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顽石当宝玉的喜剧红楼梦解析作文1200字
把顽石当宝玉的喜剧红楼梦解析作文1200字
我们已经习惯把《红楼梦》当成爱情悲剧来解读。早在1904年,王国维在他的《红楼梦评论》中明确指出:“《红梦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其实,《红楼梦》也是一出喜剧。
喜剧根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以倒错、乖讹、自相矛盾的形式显示生活的本质的一种美学艺术形式。“寓庄于谐”是一切喜剧艺术的共同特征。鲁迅从讽刺性的角度给喜剧作了精辟的阐述:“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一理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喜剧文体和喜剧艺术的本质内涵,而且明确地界定喜剧概念的外延,在中外戏剧学和美学史上显示了独特的地位。”
一、“顽石”的无价值性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无价值”就是客体的存在对于主体没有意义,无法满足主体的需要。具体说来,人的生存价值,就是为促进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人的生存发展创造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说贾宝玉的存在并没有多少价值,从客观性来看,他不过只是一块“顽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来的一块多余未用五色石,被遗弃青埂峰下。对于补天的说,它是无用的,虽然后来经过自行煅炼有了灵性,但还是感觉到“自己无材不堪入选”,就“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即使化成贾宝玉,在贾母等人看来,嘴里衔着的那块宝玉是块宝贝,是命根子,是一件罕物。但僧人道士最清楚了:“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贾宝玉自己心里也清楚:“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知道“这不是个好东西”。从主观需要看,女娲辛苦锻炼出来,却是多余的,不能用于补天,不能满足补天的需要。等到化成宝玉,其存在价值也不是为了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只是羡慕人世间的荣耀繁华,只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他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它不但是没有价值的“顽石”,甚至还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惹下不少的麻烦,造下不少的孽,犯下不少的罪。这样一块无价值的“顽石”,最终“枉入红尘若许年”,变成价值连城的“宝玉”,无用变无价,这就是一种讽刺。
自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没人说宝玉是反面典型。普遍认为他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但宗春启在《反看红楼梦》一书中指出,贾宝玉本是作者批评的对象。曹雪芹不厌琐碎、不厌细腻地讲述贾宝玉的故事,目的是给贵族青年、纨绔子弟们树立一个反面榜样:如果像贾宝玉这样富贵不知乐业、辜负大好时光,不通世务、不读
把顽石当宝玉的喜剧红楼梦解析作文1200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