方法小组自学6—8自然段,注意说时要说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画,除了画狐狸老虎之外,还要画上其他动物的动作和表情,画出后,谈谈体会。
1、小组讨论自学。
2、汇报学习。
①先看课件。
②小组汇报读。
③汇报说狐狸是怎样吓跑百兽的?
④汇报画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
⑤谈谈你从这些内容体会到什么?
⑥指导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有感情地朗读哪一段?
着重指导七自然段:
指名读----看课件狐狸和老虎的表现--------你们能演演吗,指名演。
五、提示寓意:
凶恶的老虎爱骗了,百兽怕的是谁,而不是谁,是谁怎样把百曾吓跑的?
1、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可用什么词来概括。
2、你们觉得狐狸聪明还是狡猾?
3、你们从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4、如果你是被吓跑的小动物,你会对狐狸说什么?
5、举例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事。
六、指导分角色朗读:
1、分角色朗读,可编成课本剧,加上动作演一演。
2、小组表演。
3、评价。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又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故事的情节我们都很熟悉,但教这样的课文,到最后总该让学生领悟点什么,懂得些什么。而这个问题事关“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应该注重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感染作用;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语文教育的多元化。”我想,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4、理解本则寓言故事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多元思考,讨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学习剩余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狐、假、虎、威、寻、爪”,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狐假虎威。谁来读好课题? 领读课题。
2、“狐”指什么?(狐狸)“虎”指什么?(老虎)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狐狸和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教师范读
2、找一找,课文里的哪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题目的意思?
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齐读这句话。
3、 回到课题,理解“假”和“威”的意思。
现在,你知道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吗?那“威”呢?
4、我们的理解正确吗?字典公公一定能告诉我们正确答案。(查字典“假”) 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 jià)在这里读什么?什么意思呢? “假”读jiǎ,有三个意思:
①不真实,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
②借用,利用。
③拒理推断,有待验证。
按照规定或经请求时离开工作学习的场所。 现在,你一定能确定,“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借用,利用”的意思。)
5、课题中的四个字都是生字,谁能用好办法记住它们?
狐:反犬旁+瓜
“狐狸”是一种动物,两个字都是反犬旁。
假:左中右结构
书空中间一部分的笔顺:第一笔是横折
右边:右上方不是一个口字
田字格中范写:假
仔细观察范字,想一想,在写“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的紧凑些。)
虎:虎字头+几
与已经学过的“虑”相联系。
强调:横勾的勾不能丢。
威:与“成”比较记忆小朋友想想办法记住它?
“成”里面的部分,换成“一个女子”。一位女王威风凛凛。
强调:“女”上面的横不能丢
6、再次齐读课题。
三、再读课文并学习生字词。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各自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兽、爪”是翘舌音,“闷、窜、胆”是前鼻韵母,“趟、抗”是后鼻韵母,“蒙住”的“蒙”读mēng 不读ming齐读。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威风 胆子 吓跑 寻找 爪子 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
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3)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 ”,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
四、总结延伸。
1 、同学们,书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
2、 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新问题呢?
3、小结: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上述新问题,不能解决的呀, 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究。
五、 学生观察生字,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1、出示生字:寻、爪、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生字呢?
2、当小老师教学生字。
寻:横山+寸
寻找、寻思、寻求、
3、爪
象形字 出示爪的象形字,体会汉字的变化。
多像尖尖细细的爪子
4、指导写字
六、作业设计
1、巩固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准备头饰。
七、板书:
狐狸 假 老虎
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抗、胆、吓、借”几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4、理解本则寓言故事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多元思考,讨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一、复习导入
1、 小朋友,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狐假虎威》。
(齐读课题)。
2、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还记得吗?
(1) 认读生字卡片
(2) 音:假 这个字还读作jia 比如寒假、暑假
(3) 形:“狐”右边的“瓜”和“爪”比较 “虎”的“虎”字头的钩不能丢。
3、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
过渡:那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在这片茂密的大森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 谁来读读课文第一小节?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森林里发生
了什么?
2、 跟随着他的朗读,我们也来到这片茂密的大森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 谁能把你看到的,通过朗读读出来?相机理解“窜”、“扑”、
“逮”等词语。指名读,相机评价(注意语速的变化)
(二) 角色朗读,学习课文2-5小节
1、 过渡:狐狸眼看着就将成为老虎的一顿美餐,这可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和同桌小伙伴,一人当狐狸,一人当老虎,读读课
文2-5小节,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它们的对话?
2、 指名分角色朗读 课件出示对话内容。
3、 老师也想来当当这只大老虎,看你们能不能把我给
蒙住。那你们就都是?——小狐狸。
哪只小狐狸先来?[对话1“你敢吃我?”]
你应该怎么说这句话?
①表演 “眼珠子骨碌一转”
评价:狐狸不仅仅是“眼珠子骨碌一转”,它的脑子也在转,它在想?——坏主意)
②怎样说话才叫“扯着嗓子”呢?(把最后一个字声音拉长)
4、 谁再来扯着嗓子问一问老虎?(读出反问的语气)
5、 对话2 “为什么不敢?”
听了狐狸这话,我——一愣,猜一猜我心里在想什么呢?
句式:老虎心想: 。
是啊,我感到很疑惑,很纳闷,狐狸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得听
听它接下来说些什么?
6、 对话3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
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小狐狸,如果你说的话我不相信的话,你就没命了!好好想一想,
你该怎么说这句话? (狐狸 地说)
指名读,相机点评(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突出最后“!”的语气)
7、 引读,果然,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8、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仅是在读老虎和狐狸的对话,而是读出了他们
的表情,还读出了他们的心理,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地读懂了,才会读得更有意思。
谁再来试一试?
9、再次分角色朗读。
(三) 角色扮演,学习课文6-8小节
1、 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在老虎面前显示自
己的威风呢?刚才2-5小节的内容,我们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学习的。
下面的6-8小节,就请小朋友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先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再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给演出来。
2、 要想演好课文,必须先读好课文。哪一组先来读一
读?
3、 指名表演,分别戴上老虎头饰,狐狸头饰,小鹿、
兔子和野猪头饰。
4、 其余的同学都来当导演,教他们怎么演,好吗?只
有导演导得好,演员们才能演得好,所以,导演更重要!
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导演给演员指导也不能没有凭据啊,仔细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再做指导。
5、 汇报(狐狸在前面走,老虎在后面走。因为书上 说了“老虎跟着狐狸”;“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6、这几位导演读书真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小鹿啦应在什么地方? (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
7、看来小朋友们把课文读懂了,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一位小朋友读 7、8两节,这几位小朋友根据朗读来表演。
8、重点理解: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瞧,狐狸这样儿,就叫做神气活现。看着它这个样子,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得意洋洋、得意忘形、耀武扬威)
(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 (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头饰。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活动难点:
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活动过程:
一、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二、完整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三、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幼儿分角色表演。
四、梳理线索,引出题目,理解“狐假虎威”的本意。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五、配乐讲述,发表看法,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
“你认为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六、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附故事: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噌”,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一把就逮住了狐狸,“哈哈,我可以美餐一顿了!”
狐狸害怕极了,它眼珠骨碌一转,嗯,有办法了!狐狸扯着嗓子喊:“你敢吃我?”“嗯?不敢?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所有的小动物,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难道它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松了口气,摇了摇尾巴,说:“你要是不相信,我就带你到动物们面前走一趟,保证它们见了我,没有一个不赶紧逃命的,到时候让你看看我有多威风!”
狐狸真有那么大的威风?老虎不太相信,可是,看着狐狸的神气劲儿,又有点相信。
于是,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看到老虎上当了,狐狸心里得意极了。它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老虎呢,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小动物们真的会害怕狐狸吗?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狐狸今天怎么这么神气,这么威风啊!”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快逃命啊!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
活动反思:
《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0
今天听了《狐假虎威》一课。这篇童话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甄老师让孩子们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引导孩子们体会故事中狐狸的狡猾,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是非常有好处的。可见老师注意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读书积累的好习惯。课堂上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也可见一斑。故事导入新课很快就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假”和“威”,分别与熟字进行字形比较,再巩固组词。学习“假”时,学生说出另一个读音,并组词。由此可见,字词的学习扎实有效。
二、环节紧凑、语言精练
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课堂用语精炼。一节课安排了很多内容:从故事导入、新课、角色表演到小结拓展,以至巩固练习,环环紧扣,紧密衔接。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还是情感态度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三、以读代讲、加强理解
甄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等,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转、扯着嗓子”,让学生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一愣、蒙住、松开”,让学生感受到老虎的心理变化。带领学生深入感受,体会到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疑惑。
四、角色体验、情感升华
在学习到狐狸和老虎走进森林时的情景,甄老师抓住狐狸的表现: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表现: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师生合作扮演老虎和狐狸的角色,用动作表演代替机械的词语解释,让学生理解狐狸和老虎内心的想法。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以读代讲,以演代悟,为学生理解文本打好了基础。学生轻松领悟课文内容。读一读,演一演的环节充满了欢声笑语,不仅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更是把课堂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课堂上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以及精美的课件都令人印象深刻。听甄老师的课,如同春风化雨,不仅滋润课堂上每个孩子的心田,更对听课的我们起到示范作用。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教育科研版语文课文《狐假虎威》
二、教材简析
《狐假虎威》讲的是老虎逮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说它是老天爷派来管森林里的百兽的。老虎要是吃了它,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就跟着它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老虎被蒙住了,听了狐狸的话,跟着它走,果然森林里的野兽见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真以为是怕狐狸哩!这个故事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寓意。
能力目标:,指导书写生字,掌握多音字“朝”。
情感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认识字形 。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头饰、卡片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谜语
师:尖嘴尖耳尖下巴,狡猾多疑托大尾。(打一动物)
生:“狐狸”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狐狸的一个成语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点评: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懂的字、词、句子用铅笔圈话出来。标出自然段。
2、读完了课文,谁能站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甲: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
师:“假”是什么意思?
生甲:借
师:“假”有几个读音?
生乙:(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点评: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全文,这样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通畅的阅读全文铺设了梯度、降低了难度,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师:通过读,我想问一问,老虎是怎么抓住狐狸的?
生丙:老虎扑过去,把狐狸抓住了。
师:扑过去,“扑”说明了什么?说明老虎怎么样?
生:“凶猛”
师:寻找食物说明?
生:“饥饿”
4、 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吗?它该怎么办?请同学自己读一读。
5、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
生:眼珠子一转、 扯着嗓子喊
师:“眼珠子一转”是什么样的,谁能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说明它怎么样?
生:在想办法
师:“扯着嗓子喊”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故意装出不怕的样子,好让老虎不敢吃它。
【点评:抓住狐狸的语言,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自读自悟,以读代讲,想象狐狸说话时的心理、语气,从而体会出“狐之猾”】
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这是它会怎么想?
生:半信半疑
6、 狐狸看着老虎犹豫不决的样子,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齐读)
狐狸带着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过一会我请几位小朋友把这一段的故事结合插图表演一下。
(注意:要想演好,一定要读好)
二、情景剧表演,体验活动。
生表演
【点评:插图与文本内容相结合,直观地了解了此时狐狸与老虎神态,而同学们的即兴表演,更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的意思,同时也更加透彻地明白了到底是谁最威风的,对于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可谓是水到渠成。】
师:同学们,当老虎看到大大小小的动物撒腿就跑,会怎么想?
生:真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呢!
那我们请小记者采访一下小动物:
采访:(小动物)你们为什么要跑呀?
小兔、小鹿、小猴:因为老虎来了。
师:其实动物们是看到谁才跑的呀?
生:(老虎)根本就不是害怕狐狸
师: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
【总评:这个成语比喻在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所以我们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以免上当受骗。由《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意思过渡到它的寓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心灵的碰撞、思维的升华、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差异,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附: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假”读音:jiǎ、jià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 知道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会自己讲述故事
2.通过故事,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不能欺负其它小朋友;
3.理解词汇:半信半疑、魂飞魄散、仗势欺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不能欺负小朋友是本节重点;
2.理解重点词汇是难点;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狐假虎威;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
出示老虎和狐狸,请小朋友用好听的词来形容
二 幼儿自由讨论:
有一天,老虎抓住了狐狸,老虎会对狐狸怎么样呢?
三 一起听来看看,听听,老虎抓住护理后,到底是怎么做的?
1.听故事前半部分,提问:老虎抓住狐狸后,狐狸会对老虎说些什么话?老虎会相信吗?
2.听故事后半部分,提问:小动物看见老虎会怎么做?为什么?狐狸是怎么走路的?老虎是怎么跟在后面的?
四 一起看着书听一遍故事
五 总结
这就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狐狸很狡猾,借着老虎的威风去欺负别人,所以这个故事取名《狐假虎威》。老虎没有吃狐狸而把它放了,为什么呢?
六 延伸
1. 教育幼儿不要向狐狸老虎学习,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
2.把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课文情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成语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
2、一读题你就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老虎狐狸)老虎什么样从课题也能了解一二。
3、显示威风凛凛的老虎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说说这是只什么样的老虎?这只老虎正在找食吃,狐狸和它发生了什么呢?故事开始了,显示: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背景为老虎逮狐图)
2、指导朗读:抓住“窜、扑、逮”配以动作,读出狐狸逃的快,老虎更凶猛。
3、学生朗读。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老虎的爪子压住狐狸时,狐狸在想什么呢?
2、狐狸就这么眼珠子骨碌一转(指名动作),转眼间你们说到的它全想到了。于是有了狐狸和老虎的一番对话,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想想该怎样读好对话。
3、指名两生扮演老虎和狐狸,师生配合朗读。
4、评议刚才两生的朗读,从教师所读的提示语中找到评议的标准。狐狸:“扯着嗓子”朗读时喉咙拉开,声音大、响;老虎“一愣”读出不明白的样子。
5、同桌直接对话,把提示语变成动作朗读。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老虎被蒙住了,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板书:骗
四、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老虎被蒙住了,它相信狐狸的话吗?学生辩论。
2、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
3、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4、课文第七至第八自然段就写了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仔细读,呆会我们还要演一演呢。
5、显示第七自然段: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背景:老虎跟在狐狸后面图)
6、说说狐狸、老虎当时的样子。出示词卡:“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朗读,并帖于黑板。
7、第八自然段中还有一个描写狐狸的样子的,你能找到吗?出示:大摇打摆,朗读。
8、请生分别做老虎和狐狸当时的样子,学生学以致用用上刚才所学的成语形容。
9、让我们来演一演老虎跟着狐狸在百兽面前走一趟的情景。
10、(学生各自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教师根据头饰指名老虎、狐狸以及野猪、刺猬、兔子、梅花鹿等百兽上台,其余学生争做导演告诉演员应该怎么表演。如:谁在前,谁在后?百兽在哪?见到狐狸和老虎后应该怎么表演等等。
11、一生朗读课文第七至第八自然段,演员表演。
12、表演后评议,再表演。
13、显示百兽吓跑图:当老虎看到野兽全部吓跑时会怎么想呢?
五、学习第九自然段
1、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2、显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背景:威风凛凛的老虎图)
3、这句话概括成成语就是“狐假虎威”,理解“假”,即“借着”。
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六、欣赏短片《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课题:(图1)(jiǎ)(图2)(wēi)
2、写课题:课题中有三个是生字,你愿意来写哪个?
3、过渡:小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茂密的大森林,走进动物的王国。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4、“狐假虎威”不光是这篇课文的题目,还是一个成语呢,你理解吗?
二、学文。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课文,看看狡猾的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文。要求: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又是一只怎样的老虎,为什么?
( )的老虎(图)
( )的狐狸(图)
(2)同桌分角色读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3)老虎啊,让我采访你一下,当你松开爪子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
过渡:老虎啊,其实你心里想什么,狡猾的狐狸早就知道了,为了让你彻彻底底地相信,它趁你发愣的时候,早就又想好了一个妙计。
2、学习第6——8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扮演狐狸的学生读)。
(2)引读:老虎跟着……(第7、8自然段)
(3)课文中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好,老师还想请小朋友来表演呢!
(小黑板出示)
表演前的准备:①想一想:你对哪个角色最感兴趣?
②找一找、读一读:划出描写你感兴趣的那个角色的句子,并仔细读一读。
③试一试:试着演一演,你想怎样演好这个角色呢?
(4)请学生分角色表演。(狐狸、老虎、小动物)请学生评价。
(5)神气活现的狐狸,半信半疑的老虎,顺利逃脱的小动物们,如果我再给你们一次表演的机会,你最想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呢?小观众们,现在老虎还是摸不着头脑,你们是观众,是旁观者,请你们来告诉老虎真相,帮它拨开疑团吧!
3、学习第9自然段。
(1)引读: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
(2)学到这里,:“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你理解了吗?
三、说一说:
出示图1(狐狸)、图2(老虎)、图3(作者)
小朋友们,你最想对他们中的谁说一句话?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4
今天上午我讲的是《狐假虎威》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以生字教学为主,让学生重点掌握本课的一二类生字的读音,会写二类生字。了解文章大意,知道《狐假虎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了解文章大意。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把生字教学与课文教学融入到一起来讲。首先讲狐假虎威四个生字。在教学这四个生字时,我从分析字音、字形、偏旁、结构、组词、和字义这几个方面来讲。
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讲,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字音,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分清字形找出部首,但不明白字意。这本来也是难点,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为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意思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学生不能准确明白。
这就要求我在讲第二课时是重点带领学生再次了解文章大意。
今天下午在设计第二课时的课件时,我先带领学生理解狐假虎威中“狐”和“虎”分别指代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逐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文意。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故事的起音是在森林里一直老虎捉到了一只狡猾的狐狸,狐狸为了自保,编造了谎言欺骗老虎。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咕噜一转”、“扯着嗓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狐狸的狡猾。抓住“老虎一愣”“蒙住”引导学生明白老虎慢慢上当。指导学生读好狐狸的“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让学生明白狐狸和老虎的前后位置,和动作表情。
最后,通过百兽的表现证明狐狸成功的上当。进而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寓意。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