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节的七大习俗介绍范文
七月半中元节的七大习俗介绍范文
农历七月十五日,莆仙百姓称为“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所以,七月半也叫“中元节”。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七月半中元节的七大习俗介绍范文,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七月半中元节的七大习俗介绍范文
1、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节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动虽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鲤城区地界即有三十六个铺境,如果都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买菜办筵席、演戏酬神、请客饮宴等等方面都十分不方便,所以经耆老绅士公议,三十六个铺境的普度,分别从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举行,所以旧鲤城区在七月这一个月是无日不普,天天演戏酬神宴客,整个七月都在忙于做普度。经过协商安排,七月初一日由后城做普度,以后各铺境轮流。直到七月三十日为止。
2、祭魁星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3、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
七月半中元节的七大习俗介绍范文
七月半中元节的七大习俗介绍范文 农历七月十五日,莆仙百姓称为“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